1866年6月的意大利,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弓弦绷紧,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金属摩擦的颤音。当柏林那份宣告“箭在弦上”的最高密级电报抵达都灵首相府时,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眼中最后一丝疑虑被决绝的光芒取代。他等待并推动的这一刻,终于降临。
“‘雷霆’预案,即刻执行。”亚历山德罗的声音如同淬火的钢铁,斩钉截铁。命令通过早已铺设好的秘密电报网络,瞬间传遍王国:“陆军、总参谋部:结束‘春季大演习’状态,全军转入一级战备。所有预备役、退伍军人,立即秘密复员报到。按‘阿尔法-3’作战计划,主力部队即刻开拔,以强行军速度,向伦巴第(靠近威尼斯边界)预定作战区域集结。注意隐蔽,避免与奥军前哨发生大规模冲突,后勤保障序列同步启动。”
“海军司令部:取消一切休假,主力舰队(9艘铁甲舰及辅助舰艇),立即集结,目标海域:安科纳、塔兰托待命区,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锅炉升火,随时准备出港执行封锁任务。”
命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意大利北部激起汹涌的暗流。表面上看,城市依旧喧嚣,田野依旧葱绿,但一股无形的战争洪流已然启动。
伦巴第平原上,一列列伪装成“演习运输”的军列在夜幕掩护下,撕破沉寂,满载着士兵、火炮、弹药和辎重,沿着刚刚贯通的铁路主干线,呼啸着驶向东部边境。汽笛声被严格限制,只有车轮撞击铁轨的沉重轰鸣在旷野回荡。
乡间公路上,步兵纵队踏着整齐而沉重的步伐,扬起漫天尘土。c1858步枪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辎重车队在宪兵和特别护路队的严密护送下,紧随其后。沿途村庄的民众被暂时限制出行,但透过窗户缝隙,他们能看到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感受到那股沉默却汹涌的杀气。
安科纳和塔兰托军港,往日训练的喧嚣被一种肃杀的低吼取代。“统一号”、“撒丁号”、“意大利号”、“国王号”、“加富尔号”、“复兴号”、“威尼斯号”、“罗马号”、“胜利号”——九艘钢铁巨兽的烟囱喷吐着浓重的黑烟,水兵们奔跑在甲板上,进行着最后的战备检查:炮衣被褪下,粗壮的炮管指向天空;煤仓被迅速填满;信号旗在桅杆上猎猎作响。锅炉的轰鸣如同沉睡巨兽的心跳,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咆哮。
城镇的兵役站前,气氛则带着离别的沉重和隐秘的亢奋。退伍的老兵们接到盖着内政部和陆军部联合印章的紧急征召令,默默抚摸着家中封存已久的步枪,与妻儿老小紧紧拥抱后,便头也不回地汇入前往集结点的队伍。他们的眼神中,有对家庭的眷恋,但更多的是老兵特有的沉静和一种“终于等到这一天”的释然。
整个国家,如同一台精密而庞大的战争机器,在“演习”的伪装下,高效而紧张地运转着,将力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即将爆发的火山口——威尼斯边境。
6月14日,柏林。普鲁士王国正式对奥地利帝国宣战,普奥战争(七周战争)的惊雷,炸响欧洲。
消息如同闪电,瞬间劈开了都灵王宫御前会议厅内凝重的空气。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端坐于王座,目光灼灼。亚历山德罗带领全体内阁成员肃立,空气中弥漫着决战前的肃杀。
亚历山德罗简洁而有力地汇报了当前军事部署和普鲁士的宣战通告,然后,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响彻大厅:“陛下,奥地利窃据威尼斯,践踏我民族尊严,此仇此恨,已历数代。今普鲁士友邦为民族大义已率先讨逆,我意大利岂能坐视兄弟受难、国土残缺?维也纳的傲慢与拖延,已耗尽王国最后的耐心、收复威尼斯,完成统一伟业,此乃天命所归,亦是全体意大利人民不可动摇之意志。
我亚历山德罗·科斯塔,代表王国政府,恳请陛下:意大利王国立即对奥地利帝国宣战。同时,为高效统筹全国资源,应对战争,恳请陛下授权成立战时内阁,授予首相在战时紧急状态下必要的特别权力。”短暂的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国王身上,呼吸都为之停滞。这将是赌上国运的一掷。
国王缓缓起身,苍老的面容上刻满坚毅,他拿起象征王权的权杖,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回荡在穹顶之下:“奥地利帝国,暴虐无道,窃我威尼斯,奴我同胞,实乃王国之奇耻大辱。今其倒行逆施,更招致友邦讨伐,此乃天意昭彰。意大利之忍耐已到尽头,统一之号角必须吹响。”
“朕,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以意大利国王之名,昭告天下:自即日起,意大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进入战争状态。”
“朕,授权成立战时内阁,由亚历山德罗·科斯塔首相全权统领。望诸卿戮力同心,共赴国难,扬我军威,复我河山。为了意大利!为了威尼斯!”
“为了意大利!为了威尼斯!”内阁成员齐声怒吼,声浪几乎掀翻屋顶。
当天下午,意大利王国议会大厅。得知消息的议员们早已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窒息的激动。亚历山德罗身着深色首相礼服,步伐沉稳而坚定地走上讲台,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每一张或激动、或紧张、或狂热的的脸庞。
没有讲稿,只有胸中积郁了数十年的烈焰。“诸位议员,意大利的公民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刺入每一个人的耳膜,带着历史的沉重与喷薄的激情。
“就在今天,柏林时间6月14日,普鲁士王国,为扞卫其民族统一与尊严的圣战,已对腐朽的奥地利帝国宣战。而在亚得里亚海之滨,在圣马可广场,在叹息桥下,我们血脉相连的威尼斯同胞,此刻仍在哈布斯堡双头鹰的阴影下,忍受着异族的枷锁与屈辱。
我们曾寄望于外交,我们曾付出无尽的忍耐,我们倾尽国力,铺设铁路,建造工厂,扩建港口。我们呕心沥血,锻造陆军,打造海军。我们等待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但维也纳的宫廷,回应我们民族诉求的,只有傲慢的蔑视、冰冷的拖延和永无止境的谎言。”
亚历山德罗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直指人心:“公民们,等待的时光结束了,忍耐的堤坝崩溃了,奥地利人以为时间会磨灭我们的意志?以为刺刀和绞架能永远禁锢威尼斯的自由之魂?不,意大利的忍耐已经到了尽头,复仇的怒火已经点燃。”
“看,我们的北方边境。我们的子弟兵,早已枕戈待旦。他们的枪口,直指侵略者的胸膛。他们的心中,燃烧着收复故土的滔天烈焰。”
“看,我们的亚得里亚海。我们的钢铁战舰,已列阵如林。它们的炮口,将撕碎敌人的海上锁链。它们的航迹,将铺就意大利通向地中海的荣光之路。”
“今天,我站在这里,以王国政府的名义,以四千万意大利人民的名义,向世界宣告:依据神圣的盟约,为了被奴役的威尼斯兄弟,为了意大利统一版图上不可或缺的最后一块拼图。意大利王国——”
亚历山德罗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吼出了那石破天惊、注定载入史册的宣言:“对奥地利帝国——宣战。”
“战争!战争!为了威尼斯!”整个议会大厅瞬间被点燃,火山喷发般的狂热席卷了每一个人。议员们跳上座椅,挥舞着三色旗,歇斯底里地呐喊。泪水与咆哮交织,掌声与跺脚声汇成震耳欲聋的狂潮。数十年的屈辱、压抑的民族情感、对统一的终极渴望,在这一刻彻底爆发。意大利的心脏,在议会的怒吼中,为战争而疯狂跳动。
宣战诏书被火速送往奥地利大使馆。战时内阁宣告成立,亚历山德罗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集中权力。一道道命令如同雪片般飞出首相府:全国进入战时状态!物资管制!反谍升级!工厂转入战时生产……战争的巨轮,在民族主义的狂热推动下,轰然碾过和平,义无反顾地驶向血与火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