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的,端王妃带孩子去三川镇吃好吃的,这勉强还能让人接受,但为了两个傻孩子去饱口腹之欲,皇帝陛下这样大动干戈就奇怪了。
大批的卫队跟随,一路浩浩荡荡而去,堪比亲王出行。
“大皇嫂,皇兄保我免挨一顿板子,我给你们争来这份殊荣,不吃亏吧?”
“四弟这话说的可就有些让人听不懂了,我们花自己的银子去玩耍,怎么就成了你争来的殊荣?”
“这事,你们的确要感谢老四,是他和父皇说了去三川镇的路上不太平,唐家表妹上次去,先后折了十几个人,正追查,还没得到个明确的说法。
敢在天子眼皮底下耍手段,够不要命的,父皇岂能容忍?所以才派了大批随行人员送你们过去,一路上大可放心,不会有问题的”。
端王家的两个傻孩子出行,阵仗挺大的,而且是在皇上生辰宴的第二天就出发,各方人士都惊动了一些。
唐老夫人肯定要来相送,毕竟这两傻孩子也是她的重外孙,去的还是他小儿子家,报信的人都不敢随便派个家丁侍卫去,直接派了自己身边的老暗卫,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
靖王的人则是昨天就出发了,派的是卫二,信是直接送给韩家栋和许乐,知道这事的人,只有皇上和端王。
围观的人群中,也有恭王的人,他很快就知道了详情,其它的都不太在意,他只在意端王说的唐家折了十几个人,而且这消息的来源还是靖王老四。
不管这话的真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皇已经知道这事了。
父皇知道唐家的随从被杀,老四又和老大达成一致意见,危险越逼越近,不得不再次行动。
唐三小姐待在自己的院子里,心里实在放心不下,还是派出捧墨去打听消息了,回来也是事无巨细作了汇报。
有权就是好啊!两个馋嘴的傻子,居然派兵送去吃好吃的,当真是腐败至极!
昏庸的老皇帝真真是瞎了眼,那么优秀的二儿子,视若无睹,一边把淑女妃捧在手心里宠着,一边又无视她所出的优秀儿子,反倒是把那个死残废儿子放在心尖上,有求必应!现在,连靖王那个浪荡子也凑了上来,一个两个的都在逼恭王。
好啊!之所以一个两个都这么过分,无外乎就是顾忌唐家的兵权吗?我如你们的意!
“司棋,你今年几岁了?”
“回三小姐,奴婢今年十七岁了”。
“倒是不小了,想不想嫁人了?”
“三小姐说笑了,做奴婢的,不是想嫁就嫁的”。
“你有喜欢的人吗?”
“奴婢不敢隐瞒,卖身为奴之前,就与家中表哥情投意合,只是家中突遭变故,来不及订婚,便被家中恶嫂变卖,一切都只能成为过去”。
“嗯!倒是个可怜的。”
唐三小姐叹了口气,停顿几息又道:
“知画和捧墨,你俩去大街上买些新纸张回来,我闲来无事,想练练画画写字”。
两个小丫鬟自是不敢违抗,领命而去,隔不上半刻钟,三小姐又开口了。
“抱琴,可记得城北那家糕点铺子?”
“记得,奴婢去过两次了”。
“去买些甜糕回来”。
又一个丫鬟领命而去,唐三小姐立马换了一副神态,一脸严肃道:
“抱琴,知道本小姐为什么把她们支走吗?因为她们不可靠!
我知道你是迫不得已才卖身为奴的,只要你对我忠心不二,并帮我把这事办成了,我便立马将你身契还给你,再给你五十两银子(反正你也没命花,只是怕引起怀疑,不然,本小姐可以直接说成五百两),你就可以回去嫁人了”。
“真的吗?三小姐不是在拿奴婢寻开心?”
司棋这奴婢话不多,长得也不好,唯一的特点就是力气大,但有点笨手笨脚的,牙行的人说了,家里面以前是杀猪的,哥哥身带残疾,所以,祖传的手艺倒是被她给得了。
后来,父兄外出收猪,行到山崖处,猪却挣脱了捆绳,一叫一蹿,既吓了人,又惊了马,马车失控,集体冲向悬崖,最后又集体到山崖下,万丈悬崖呀!集体摔成了一个混合大肉饼!
嫂子人长得妖艳,本来就嫌弃夫君残疾,这下又成了寡妇,能守得住才怪!再说了,这小姑子可是个会使刀的女屠户,敢和她待在一个屋椽下守寡?
那新寡的嫂子力气不大,但心思活络,一包蒙汗药下去,把蛮牛小姑卖了八两银子,加上家中的积蓄和房产,一共凑了七八十两银子,然后就跑路。
所以,司棋,是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