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已经有了凉意,老槐树开始零零星星地掉叶子,可希望小学里却比夏天还热闹。孩子们围着一批刚运来的实木书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是基金会给“星空图书馆”送来的第一批礼物,木头还散发着好闻的清香,正等着被一本本书填满呢。
陆星衍和苏念站在分校一楼那片敞亮的空地上,摊开图书馆的设计图。这儿原本是个多功能教室,现在要变成一整间通透的图书馆。两面墙都是落地大窗户,阳光能一直照进来;靠窗的地方特意做矮了书架,铺上软垫,孩子们能窝在那儿舒舒服服地看书;中间摆着长长的阅读桌,桌角都磨得圆圆的,不怕磕着碰着。“作家阿姨下周来参加奠基仪式,”陆星衍指着图上“名誉馆长”铭牌的位置,“她还要带一批签名书来,就当咱们的‘镇馆之宝’。”
苏念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往矮书架上摆绘本。小雨抱着那本《小海龟的旅行》,像捧着宝贝似的轻轻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得让每个进来的人一眼就看到它!”朵朵把自己画的星空图贴在书架侧面,满意地端详着:“这样一看书,就像坐在星空底下似的。”孩子们都来帮忙,有的理书,有的贴画,还有的把自己心爱的小玩偶也搬来,说要给书架当“守护神”。
下午,影视公司的编剧带着刚出炉的剧本初稿来了。他笑着把本子分给陆星衍、苏念和几个孩子:“我加上了阿姨在槐树下读书那段,还有你们看流星雨许愿的场景,都来看看,提提意见。”小雨翻开剧本,读到描写小海豚“希望”的段落,眼睛一下子亮了:“这里可以加一句——小海豚跳起来时,溅起的水花像星星一样闪!”编剧赶紧掏出笔来记下,连连点头:“这个画面好,必须加上!”
这时候,操场上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忙着布置“科技成果展”。无人机在展台上一字排开,旁边贴着孩子们航拍的校园全景;机器人零件被拼成小海豚、小星星,还有个迷你的希望小学模型;连孩子们的实验报告都装订得整整齐齐,摆在架子上供大家翻阅。“明天正式开展,咱们还要表演机器人跳舞和无人机编队,”志愿者王磊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都想当明天的“小讲解员”。
第二天,成果展一开门就挤满了村民。大家围着机器人看得入神,翻着实验报告啧啧称赞,还有人坐在一旁认真听志愿者讲解无人机原理。小雨和朵朵穿着特制的小讲解员服装,带着大家边走边介绍:“这是我们组装的‘星空机器人’,它会跳舞,还会说欢迎词呢!”说着按下开关,机器人随着音乐摇摆起来,稚嫩的欢迎语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下午,儿童文学作家如约而至。她穿着素雅的裙子,抱着一摞签名书走进校园,立刻被孩子们团团围住。“我带来了《希望小学的星空》样书,”她温柔地把书分给孩子们,“这里面写的就是你们的故事。以后啊,你们就能在图书馆里,读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长大。”奠基仪式简单却温馨,作家亲手把“名誉馆长”的铭牌贴在墙上,轻声说:“希望这里能成为你们的精神乐园,在书里看到更大的世界。”
仪式后,大家坐在老槐树下开起了小小读书会。作家给孩子们读了书中描写流星雨的段落,然后笑着问:“要是真看到流星雨,你们想许什么愿呀?”小雨第一个举手:“我希望小海豚‘希望’永远健康,希望咱们图书馆的书多得放不下!”朵朵紧跟着说:“我想和城里的小伙伴一起看星星,还想阿姨永远留在学校教我们读书!”作家把孩子们的心愿一一记下,柔声说:“这些愿望啊,就像你们的学校一样,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实现。”
接下来的日子,图书馆一天一个样。书架都立起来了,基金会捐的书一批批运到,绘本、科普、童话、名着,什么都有;城里小学的孩子们也寄来了自己的旧书,每本里都夹着小纸条,写满了给山里小伙伴的祝福。苏念和阿姨带着孩子们一起整理,连最小的娃娃都拿着抹布,踮着脚擦书架的边边角角。
九月中旬,《希望的星空》在电视上播出了。那天晚上,操场上坐满了人,大家盯着临时支起的大屏幕,看着熟悉的画面——青岛夏令营的笑脸、建分校时忙碌的身影、观测台上看星星的惊喜……每一个片段都让人眼眶发热。当播到小雨在颁奖礼上说“想守护更多孩子的梦想”时,掌声哗地响起来,小雨爸爸抹着眼角,声音哽咽:“这孩子……真长出息了。”
纪录片播出后,学校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礼物——书、文具、实验器材,还有好多信。陆星衍和苏念把信整理好,放在图书馆的“爱心角”,让孩子们轮流读,感受这份远方的温暖。
十月初,英仙座流星雨真的来了。观测台的灯早早关了,孩子们裹着厚外套躺在草地上,眼巴巴望着天空。陆星衍和苏念拿着星图教大家认星座;阿姨和老木匠也来了,老木匠还提着一篮刚烤好的红薯,给孩子们暖手。“快看!流星!”不知谁喊了一声,一道亮光划过夜幕,孩子们立刻闭上眼睛,双手合十许愿。
小雨悄悄对苏念说:“我许愿图书馆快点建好,让所有小朋友都有书看;还许愿电影快点拍,我想早点在银幕上看到小海豚‘希望’。”苏念笑着闭上眼睛,心里默念:“愿每个孩子的梦想都能开花,愿希望小学的明天更好。”
流星雨过了,孩子们还舍不得走,围在观测台边分享心愿。陆星衍举起相机,定格下这温馨的一幕——孩子们的笑脸和夜空的星星交相辉映。照片洗出来贴在图书馆墙上,旁边工工整整写着:“流星下的心愿,终将实现。”
第二天,影视公司传来消息:电影十一月正式开机,仪式就放在希望小学,还要请老校长、海洋馆馆长和城里小学的师生都来。孩子们乐疯了,在操场上又跑又跳,有的忙着排练开机节目,有的准备自己做的小礼物——松果摆件、星空明信片,还有稚气却真诚的小诗。
陆星衍和苏念忙着筹备仪式,和影视公司对接、布置校园、指导排练……忙得脚不沾地。这天下午,陈砚的电话又带来惊喜:“作家阿姨发起的全国儿童捐书计划,已经收到十万册书了!下周就运到学校,正好赶上图书馆开馆!还有,老校长联系了当年的支教老师和校友,开机那天要回来给孩子们惊喜!”
消息传开,校园沸腾了。小雨激动地直跳:“十万本书!我们的图书馆要满啦!以后我天天来读!”朵朵捧着日记本说:“校长和校友回来,肯定有很多故事,我要全都记下来!”
傍晚,陆星衍和苏念站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看着渐渐填满的书架,心里满是暖意。“真像做梦一样,”苏念轻声说,“从夏令营到纪录片,从图书馆到拍电影,每一步都这么温暖。”陆星衍点点头,掏出老校长发来的消息:“有位支教老师现在是教育专家,想回来看看,帮学校争取更多资源;几个校友想设‘校友奖学金’,资助像他们当年一样想读书的孩子。”
“真好,”苏念笑起来,“咱们的故事,越来越丰满了。”两人相视而笑,窗外夕阳正好,金色的光洒在图书馆玻璃上,映出一片辉煌,仿佛预告着即将到来的开馆仪式和开学盛典,也预告着希望小学更多温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