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一号”事故的善后工作从应急抢险转入了漫长的修复与反思阶段。巨大的装置如同受伤的巨兽,静卧在加强防护的实验大厅内,等待着重获新生。国家调集了最顶尖的工程技术和核设施建设力量支援星火,修复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何月山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修复工作中。他深知,这次事故暴露出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未知风险,更是管理流程、安全文化和应急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在他的主导下,一场席卷整个星火科技乃至“金乌工程”体系的“安全质量风暴”自查自纠活动全面展开。
每一个实验流程被重新审视,每一份操作手册被逐字推敲,每一台设备的安全冗余被再三评估。以往那些被认为“小题大做”的安全规定被严格执行,任何微小的风险隐患都被要求立即上报并彻底整改。一种如履薄冰、敬畏风险的氛围在团队中逐渐形成。
与此同时,对事故根本原因的绝密调查也在同步进行。联合调查组对“炎黄一号”异变和“磐石之心”矿石同步反应的数据进行了海量的比对和分析。【技术推演】的模糊指向像一座灯塔,引导着调查方向。初步的、高度机密的结论认为,两种现象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基于量子纠缠或某种尚未认知的高维时空联系的超距关联。那块矿石,很可能是一种天然的“共振器”或“钥匙”,其内部未知同位素的特定量子状态,与“炎黄一号”装置在特定运行模式下产生的某种时空场发生了耦合,从而引发了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这个推论太过惊人,以至于调查组内部都存在分歧。但它却是目前唯一能解释所有异常数据的理论。基于此,一系列新的安全 protocols 被制定出来,严格限制未来实验中可能产生类似时空场的参数范围,并对所有可能带有“异常量子特征”的样本实施最高级别的隔离和研究规范。
在这场深刻的反思与重建中,何月山与唐茹的关系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共度危机让他们的羁绊更深,彼此成为了对方最坚实的情感依靠。修复工作异常繁忙,两人往往只能在深夜通过视频短暂交流,或者周末抽出一个下午一起喝杯咖啡。
没有轰轰烈烈的浪漫,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温暖与默契。何月山会在会议间隙,记得给唐茹发一条“记得吃饭”的短信;唐茹则会在他熬夜审核安全方案时,默默点一份养生宵夜送到办公室。他们讨论工作,分享烦恼,也规划着等一切安定下来后,去哪里度一个短暂的蜜月。
这种平淡而真实的相处,反而让何月山那颗一直因复仇和使命而紧绷的心,逐渐变得柔软和充实。他开始真正学会平衡事业与生活,学会在追求星辰大海的同时,珍惜身边的温暖灯火。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oIAA联盟虽然之前的舆论攻势被挫败,但并未放弃。他们改变了策略,从正面强攻转为更隐蔽的渗透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