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的洪流没有退去的迹象,反而因为口碑发酵和博主持续的推荐,越来越汹涌。后台的预售队列越排越长,等待发货的客户从几百变成上千,私信箱里挤满了催单和询问。
王龙飞和李强像两头被鞭子抽打的陀螺,日夜连轴转,但产能的瓶颈肉眼可见。两台真空机二十四小时不停,打包的乡亲增加到七八个人,院子里堆满了包装材料,发出去的包裹卡车每天来拉两趟…依然跟不上订单增长的速度。
“不行了…飞哥…”李强瘫在堆积如山的泡沫箱中间,眼睛通红,声音嘶哑,“真…顶不住了…咸蛋缸就那几个,松花蛋坛子周转不过来,腊肉更慢…地里菜长得再快也赶不上这么卖啊!”
王龙飞没说话,手里捏着最新打印出来的订单汇总表,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攥得发皱。表上的数字触目惊心,未发货的金额已经累积到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数字。信任不能辜负,但现实是,他们的小作坊式生产,根本吞不下这么大的订单量。
再这样下去,延迟发货的投诉和差评会像雪崩一样淹没他们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口碑。
必须扩产。
但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沉重的压力就紧随而至。钱从哪来?地方往哪扩?人手怎么加?技术能不能跟上?万一扩产失败,投入打水漂,还会拖垮现有的生意…
“飞哥…”李强挣扎着坐起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眼神里带着一种豁出去的疯狂,“咱…赌一把吧?租地!建新棚!挖新窖!多养鸡!买设备!这机会…错过了可能就没了!”
王龙飞抬眼看他,声音低沉:“钱呢?租地、建棚、买设备…哪一样不要钱?咱这点家底,全投进去都不够塞牙缝。万一…”
“贷款!”李强打断他,眼睛发亮,“我去打听过了!镇信用社有助农贷款!利息低!咱这订单和口碑就是抵押!或者…找网友众筹?预售年卡?好多店都这么干!”
王龙飞眉头紧锁。贷款?众筹?这些词离他熟悉的土地太远,听着就风险巨大。他把所有家当押在这片地上,经不起一点闪失。
但看着手里越积越厚的订单,看着后台那些真诚催单又表示愿意等待的留言,再看看院子里乡亲们忙碌却依旧赶不上进度的身影…不扩产,就是坐以待毙。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李强眼里的光慢慢黯淡下去,才猛地站起身:“我去趟镇上信用社。你…在家把现有订单理清楚,能发多少发多少。扩产的事…先别声张。”
李强愣了一下,随即猛地跳起来:“哎!好!飞哥!我这就去!”
镇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接待了王龙飞,听他磕磕绊绊地说明来意,看了他带来的网店后台数据、订单记录、甚至还有“黄土坡老农”和几个老客户的信用背书视频。
过程比想象中顺利。助农贷款确实有政策支持,王龙飞的情况虽然特殊,但订单量和网络口碑是实实在在的证明。最终,一笔不大但足以解燃眉之急的贷款批了下来,条件是专款专用,定期汇报用途。
拿着那张薄薄的、却重如千钧的银行卡,王龙飞手心全是汗。
回到村里,他没立刻开始大张旗鼓地干,而是先去找了村支书和几位有经验的老把式,商量租地、建棚、引水源的事。又联系了之前买材料的厂家,询价、对比、预订。
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精打细算。贷款的钱,一分也不敢乱花。
新租了五亩靠近水源的平整地,价格比之前高,但土质好;订购了更坚固的钢结构大棚材料,贵,但抗风抗雪,长远看划算;挖了一口深水井,解决了灌溉依赖老天爷的问题;扩建了鸡舍,预订了五百只鸡苗;咸蛋缸和松花蛋坛子一口气添了二十个…
最大的投资是一台半自动的真空包装机和一台小型的杀青烘干一体机,能大大提高菜干和包装的效率。
投入像流水一样花出去,账本上的贷款数额飞速减少,王龙飞的心每天都悬着。
但变化也是肉眼可见的。新大棚很快立了起来,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比老棚气派得多;新鸡舍宽敞明亮,等着新鸡苗入住;新窖挖得又深又大,咸蛋坛子整齐排列;新设备调试成功,嗡嗡的运转声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
李强兴奋地在新旧基地间跑来跑去,摸摸这里,看看那里,脸上洋溢着憧憬:“飞哥!咱这…像样了!真像个正规厂子了!”
王龙飞却没他那么乐观。他盯着新棚里刚刚播下的、需要时间生长的菜苗,看着新窖里需要漫长等待的蛋缸,算着贷款每月要还的利息和即将到来的人工成本…
扩产不是魔术,投入和产出之间,隔着无法缩短的时间,和无法预测的风险。
视频更新时,他如实记录了扩产的过程:新棚的搭建、新设备的调试、贷款的用途公示…没有炫耀,只有冷静的展示和坦诚的压力。
标题带着沉重的期待:《咬牙扩产了!贷款投入,压力山大!希望能跟上大家的订单!》
评论区充满了鼓励与期待:
“博主威武!终于扩产了!”
“支持!等待是值得的!”
“贷款压力大!博主挺住!”
“新大棚好帅!期待新菜!”
“已续订!相信博主!”
“黄土坡老农”发来长语音,语气凝重:“娃们步子迈得大,是好事,也是险棋。贷款是杠杆,用好了撬金山,用不好压垮人。切记:成本控制紧,质量守得死,市场摸得清。宁可慢,不可滥。”
王龙飞把这段话反复听了很多遍。
希望,有时是一场豪赌。把身家性命压上去,赌一个更好的未来。赌赢了,海阔天空;赌输了,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