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枣生意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王龙飞和李强的想象。
网店“本味农庄”的老树鲜枣链接爆了。特级礼盒装秒空,实惠装订单雪片般飞来,后台咨询全是问“还有没有”、“什么时候补货”、“能不能预定明年”的。好评和回购率惊人,几乎零差评。
利润数字更是让两人瞠目结舌。几乎零成本的原料,加上精心的分级和包装,利润率远超他们辛苦种菜养鸡。账本上,“鲜枣销售”这一栏的数字,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迅速填补了其他项目的亏空,甚至开始产生可观的盈余。
“飞哥!咱…咱发了?!”李强捧着新鲜出炉的周报,手都在抖,声音变了调,“这…这枣子…比金疙瘩还挣钱啊!”
王龙飞心里也翻江倒海,但他强压着激动,目光扫过院子里堆积如山的待发包裹和仍在不断送来的新鲜枣子,眉头却慢慢皱了起来。
“问题来了…”他声音低沉,“咱…收不了这么多枣了。”
他们的“厂房”,其实就是那间旧屋和临时搭的棚子,空间有限,人手就他们俩加几个临时工,分级、包装的速度已经跟不上订单增长。更重要的是,鲜枣不耐放,堆积在一起,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很容易就捂烂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十里八乡。
“听说了吗?庞庄那飞娃子!收枣!高价收!”
“烂地里的玩意儿,真能换钱?”
“俺家那几棵老树,年年喂鸟!快!摘了送去!”
从第二天开始,三轮车、摩托车、甚至挑着担子的乡亲,开始络绎不绝地出现在王龙飞家院外。一筐筐、一袋袋青红相间的枣子被卸下来,堆在门口,乡亲们眼巴巴地看着王龙飞,七嘴八舌:
“飞娃子,看看俺家这枣!甜着呢!”
“俺这可是正宗壶瓶枣!祖传的老树!”
“价钱好说!能给现钱不?”
院子很快被枣山淹没,空气里弥漫着浓烈到几乎醉人的枣甜味。黄豆兴奋地在筐篓间钻来钻去,被李强赶紧抱开。
王龙飞和李强傻眼了。收?根本处理不过来,堆着只能烂掉!不收?乡里乡亲,眼巴巴送来,直接拒绝,寒了人心,往后还怎么在村里立足?
“收!”王龙飞一咬牙,“但丑话说前头!枣子得按咱的规矩来!有虫眼的、烂的、捂坏的,一律不要!价钱…按品相定!现钱结账!”
他当场拿出那套简易分级标准,找来几个手脚麻利的乡亲帮忙初筛。合格的过秤记账,品相差的委婉劝回。
即便如此,收购量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处理能力。枣子堆积在院里,像一座甜蜜的火山,随时可能发酵、变质、爆炸。
“不行!必须扩建!必须上设备!”王龙飞看着岌岌可危的枣山,额头冒汗,“强子!去找村支书!看能不能把隔壁那间废弃的磨坊租下来!赶紧收拾出来当临时厂房!再去镇上!买几个大功率的风扇先吹着!还有…联系卖二手空调的!库房必须降温!不然全得烂!”
李强像上了发条,飞奔而去。
王龙飞则坐镇院子,指挥临时工加速分拣,能包多少包多少,优先发特级订单。同时硬着头皮跟后续送枣来的乡亲解释,暂时停收,等场地扩出来再说。
场面一度有些混乱,但钞票的魔力是巨大的。看到真金白银结账,乡亲们虽然有点小抱怨,但大多表示理解,答应等通知再来。
几天后,废弃磨坊简单清理出来,架起了长条桌和照明灯,成了临时分拣包装车间。几台旧空调也被安装进隔出来的小库房,嗡嗡作响,奋力地给堆积的枣子降温。
成本哗哗地往外流,但看着订单顺利发出,烂果率控制住,王龙飞觉得这钱花得值。
视频里,记录了这甜蜜又狼狈的“洪流”:络绎不绝送枣的乡亲、堆积如山的果实、紧张的分拣现场、新扩建的简陋厂房和轰鸣的空调。
标题带着幸福的烦恼:《枣子卖爆了!乡亲们送枣上门!被迫扩建厂房!压力山大!》
网友们看得又羡慕又心疼:
“哇!博主厉害了!供不应求!”
“这枣得多好吃啊!求补货!”
“乡亲们好可爱!共同富裕!”
“空调库房!博主下血本了!”
“注意身体啊!别累垮了!”
“黄土坡老农”发来长语音,语气欣慰又严肃:“娃们遇甜蜜负担了!好事!但切记:量暴增,质莫降。分级标准守住,宁缺毋滥。收购价可微调,促乡亲精选细摘。冷链、仓储投入必要,此乃产业升级之基。与乡亲契约要清,免日后纠纷。”
王龙飞把这话记在心里,开始着手制定更清晰的收购标准和长期协议,避免一拥而上和无序竞争。
希望,有时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流,能把你冲得晕头转向,也能灌溉出更广阔的田野。它需要你稳住舵,扩建船,甚至学会在风浪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