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的小风波,像春日湖面上一圈微澜,很快便消散在季晨熙充实而有序的校园生活里。他没有将刘壮壮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因为自己成功运用“指南针理论”化解了冲突,内心增添了一份小小的、沉稳的自信。他依旧每天认真地学习、与同学友好相处、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基地日常”,只是书包上那枚迷彩指南针钥匙扣,在他心中的分量似乎又重了几分,成了他应对纷扰、校准内心的“秘密武器”。
周五下午,学校放学比平时稍早一些。春日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慵懒的光斑。楚颜因为要参加一个重要的线上评审会,拜托王奶奶去接季晨熙。王奶奶接到孩子后,顺路去菜市场买了些新鲜的春笋和蚕豆,准备晚上做腌笃鲜。
回到家,王奶奶提着菜篮直接进了厨房,开始忙碌地择菜洗菜。季晨熙放下书包,照例先进行“归营检查”——洗手,换鞋,把书包放回指定位置。然后,他习惯性地走向客厅的荣誉墙,像个小哨兵一样,目光扫过爸爸的“嘉奖令”、自己的奖状,还有墙上那张“启航号”木牌,进行每日的“精神瞻仰”。
就在他准备转身去阳台查看他的“绿色补给基地”时,目光无意间扫过靠近电视柜的一个角落。那里放着一个藤编的小篮子,通常是用来收纳遥控器、杂志等零碎物品的。今天,篮子里除了常规的东西,还多了一个东西——一个半旧的、深蓝色的帆布文具袋,拉链没有完全拉拢,露出里面一截红色的绒布边角。
季晨熙认得这个文具袋。这是妈妈有时在家办公时会用的,里面装着她的一些私人印章、重要票据和……几本很少拿出来看的旧相册。妈妈平时都把这个袋子放在书房带锁的抽屉里,今天怎么拿到客厅来了?是早上找东西忘记放回去了吗?
出于好奇,季晨熙走近了些,蹲下身,想帮妈妈把袋子放回原处。就在他伸手去拿袋子时,因为拉链没拉好,袋口微微敞开,里面一本厚厚的、封面是暗红色皮革的旧相册滑出了一小半。相册的页面有些松散,滑出的那一页,夹着几张照片,因为年代久远,边角已经微微泛黄。
季晨熙的目光,被最上面那张照片吸引住了。
照片上,是年轻许多的妈妈,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笑得特别灿烂,眼睛弯成了月牙。她身边,站着一个穿着崭新军装、身姿挺拔的年轻军人——是爸爸!那时的爸爸,脸上还没有后来照片里那种风霜的痕迹,眉眼英气勃勃,嘴角带着一丝略显腼腆却无比明亮的笑容。他的手臂,轻轻揽着妈妈的肩膀。背景是一片开满野花的山坡,阳光明媚得晃眼。照片的右下角,用钢笔写着娟秀的字迹:“愿岁月静好,与君同航。诚 & 颜。”
“与君同航……”季晨熙小声念着这四个字,虽然不太完全理解其深意,但他能感觉到照片里洋溢着的、几乎要溢出来的幸福和希望。那时的爸爸妈妈,看起来那么年轻,那么快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们脚下。这和他平时看到的、爸爸神情严肃的军装照,或者妈妈偶尔凝望远方时带着淡淡忧愁的侧脸,完全不同。
他又轻轻翻看了一下下面几张滑出的照片。有一张是爸爸妈妈站在一艘小小的游艇船舷边,爸爸指着远方的海平线,妈妈靠在他肩上,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还有一张像是在某个简陋的营房前,爸爸和几个同样年轻的战友勾肩搭背地笑着,妈妈站在一旁,手里端着一盘饺子,也笑得很开心。
这些照片,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让季晨熙窥见了一个他从未知晓的、充满阳光和笑声的爸爸妈妈的“过去”。他看得入了神,小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爸爸年轻的脸庞和妈妈灿烂的笑容,心里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有点甜,又有点酸,还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原来,爸爸不总是那么严肃遥远,妈妈也不总是那么坚强冷静,他们也曾有过这样轻松快乐的时光。
就在这时,厨房里传来王奶奶的声音:“晨熙啊,帮奶奶把阳台上的小葱拿进来好吗?”
季晨熙猛地回过神,像做错了事被发现一样,赶紧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塞回相册,将相册推进文具袋,又把文具袋轻轻放回藤篮里,摆成原来的样子。他心跳有点快,仿佛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关于爸爸妈妈的、甜蜜而珍贵的秘密。
他应了一声,跑去阳台拿了葱。回来时,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那个藤篮。那个深蓝色的文具袋静静地躺在那里,但它在他眼里,已经不再普通,里面装着的,是一段闪着光的、属于爸爸妈妈的“青春航程”。
整个傍晚,季晨熙都有些心不在焉。做作业时,他会时不时抬头看看客厅那个角落;吃晚饭时,他偷偷观察着妈妈,试图从她如今沉静温和的脸上,找出照片里那个白衣少女的影子。他心里有很多问题想问:那片开满花的山坡在哪里?那艘小游艇还在吗?爸爸那时候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但他最终没有问出口。他觉得,这或许是妈妈珍藏的、不想轻易打扰的回忆。
晚上临睡前,季晨熙的“每日汇报”变得有些不同。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汇报具体的学习和活动,而是抱着铁皮盒子,声音轻轻的,带着一种探索秘密般的小心翼翼:
“报告爸爸……今天,我……我好像发现了一点‘历史情报’。”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是关于……关于你和妈妈的‘早期联合行动’的。我看到……阳光,山坡,还有船……妈妈穿着白裙子,笑得很亮。爸爸你……你也笑得很亮,和现在……不太一样。”
他停下来,似乎在想象那时的场景,然后继续小声说:“照片上写着‘与君同航’……我不太懂,但我觉得……那一定是一段特别好的‘航程’。就像……就像指南针刚刚造好,指针第一次稳稳指向南方的时候,那种又新又准的感觉。”
“爸爸,”他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丝憧憬,“我们现在……也算是在‘同航’吗?你在很远的地方开着大船,我和妈妈在家里守着灯塔……我们看的,是同一片星空,指的……也是同一个方向,对不对?”
汇报完毕,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躺下,而是抱着膝盖,望着窗外稀疏的星星,发了一会儿呆,才慢慢睡去。
楚颜在门口听着儿子这番充满想象力和温柔情感的“汇报”,心里软成一片。她猜到儿子可能是无意中看到了她收藏的旧照片。她没有进去打扰,只是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暖流。那些尘封的青春记忆,以这样一种意外的方式,触动了孩子敏感的心灵,让他对父母、对家庭、对爱,有了更立体、更温暖的感知。这枚小小的“指南针”,不仅指向现在和未来,也悄然连接起了充满希望的过去,让孩子明白,爱,是一场从过去驶向未来、永不偏航的、温暖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