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日子,像被秋风吹动的书页,一天天翻过,带着沙沙的轻响。开学第一周的兴奋与忙乱渐渐沉淀,季晨熙很快适应了二年级的节奏。课程比一年级深了些,作业也多了点,但他似乎更加从容。课堂上,他眼神专注,举手发言有条不紊;放学后,他规划作业和玩耍的时间井井有条。那枚“平安方向牌”依旧贴肉戴在他胸前,但已如同呼吸般自然,很少再被刻意提及,它带来的定力,却无声地浸润在他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秋意渐浓。早晚的风带了明显的凉意,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校园里,法国梧桐的叶子边缘染上了灿烂的金黄,偶尔有一两片耐不住秋风的邀请,打着旋儿,飘飘悠悠地落下,在地上铺开细碎的光斑。
周五下午,放学比平时稍早。阳光斜照,温度正好。楚颜来接儿子,看到他和几个同学还在操场边的梧桐树下玩耍,没有立刻催促。孩子们正在兴高采烈地捡拾落叶,比较着谁找到的叶子最大、形状最奇特、颜色最漂亮。金黄的梧桐叶,掌状的槭树叶,还有细小椭圆形的黄杨叶,在他们手中成了宝贝。
“妈妈!”看到楚颜,季晨熙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叶子跑过来,小脸因为奔跑和兴奋红扑扑的,“你看!我捡的叶子!像不像很多很多封信?”
楚颜接过儿子递来的“信”,看着叶片上纵横交错的脉络,在阳光下如同写满字的纸页,笑着点头:“真像!每一片都是秋天写给大地的信呢。”
“我想用它们做点什么。”季晨熙仰起脸,眼睛里闪着创作的光,“李小虎说要贴成画,周小雨要夹在书里当书签。妈妈,我们呢?”
楚颜看着儿子手中那把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落叶,又看看他充满期待的眼神,心里一动,柔声提议:“宝贝,我们也可以用这些‘秋天的信笺’,给爸爸写一封特别的信,好不好?不用笔,就用叶子和我们的心意。”
季晨熙的眼睛瞬间亮得像星星:“用叶子写信?好啊!这个主意太棒了!就像……就像发送‘自然密码’!”
回到家,母子俩坐在洒满夕阳的阳台小桌前,开始创作这封特殊的“信”。王奶奶也兴致勃勃地拿来干净的画纸、胶水和一本厚厚的、可以压平叶子的旧杂志。
季晨熙非常郑重地对待这项“任务”。他先把收集来的叶子一片片在桌上摊开,像个小鉴赏家一样,仔细筛选。“这片梧桐叶最大,颜色最金黄,像太阳,可以做‘信纸’的背景。”他拿起一片近乎完美的扇形大梧桐叶,小心地用餐巾纸擦干净。“这片小枫叶红得像火,形状好看,可以做重点标记。”“这片黄杨叶小而椭圆,边缘光滑,可以当……当印章!”他一边挑选,一边自言自语地赋予每片叶子“职能”。
楚颜帮他准备好画纸和胶水,并不插手,只是微笑地看着他忙碌。季晨熙沉浸在他的创作中,神情专注,仿佛在进行一项极其精密的“情报编码”工作。
他先用那枚最大的金黄色梧桐叶做底,工整地贴在画纸中央。然后,他拿起一片颜色稍深、形状也很完整的梧桐叶,在上面用铅笔极其轻地、小心翼翼地画了一个小小的指南针图案,指针清晰地指向叶柄的方向(他设定为“北方”)。画完后,他看看胸前的木牌,又看看叶子上的图案,满意地点点头,将这片叶子贴在“大信纸”的上方。
接着,他用几片较小的、椭圆形的黄杨叶,在“指南针”叶子的下方,贴出了一个歪歪扭扭却清晰可辨的箭头形状,箭头指向画纸下方。在箭头旁边,他用红色的枫叶碎片,贴了一个小小的、抽象的心形。
然后,是“正文”部分。他没有写字,而是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碎片,开始“拼写”。他用细长的柳树叶拼出了“10.1”的字样(他记得国庆节快到了),用圆圆的冬青叶拼了一个小小的房子图案,又在房子旁边,用绿色的叶子碎片拼了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最后,他在画面的右下角,用剩下的叶子和叶梗,拼了一个小小的、像是站在高处的了望姿态的小人。
整个过程,他做得极其认真,小眉头微微蹙着,呼吸都放轻了。他没有解释每个图案的含义,但楚颜在一旁看着,心中已了然。那指南针和箭头,是方向和期盼;日期是思念的节点;房子和小人是温暖的家和等待;那个了望的小人,是远方的父亲,也是仰望星空、心怀期盼的孩子自己。
“信”做好了。一幅用秋叶拼贴出的、充满童真和象征意义的画面,呈现在纸上。没有文字,却仿佛诉说着千言万语。
季晨熙长长舒了口气,小脸上洋溢着巨大的满足感和一种庄重的神情。他拿起画,对着窗外的光线仔细看了看,然后郑重地递给楚颜:“妈妈,信写好了。你帮我收好。等……等有机会,寄给爸爸。”
楚颜接过这幅沉甸甸的“秋叶信”,指尖拂过那些带着自然脉络和温度的叶片,心中百感交集。她郑重地点头:“好,妈妈一定帮你好好收着。这是宝贝给爸爸写的,最特别、最漂亮的信。”
晚上临睡前,季晨熙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正式的“汇报”。他洗漱完,爬上床,却并没有立刻躺下,而是从枕头下拿出他那本宝贝“侦察笔记本”和一支笔。他翻开新的一页,没有开大灯,就着床头柜上小夜灯柔和的光线,俯下身,极其专注地画了起来。
楚颜在门口悄悄看着。他画得很慢,很仔细。先画了一个信封的轮廓,然后在信封上画了一片叶子的图案,信封里面,他画了简单的指南针、箭头、小房子和手拉手的小人,正是白天那封“叶信”的简笔画版。在信封旁边,他工工整整地写上了一行字:
【秋天的信,收到了吗?我们都好。很想你。】
写完,他放下笔,对着这本子静静地看了几秒钟,然后轻轻合上,小心地塞回枕头底下。这才躺下,习惯性地摸了摸胸前的木牌,闭上眼睛,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安心的笑意,很快睡着了。
楚颜轻轻走进去,帮儿子掖好被角,目光落在那个藏着“信”的枕头下,心中柔软成一片。孩子用他独特的方式,完成了一次与远方的对话。那枚“平安方向牌”所承载的思念,在这个秋日,化作了具体的、充满创造力的行动。它不再仅仅是内心的指向,更是连接彼此的信物,是跨越山水的、无声的私语。
窗外,秋风掠过树梢,又带走几片黄叶。而屋里,孩子的呼吸均匀绵长。那封由落叶拼成的、无字的信,和笔记本里那句简短的问候,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遥远的收信人。爱的讯息,从来不止一种传递方式,有时,一片秋叶,一个图案,一抹夕阳,便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