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过后,天空放晴,冬日的阳光洒在皑皑白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世界纯净得如同一个巨大的水晶球。小区里热闹非凡,孩子们裹得像个棉花球,在雪地里追逐嬉戏,打雪仗、堆雪人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季晨熙也和小伙伴们在楼下玩了一会儿,但他心里总惦记着他的“小雪哨兵”。疯跑了一阵后,他告别了李小虎他们,独自回到自家楼前的小花园。他的雪人还完好地站在那里,红围巾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鲜艳。只是周围原本平整的雪地,已经被来来往往的脚印踩得有些凌乱。
他蹲在雪人旁边,像检查一个心爱的作品。阳光照在雪人身上,表面的雪开始微微融化,泛着晶莹的光泽。他伸出戴着手套的手,轻轻拂去雪人“肩膀”上的一点浮雪,又帮它把有点歪的胡萝卜鼻子扶正。做完这些,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安静地站在雪人旁边,看着它面向南方的“侧脸”。
忽然,他注意到,从单元门口到雪人站立的位置,有两行清晰的脚印。一行大一些,步幅均匀,是妈妈的;一行小一些,脚印略显杂乱,是他自己刚才蹦蹦跳跳留下的。这两行脚印,共同指向了这个他们一起创造的、承载着特殊使命的雪人。
这个发现让季晨熙心里一动。他想起自然课上张老师讲过的,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可以告诉我们它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那么,这些脚印,是不是也是一种“印记”?记录着今天早上,他和妈妈一起,在这个寒冷的冬日,用爱与期盼“建造”了这个“哨兵”的过程。
他小心翼翼地,沿着自己来时的那串小脚印,倒退着走回单元门口,然后转过身,看着那两行并排延伸向雪人的足迹。脚印在阳光下轮廓清晰,仿佛凝固了那一刻的温暖与共同的目标。
一个念头悄然浮现:爸爸在远方,看不到家里的雪人,也看不到这些脚印。但是,爸爸走过的每一步,是不是也会在某个地方留下印记呢?在边疆的巡逻路上,在训练场的泥土里,在那些他看不见的山川河流之间?那些印记,虽然我看不到,但它们一定真实地存在着,记录着爸爸的坚守和付出。
想到这里,他不再觉得雪人孤零零的。这雪人,这两行脚印,还有他和妈妈,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一份发给远方的、无声却有力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我们在一起,我们很好,我们在想你,我们在等你。
傍晚时分,气温又开始下降,融化的雪水重新凝结成冰。楚颜喊儿子回家吃饭。季晨熙临走前,又跑到雪人跟前,小声对它说:“小雪哨兵,天黑了,你要站好岗哦。我和妈妈明天再来看你。”
回到家,屋里暖气十足,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晚饭时,王奶奶做了热腾腾的羊肉汤,说是驱寒保暖。季晨熙喝得鼻尖冒汗,满足地咂咂嘴。楚颜看着他红扑扑的小脸,问道:“今天和小雪哨兵玩得开心吗?”
“嗯!”季晨熙用力点头,然后放下勺子,很认真地说:“妈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
“就是我们走到雪人那里的脚印!”他眼睛发亮,“我们的脚印留在雪地里了,清清楚楚的。爸爸虽然离得远,看不到,但是爸爸走路,也一定会留下脚印的,对不对?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只是我们看不见。”
楚颜微微一怔,随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没想到儿子会观察到这个细节,并生出这样的联想。她温柔地肯定道:“对,宝贝说得特别对。爸爸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都会留下印记。就像我们的脚印通向雪人,爸爸的脚印,也通向他要守护的每一个地方。”
这个认知让季晨熙感到一种奇异的踏实。等待,不再是单向的、虚无的眺望,而是变成了双向的、有迹可循的感应。他们在这里留下生活的印记,爸爸在远方留下坚守的印记,虽然彼此看不见,但这些印记都真实地存在于天地之间,被风雪见证,被时光记录。
临睡前,他站在窗前,撩开窗帘一角。月光下,雪人像一个白色的小卫士,静静地伫立在银装素裹的庭院中,那抹红色如同暗夜中的灯塔。雪地上的脚印虽然有些模糊了,但大致轮廓还在。
他在成长记录本上新的一页,画了一片雪地,雪地上有两行走向远方的脚印,脚印的尽头,是一个围着红围巾的雪人。在雪人的目光所及之处,他用淡淡的笔触,画了几座起伏的、遥远的山峦。他在旁边写道:
**【雪停了,天晴了。】_
**【我和妈妈去看“小雪哨兵”,发现了雪地上的脚印。】
**【我们的脚印,从家通到雪人。】
**【爸爸的脚印,一定也从营地通到他守护的远方。】
**【脚印会化掉,但走过路,不会被忘记。】
**【小雪哨兵守着南方的天空,爸爸守着远方的土地。】
【我们,守着有彼此的家。】
合上本子,窗外万籁俱寂。季晨熙觉得心里满满的,那种因冬日和分离而产生的清冷感,被一种由足迹、雪人和无声承诺构筑起来的温暖联结所取代。那枚贴身的“平安方向牌”,在冬夜里散发着恒定的微温,仿佛与窗外那个伫立的雪人、与远方父亲脚下的足迹,产生着某种无声的共鸣。今夜,梦也会是安稳而充满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