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把巷口的梧桐叶染成金绿色,“便民小超市” 里就已经飘起了肉香。翠花系着围裙,在临时搭起的煤炉前翻炒着排骨,锅里的姜片和葱段滋滋冒油,引得路过的邻居都忍不住探头张望。
“翠花,炖排骨呢?闻着真香!” 卖豆腐的刘婶拎着扁担路过,笑着打趣道。
“可不是嘛,昨天进了批新鲜排骨,想着炖一锅给街坊们分分尝尝鲜。” 翠花擦了擦额头的汗,转头冲货架旁整理货物的李四喊,“李四!家里生姜不多了,你赶紧去菜市场买两斤新鲜的回来,要带泥的那种,炖肉才香!”
李四正踮着脚把袋装大米摆上货架,闻言立刻直起腰:“收到翠花姐!保证买最靓的生姜回来!” 他抓起围裙擦了擦手,揣上钱就往外跑,蓝色工装的后摆被风掀起,活像只慌忙的小麻雀。
“慢点跑!别摔着!” 翠花在他身后叮嘱,可李四早就没了踪影。她无奈地摇摇头,转头对刘婶苦笑:“这孩子,做事永远这么毛躁。”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就是得磨磨性子。” 刘婶放下两盒豆腐,“给我称块排骨,中午也给我家那口子改善改善伙食。”
这边翠花忙着招呼顾客,那边李四已经冲进了菜市场。清晨的菜市场人声鼎沸,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李四挤过人群,直奔蔬菜区,眼睛扫过一排排摊位,却没看到印象中 “生姜” 的影子。
他挠了挠头,心里嘀咕:翠花姐说要带泥的,圆滚滚的…… 正琢磨着,一个摊位上堆着的一袋袋土豆吸引了他的注意 —— 沾着湿泥,个个圆乎乎的,和他模糊记忆里生姜的样子渐渐重合。
“老板,这生姜怎么卖?” 李四指着土豆问。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闻言愣了一下,随即乐了:“小伙子,你眼神没事吧?这是土豆,不是生姜!”
“啊?” 李四凑近了仔细看,摸了摸土豆表面的泥土,又皱着眉回想翠花的描述,“可它带泥,还是圆的…… 我姐说炖肉用的,不就是这个吗?”
摊主无奈地摇摇头,指了指旁边一筐带着须根的生姜:“那才是生姜!有须子,形状不规则,跟土豆差远了!”
可李四这会儿已经钻了牛角尖,认定了 “带泥的圆东西就是生姜”,加上怕回去晚了挨说,摆摆手道:“不用不用,我就要这个!看着新鲜!” 说着抓起两斤土豆就递钱,不等摊主再解释,拎着袋子就往回跑。
回到超市时,翠花正把炒好的排骨倒进砂锅里,准备加水慢炖。看到李四拎着袋子进来,赶紧招手:“生姜买回来了?快给我,正好下锅。”
李四献宝似的把土豆递过去:“翠花姐,您看这生姜多好,又大又圆,还新鲜着呢!”
翠花接过袋子,伸手一摸,触感光滑圆润,哪里是生姜的粗糙质感?她倒出袋子里的东西,看着滚落在案板上的土豆,气得差点把锅铲扔出去:“李四!你买的这是什么?这是土豆!我让你买生姜!生姜!”
“啊?土豆?” 李四瞪大眼睛,拿起一个土豆翻来覆去地看,“不能吧?我看着带泥又圆,跟生姜长得挺像啊……”
“像?哪里像了!” 翠花气得声音都拔高了,“生姜有须子,形状歪歪扭扭的,土豆是圆的!你是不是出门没带脑子?”
“可都是圆的,削皮都能炖啊!” 李四还在强词夺理,拿起土豆比划着,“您看,切成片扔锅里,不也能增香吗?”
“增香?我看你是想让排骨变成土豆炖土豆!” 翠花气得抓起一个土豆就朝李四扔过去,土豆 “啪” 地一声砸在他的后背,弹落在地滚了两圈。
李四摸了摸后背,委屈地说:“翠花姐,您别生气啊,我这就去换……”
“换?现在换来得及吗?” 翠花叉着腰,“我这排骨都炒好了,就等生姜下锅呢!你倒好,给我拎回一袋土豆!你咋不把石头拎回来?石头也圆!”
正吵着,赵姐和王大爷一前一后走进来。赵姐手里拎着菜篮,刚进门就听到翠花的吼声,看到地上的土豆,立刻明白了几分:“又买错东西了?这次是把生姜买成土豆了?”
王大爷拎着鸟笼,凑过来看了看案板上的土豆,忍不住笑出声:“小李啊小李,你这眼睛真是摆设。生姜和土豆都分不清,下次是不是要把萝卜当洋葱买?”
李四红着脸,挠了挠头:“我看着它们都带泥,圆滚滚的,就认错了……”
“你啊,做事就是不仔细。” 赵姐拿起一个土豆,“不过这土豆倒是新鲜,正好我中午要炒土豆丝,翠花,这土豆我买了,你让李四再去买生姜。”
翠花的气消了些,点点头:“行,赵姐您拿去吧。李四,这次再买错,你就自己把这锅排骨全吃了!”
“放心吧翠花姐!这次肯定没错!” 李四抓起钱,又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王大爷笑着说:“这孩子,要是能把这份冲劲用在仔细上,就完美了。”
“可不是嘛。” 翠花叹了口气,“不过话说回来,他虽然马虎,但手脚勤快,也没坏心眼,街坊邻居们也都包容他。”
赵姐附和道:“是啊,谁还没个犯错的时候?慢慢教就好了。对了,你这排骨炖好可得给我留一碗,闻着太香了。”
“放心吧,肯定有您的份。” 翠花笑着说,把砂锅里的排骨加满水,盖上盖子,“估计等李四把生姜买回来,再炖一个小时就能吃了。”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李四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袋带着须根的生姜:“翠花姐!这次绝对是生姜!您看,有须子,形状也不规则!”
翠花接过生姜,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确认没错后,才点了点头:“这次总算对了。赶紧拿去洗干净,切成片给我。”
李四赶紧跑去后厨洗生姜,一边洗一边哼着歌,心里松了口气。他刚才在菜市场特意让摊主教他认了半天生姜,还反复确认,生怕再买错。
生姜切好下锅后,砂锅里的香味更浓郁了。不一会儿,张奶奶牵着妞妞也走进来:“翠花啊,我听说你炖排骨了?给我也留一小块,妞妞也想尝尝。”
“没问题张奶奶。” 翠花笑着说,“还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好,您先坐会儿,喝杯茶。”
张奶奶刚坐下,就看到地上的土豆,好奇地问:“这土豆是谁买的?挺新鲜的。”
“还能是谁,” 赵姐笑着说,“李四买的,他把生姜买成土豆了,还说长得像,被翠花用土豆砸了一下。”
张奶奶忍不住笑了:“这孩子真是个活宝。上次给我买牙膏,买成假牙清洁片,这次又认错生姜,下次不知道还要闹出什么笑话。”
正说着,李四从后厨出来,听到大家在说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张奶奶,我下次一定仔细,再也不认错了。”
“知道就好。” 张奶奶摸了摸他的头,“年轻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以后做事多看看,多问问,就不会出错了。”
“嗯!我记住了张奶奶!” 李四用力点点头。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超市里陆续来了不少邻居,大家都听说翠花炖了排骨,纷纷来捧场,有的买些蔬菜,有的干脆坐在超市里聊天,等着排骨炖好。
终于,砂锅里的排骨炖好了。翠花掀开盖子,浓郁的肉香瞬间弥漫了整个超市,引得大家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真香啊!” 王大爷赞叹道,“翠花,你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您过奖了。” 翠花笑着,拿起勺子给大家分排骨,“大家都尝尝,提提意见。”
大家接过排骨,一边吃一边称赞。李四也分到了一碗,他吃着排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仔细做事,不能再给翠花添麻烦了。
吃着吃着,赵姐突然想起什么,对李四说:“小李,你下午要是没事,帮我去趟粮油店,买袋面粉呗?我晚上要蒸包子。”
李四刚想答应,又想起自己之前的 “光荣事迹”,赶紧说:“赵姐,我去可以,但您得跟我说清楚,面粉要什么样的,别让我再买错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赵姐笑着说:“放心吧,我跟你一起去,亲自给你指认。”
下午,李四跟着赵姐去了粮油店,顺利买对了面粉。回来的路上,赵姐教他认了不少蔬菜和食材,告诉他怎么区分容易混淆的东西。李四听得很认真,还拿出小本子记了下来。
回到超市,翠花看到李四手里的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各种食材的特征,忍不住笑了:“不错啊,知道记笔记了。”
“赵姐教我的,” 李四不好意思地说,“以后我就按这个记,肯定不会再认错了。”
翠花点了点头,心里很欣慰。她知道,李四虽然马虎,但只要肯学,肯改,总会越来越好的。
可她没想到,晚上的时候,又出了点小插曲。住在五号楼的陈阿姨来超市,让李四帮忙买袋 “绿豆”,说要熬绿豆汤。李四赶紧拿出小本子看了看,绿豆是绿色的,圆形的,和红豆不一样。他信心满满地去了菜市场,顺利买回了绿豆。
陈阿姨看到绿豆,满意地点点头:“小李,这次没买错,进步了啊。”
李四笑着说:“谢谢陈阿姨,我记在本子上了,肯定错不了。”
看着李四开心的样子,翠花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她知道,这家小小的便民超市,因为有了李四这个 “活宝”,虽然时常闹出些乌龙,但也充满了欢声笑语。而这些欢声笑语,正是社区里最温暖的烟火气。
晚上打烊后,翠花和李四坐在超市里,吃着剩下的排骨。
“翠花姐,今天对不起,又给你添麻烦了。” 李四说。
“没事,” 翠花笑着说,“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愿意改正,就比什么都强。以后继续努力,争取不再买错东西。”
“嗯!我会的!” 李四用力点点头。
夜色渐深,超市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翠花知道,明天又会是忙碌的一天,或许还会有新的乌龙,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而这家小小的便民超市,也会在这些欢声笑语中,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