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五年夏,赤烈的骄阳炙烤着碧蓝的海面,咸湿的海风带来了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息。在福建水师提督衙门和郑海远等海商的紧密配合下,一支特殊的舰队悄然集结于泉州外海。这支舰队以福建水师的十余艘主力福船、广船为外围,核心却是两艘外形略显奇特、桅杆上悬挂着特殊龙纹信号旗的舰船——由“鲲鹏计划”打造的混合动力试验舰“潜龙号”及其姊妹舰“飞霆号”。
“潜龙号”和“飞霆号”依旧保留了风帆,但熟悉它们的人能看出其船体线条更为流畅,船身关键部位覆盖着不起眼的熟铁加强板。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侧舷炮窗数量远超同级明船,黑洞洞的炮口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这些火炮,正是由“精密制造局”利用水力锻锤和初步的标准化工艺铸造的新式钢膛炮,相比传统的铜炮和铁炮,重量更轻,管壁更薄却能承受更高的膛压,射程和精度有了质的飞跃。弹药更是配备了触发引信的金属开花弹(用于杀伤人员、破坏帆缆)和实心穿甲弹(用于摧毁船体)。
舰上的水手和陆战队员,也经过了严格筛选和秘密训练。其中不少是郑海远麾下经验丰富的老水手,以及部分从京营“神机新锐营”抽调来的、精通新式火器操作的骨干。他们装备的不再是旧式的火铳,而是清一色的“惊鸿一式”后装步枪,射程、射速和可靠性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单兵火器。
舰队统帅由福建水师副将陈璘(借用历史名将之名,实则虚构此战)担任,但实际的海战战术和“潜龙”、“飞霆”两舰的运用,则由沈惊鸿秘密派遣的技术专员和郑海远手下的海战老手共同决定。
“干伊娘!这红毛鬼的鸟船还真大只!” “飞霆号”的甲板上,一个皮肤黝黑、操着浓重闽南口音的炮长,透过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澎湖湾内若隐若现的荷兰战舰身影,嘴里习惯性地骂了一句。他摸了摸身边那门擦拭得锃亮的新式火炮冰冷的炮身,啐了一口:“这次看老子用这新家伙,轰散这些红毛番的骨头!”
荷兰人在澎湖修筑了简易炮台,其主力——三艘巨大的夹板战舰“赫克托号”、“格罗宁根号”以及一艘较小的快船“海鸥号”——则锚泊在湾内,倚仗射程和火力优势,显得颇为傲慢。
明军舰队没有贸然冲入海湾。在陈璘的指挥下,舰队在外海展开战斗队形。“潜龙号”和“飞霆号”则根据风向和海流,悄然调整至最佳射击阵位。随着旗舰“靖海”号升起攻击旗号,战斗打响!
荷兰人首先开火,巨大的炮弹呼啸着划过海面,落在明军舰队前方数百米处,激起冲天的水柱。他们试图在明军旧式火炮的有效射程外进行攻击。
然而,回应他们的,是“潜龙号”和“飞霆号”侧舷猛然喷吐出的火焰与浓烟!
“咻——轰!!”
不同于荷兰炮弹沉闷的落水声,明军新式火炮的炮弹破空之声更加尖锐刺耳。数发沉重的穿甲弹以惊人的初速,跨越了荷兰人认为安全的距离,精准地砸向了为首的“赫克托号”!
“砰!咔嚓!” 木屑横飞!一枚穿甲弹直接命中了“赫克托号”高大的船艏,瞬间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另一枚则击中了其主桅附近的甲板,虽然没有立刻折断桅杆,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结构损伤和人员伤亡。
“这不可能!” “赫克托号”的荷兰船长目瞪口呆,对方的火炮射程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快!升起满帆,靠过去!进入我们的射程!”
就在荷兰舰队慌乱地试图拉近距离时,明军舰队中的运兵船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向澎湖本岛荷兰炮台侧翼的一处滩头投放陆战队员。约五百名装备“惊鸿一式”步枪的明军精锐,在队长(原京营千总)的指挥下,迅速登陆,结成严密的线列阵型,向荷兰炮台侧后迂回。
守卫炮台的荷兰士兵和雇佣兵见状,嚎叫着发起了反冲锋,他们挥舞着火绳枪和长矛,试图凭借白刃战击溃这些“不知死活”的明军。
然而,他们刚刚进入一百五十步(约230米)的距离,明军阵中便响起了清脆而密集的爆豆声!
“砰砰砰……!”
“惊鸿一式”步枪无需火绳,不受风雨影响,射速极快。第一排齐射,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名荷兰士兵就如同被割倒的麦子般倒下!他们手中的火绳枪在这个距离上根本毫无准头可言。
“装弹!前进!”明军队官冷静下令。线列踏着整齐的步伐,一边前进一边轮番齐射。硝烟弥漫,弹雨如注。荷兰人的冲锋在绝对的火力差距面前,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他们甚至无法靠近到五十步内进行有效的白刃战。
“夭寿!这些明国佬的火铳是鬼在打吗?怎么会这么快!”一个躲在礁石后的荷兰雇佣兵用生硬的葡萄牙语惊恐地叫道,他身边的同伴刚刚探出头,就被一颗精准的子弹掀开了天灵盖。
滩头迅速被明军控制,幸存的荷兰守军仓皇向主炮台溃退。
海上,试图逼近的荷兰舰队遭到了更猛烈的打击。“潜龙号”和“飞霆号”充分利用其螺旋桨提供的机动性(在关键时刻短暂启动),不断调整方位,保持最佳射距。开花弹在空中爆炸,横扫荷兰战舰的甲板,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穿甲弹则一次次重创其船体。
“格罗宁根号”试图绕到“飞霆号”侧后,却被“飞霆号”一个灵活的转向(借助蒸汽动力辅助)再次将侧舷对准。
“瞄准那红毛鬼的水线!给老子狠狠地打!”闽南炮长怒吼着,亲自调整炮口。
“轰!”一枚穿甲弹精准地钻入了“格罗宁根号”的吃水线附近,海水疯狂涌入。
与此同时,明军的传统战船也冒着荷兰人的炮火(已进入其有效射程)奋勇逼近,用船首炮和火攻船进行牵制攻击,战斗异常激烈。
“赫克托号”在遭受重创后,主桅终于被一枚开花弹击中基部,在令人牙酸的断裂声中轰然倒下,彻底失去了机动力,成了漂浮的靶子。
胜负已分。残存的荷兰战舰“海鸥号”见势不妙,挂起满帆,不顾一切地向外海逃窜。搁浅的“格罗宁根号”和失去动力的“赫克托号”则在明军战舰的包围下,先后升起了白旗。
澎湖之战,以明军一场干净利落、技术碾压式的大胜告终。当捷报伴随着缴获的荷兰军旗和俘虏名单,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驰往京城时,整个朝野,必将为之震动。沈惊韬多年来的苦心经营,终于在遥远的东南海疆,绽放出了第一朵绚丽的血火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