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木匠、杨大成和另外两名石板田村的村民,在赔偿完损坏刘海波家的财物之后,公安人员才将他们从海城市第一看守所里释放出来,并将他们遣送回了石板田村。
张长明和张富贵父子,却因犯有私闯民宅、非法拘禁、扰乱社会治安和故意伤人等罪名,分别被法院判处三年和一年的有期徒刑。
张长明的老婆在得此消息后,感到悲痛欲绝。
原本指望丈夫和儿子能够撑起这个家,现在却只能自己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
她整天以泪洗面,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尽管张长明父子平时横行乡里,到处欺压百姓,但村里的邻居们见她可怜,也对她动了恻隐之心,纷纷前来安慰她——
有的送来了食物,有的帮她干些家里的重活。
虽然生活艰难,但张长明的老婆还是强打起精神,努力维持着这个家的日常运转。
她心里明白,现在最重要的是等待丈夫和儿子刑满释放,重新回归家庭。
只有这样,他们的生活才能重新回到正轨。
杨大成回到石板田村后的好几天,心里仍旧是七上八下的。
一方面,他为刘海波放了他一马,没有将他送进监狱这件事感到庆幸;另一方面,他为没有将女儿杨秀清带回来,让她跟周木匠成婚这件事感到惋惜。
正当大家对杨秀清的事情感到忧心忡忡的时候,李桂芝收到了杨秀清从海城寄回家的信,以及她寄回家里的800元现金。
看完信后,李桂芝为女儿没有跟刘海波在一起这件事感到惋惜。
同时,也对杨秀清选择嫁给车夫,而不愿回家与周木匠成婚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对她持支持态度。
杨涛在得知妹妹寄钱回家,用于他与邻村的王翠花结婚这件事后,感到十分高兴,立即让母亲为他准备彩礼,前去王翠花家提亲。
王翠花的父母在收到杨涛家送来丰厚的彩礼后,自然是满心欢喜,立即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并商定好了两人的婚期。
结婚日子确定下来后,杨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他每日忙碌地准备着婚礼所需的一切,从挑选家具到布置新房,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婚姻大事,更是全家人的希望与期待。
而王翠花这边,也是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婚期的到来。
她时常在梦中想象着自己穿上婚纱,与杨涛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两家人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婚礼,整个石板田村都弥漫着喜庆的气息。
在此期间,村民们纷纷议论着这对新人的婚事,祝福声此起彼伏,让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婚期终于如约而至,杨大成一家在村里大摆酒席。
杨涛身着礼服,英姿飒爽。
王翠花则是一袭婚纱,宛如仙女下凡。
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他们交换了誓言,许下了相伴一生的承诺。
杨大成见是用杨秀清寄回的钱,将儿媳王翠花娶回家,感到非常高兴,也就不再关注女儿杨秀清与朱顺的事,只希望女儿在外能够幸福。
更让杨大成感到意外的是,石板田村的村民们在得知张长明因触犯法律被判刑后,竟然选举他为生产队队长。
当公社下达文件,大队支书宣布,正式任命杨大成为生产队队长的时候,他既惊讶又激动。
毕竟,杨大成从未想过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
这是他一生的荣耀。
杨大成深知,这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职位,但他也明白,这是石板田村的村民们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自从杨大成担任生产队队长以来,他每天忙碌于田间地头,带领村民们努力耕作,提高粮食产量。
在他的带领下,石板田村的生产逐渐走上了正轨。
村民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而远在海城市的杨秀清,也时常关注着家里的动态,她通过书信与家人保持着联系,得知父亲担任了生产队队长,心中也感到十分欣慰。
她知道父亲虽然有点自私,但总的来说,还是个比较有责任心的男人,他一定会尽心尽力为村民们谋福利。
结婚后,朱顺虽然上街拉三轮车比较累,但他还是时常陪伴在杨秀清身边,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秀清逐渐从她曾与刘海波那段感情的漩涡中走出来,适应了与朱顺和朱奶奶一起的生活。
然而,一家欢喜一家愁——
周木匠在回到家之后,则是满脸愁容,唉声叹气。
他本以为这次能将杨秀清娶回家,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
他不仅失去了即将到手的媳妇,还赔上了不少钱财,更在村里丢了颜面。
周木匠的母亲见儿子如此沮丧,也劝慰他说:“算了,咱们也别强求了,强扭的瓜不甜,也许秀清她命里就不是咱们家的人。”
周木匠听后,也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暗自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想着,或许自己该去城里找份工作,离开这个伤心地,重新开始。
毕竟,一直沉浸在过去,也无法改变什么。
而且,他也需要赚钱来弥补这次因娶亲失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周木匠的母亲见儿子有了些许振作,心中也稍感安慰。
她知道,时间会慢慢治愈一切伤痛,于是她开始为儿子收拾行囊,准备让他明日就启程前往城里。
夜深人静时,周木匠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中五味杂陈。
他回想着自己煞费苦心,试图娶杨秀清回家的时候,杨秀清却为了逃婚,偷偷地离开了石板田村去了海城。
随后,他听信张长明,拿出1000元作为盘缠,随他们去海城找杨秀清。
因私闯民宅、打伤刘海波及其母亲、砸坏财物,被公安抓进看守所,并在看守室被张长明打成重伤。
除此之外,他还拿出2000元,用于赔偿砸坏刘海波家财物的损失费,这耗尽了他的全部家当。
每当回忆起这段过往,周木匠就感到心痛不已。
然而,他心里清楚,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不如意,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走出困境。
最终,周木匠选择了去海城。
因为,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从哪里跌倒,就应该从哪里爬起来。
他始终坚信,能够在海城市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二天一早,周木匠就在与母亲道别声中,背起行囊离开家门,踏上了一辆开往海城市的列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