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一下便认出,他们就是负责调查杨景升和刘紫涵被绑架案的警察。
她心中一紧,深吸一口气,问道:“警官,我的儿子已经找到了,请问有什么事吗?”
两名警察面露严肃。
其中一人开口道:“杨女士,你是那位绑架你儿子和刘海波女儿,名叫杨涛的绑匪妹妹吗?”
杨秀清点头说:“是啊,怎么了?”
警察回答说:“杨涛和另外一位名叫小芳的同伙,在两个小孩被绑架的当天,已经被绑匪龙哥等人活埋了,请跟我们一起去殡仪馆,认领你哥哥杨涛的尸体。”
杨秀清恨恨地说:“杨涛是我哥哥不假,但他曾经冒领了我20万元的拆迁款,还绑架了我儿子,我早就与杨涛断绝了关系,他的死活与我无关,我不想再见到他。”
警官沉默片刻,语气缓和道:“理解你的心情,但他毕竟是你哥哥,但你是他在海城市唯一的亲人,法律上你还是需要履行认领手续,所以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杨秀清无奈地叹了口气,她知道警官说的是事实,虽然她与杨涛早已断绝关系,但法律上的亲属关系是无法改变的。
她点了点头,说:“好吧,我跟你们去。”
随后,她对从卧室里走出来的杨景升安顿说:“景升,你在家照顾好妹妹,妈妈跟警察叔叔一起去办点事情,在我没有回来之前,哪里也不能去,知道吗?”
杨景升懂事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妈妈,你要小心。”
“放心吧,妈妈没事的!”杨秀清心中一暖,她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然后转身随警官离开家门,前往殡仪馆。
一路上,杨秀清的心情异常复杂,她既对杨涛的死感到一丝痛快,又为自己要去认领他的尸体而感到烦恼。
她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杨涛咎由自取,与自己无关,但她还是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波动。
终于,他们来到了殡仪馆。
杨秀清在警官的陪同下,来到了停放杨涛尸体的地方。
她盯着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把认领手续给办了。
手续办完后,一名警官对杨秀清说道:
“杨女士,你现在可以死者家属的身份,对杨涛的尸体进行火化处理了,在此之前,你最好给你的家里人联系一下,如实地向他们说明情况,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这样,才能给他们有个交代。”
杨秀清皱了皱眉。
她并不想将这件事告诉家里人,尤其是她的父母。
他们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要是知道杨涛死了,而且还是以这种方式,恐怕会受不了打击。
但她也知道警官说得没错,这件事迟早是要让家里人知道的,与其让他们从别人口中得知,还不如自己亲自告诉他们。
想到这里,杨秀清利用殡仪馆的座机电话,给远在石板田村的父亲杨大成和母亲李桂芝打电话。
电话是杨大成接的。
杨秀清语气平静地说:“爸,我有件事要告诉你们,杨涛他……”
“你哥怎么啦?”话筒里传来了父亲急切的声音。
杨秀清咬了咬唇,继续道,“他死了……”
杨大成惊声问:“啊?她是怎么死的?”
杨秀清如实地将杨涛冒领自己20万元的拆迁款不说,还伙同一位名叫小芳的夜总会做台小姐一起将杨景升和刘紫涵从学校里骗出来,交给绑匪,绑匪将他们活埋的经过叙述了一遍。
父亲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终于,他只叹了口气,说:“秀清,你哥的尸体,你就看着处理吧,我和你妈就不去海城了,你哥哥他……唉!”
挂断电话后,杨秀清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
她瞅着躺在停尸间的杨涛,心里头说不出的滋味。
最终,她还是决定听从警官的建议,对杨涛的尸体进行火化处理。
在火化之前——
杨秀清在殡仪馆里为杨涛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
虽然她并不喜欢杨涛,但毕竟他们曾经是兄妹,而且杨涛也已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告别仪式结束后——
杨秀清看着杨涛的尸体被推进火化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楚。
火化完成后——
杨秀清拿着杨涛的骨灰盒,离开殡仪馆。
尽管杨涛生前的种种恶行让她心寒,但此刻,她却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解脱。
走出殡仪馆大门。
阳光洒在她脸上,仿佛在告诉她,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于是,她决定将杨涛的骨灰带回石板田村安葬。
从石板田村逃出来之后,她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回去了,那里有她儿时的记忆,也有不堪回首的往事。
如今,大儿子杨景升已经快满9岁,小女儿朱若溪已经将近5岁。
她决定领着他们,带着哥哥杨涛的骨灰盒,一起乘坐火车回老家。
回到钱老太太留给他们的家中,杨秀清将自己决定告诉了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自出生后,自然是兴奋不已。
从小到大,他们还从来没有回过老家,想去看一看他们的外公和外婆。
一家人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踏上回乡的旅程。
杨秀清特意为杨涛的骨灰盒准备了一个黑色的小布袋,小心翼翼地将其包裹起来,仿佛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寄托。
第二天清晨。
一家三口带着行李和骨灰盒,来到了火车站。
火车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而杨秀清则紧紧握着骨灰盒,心中百感交集。
经过近30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来到了石板田村。
村子依旧保持着十年前的模样,只是更加宁静和安详。
杨秀清带着孩子们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他们来到了父母的住处。
父母早已得知他们的到来,站在门口等候。
岁月在父母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们的眼神依旧慈祥而温暖。
孩子们扑进外公外婆的怀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小院。
一见到儿子的骨灰盒,杨大成和李桂芝就老泪纵横。
他颤抖着手接过骨灰盒,仿佛捧着的不是儿子的遗物,而是他生前所有的爱与遗憾。
而李桂芝则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喃喃自语:
“涛儿啊,涛儿,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你让妈怎么活啊?”
尽管心中对杨涛有着诸多不满,但看到父母如此伤心,杨秀清也不禁动容。
她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安慰道:“妈,人死不能复生,您和爸要保重身体啊。”
李桂芝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杨秀清,哽咽道:
“秀清啊,妈知道你和杨涛之间有很多恩怨,但他毕竟是你哥啊,现在他走了,你就原谅他吧。”
杨秀清点了点头——
虽然她内心深处对杨涛的怨恨仍未完全消散,那些过往的伤痛与委屈依然如影随形,但面对生命的消逝,她也逐渐明白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人死为大!
当死亡将一切恩怨都划上休止符时,再多的怨恨也失去了意义。
她开始意识到,执着于过去的伤痛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漩涡,是时候该放下这些沉重的包袱,让心灵获得真正的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