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望海坡,空气中满是泥土与土豆的清香。梯田里,社员们弯腰忙碌,一颗颗饱满的土豆从土里翻出,堆成了小山,映着金黄的阳光,格外喜人。合作社的牌楼下,也比往常热闹——今天,大伙要一起跟这块松木牌匾合影,记录下这丰收的日子。
一早,陈老五就把牌匾擦得锃亮,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连木节的纹路都透着精神。社员们穿着干净的衣裳,有的手里捧着刚挖的土豆,有的肩上扛着锄头,陆陆续续聚到牌楼下。爷爷特意换上了那件浆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怀里抱着那把用了三十年的老锄头,早早地站在牌楼正中间,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花。
“老爷子,您往中间再挪挪,这位置得您来站!”三秒扶着爷爷的胳膊,笑着说。爷爷是望海坡最年长的人,也是合作社最坚定的支持者,这张合影,他理应站在最核心的位置。
春花抱着一筐刚分拣好的土豆,站在爷爷左边,土豆表皮带着新鲜的泥土,透着自然的浅褐色。她笑着说:“咱这土豆长得这么好,得让它也上镜,让照片里都带着咱望海坡的地气。”
李大叔扛着锄头站在右边,王二婶手里拿着针线笸箩,陈老五则捧着合作社的账本——每个人都带着自己最有代表性的物件,像是要把望海坡的生活与希望,都定格在这张照片里。
村里的年轻小伙小张负责拍照,他举着相机,笑着对大伙说:“都笑一笑啊!这张照片要挂在仓库墙上,以后不管谁来,都能看到咱望海坡人的精气神!”
“咔嚓”一声,快门按下,所有人的笑容都被定格在镜头里——爷爷抱着老锄头的慈祥,三秒与春花的朝气,李大叔、王二婶的朴实,还有牌楼上“望海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鎏金大字,构成了一幅温暖又鲜活的画面。
照片洗出来的那天,合作社的仓库里挤满了人。三秒把照片挂在账本墙旁边,照片里的人仿佛活了过来,与墙上的订单、章程相映成趣。有人凑上前,指着照片里的爷爷说:“老爷子这笑容,比秋收的土豆还甜!”
也有人看着照片里的牌匾,感慨道:“以前咱哪敢想,能跟‘合作社’的牌子一起拍照?现在好了,有了这牌子,有了这照片,咱望海坡人也有了自己的脸面!”
陈老五摸着照片的边缘,像是在抚摸珍贵的宝贝:“这张照片比任何奖状都金贵!奖状是给个人的,这照片是给咱大伙的,记着咱一起种地、一起丰收、一起把日子过好的时光。以后不管遇到啥困难,看看这照片,就知道咱不是一个人在扛。”
爷爷也拄着拐杖来看照片,他盯着照片里的老锄头,又看了看身边的三秒,眼眶微微发红:“以后我不在了,你们看着这照片,就知道咱望海坡的合作社是咋来的,就知道咱得守着土地、守着规矩,一直走下去。”
三秒握住爷爷的手,坚定地说:“爷爷,您放心,这照片会一直挂在这,合作社也会一直好好的。以后每年秋收,咱都拍一张合影,让照片里的人越来越多,让咱望海坡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日子一天天过去,仓库墙上的照片成了合作社的“精神坐标”。社员们干活累了,会凑到照片前歇一歇;外来的客人来了,也会指着照片,听他们讲望海坡的故事。照片里的笑容,照片里的牌匾,照片里的土豆与锄头,成了望海坡最生动的名片,记着这片土地的耕耘与收获,也映着一群人的团结与希望。
夕阳西下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照片上,给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三秒看着照片,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张与牌子的合影,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份承诺,一份对土地、对伙伴、对未来的承诺,会陪着望海坡,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