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扶苏听罢,抚掌赞叹:“好!好一个项羽!真乃朕之福将也!开疆万里,功在千秋!”他眼中精光闪烁,随即对侍立一旁的郎中令胥坤断然下令:“胥坤!”

“臣在!”胥坤立刻躬身应道。

“即刻传朕口谕,鸣钟召集所有此刻在宫中当值的官员,宣室殿集合,议政!朕要与众卿共享此旷世之功!”

“臣遵旨!”胥坤精神大振,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立刻转身,安排手下得力内侍分头疾行通传。

这道突如其来的紧急召集令,如同在平静的咸阳宫湖面投入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时近傍晚,夕阳的余晖给巍峨的宫墙镀上一层金边,各衙署内,三省六部、九卿各寺的官员们大多仍在伏案处理着日间未尽的公务。急促的脚步声和内侍尖细的传令声打破了这份忙碌的宁静:

“陛下有旨:所有在值官员,即刻前往宣室殿议事!”

“快!宣室殿集合!”

“何事如此紧急?”

“莫非边关有变?”

官员们心中惊疑不定,各种猜测瞬间涌现。北方匈奴异动?东南水患加剧?或是……某种更重大的变故?无人敢有丝毫怠慢,纷纷放下手中朱笔、卷宗,整理好官袍冠带,神色匆匆地走出衙署。

官靴踏在青石板上发出密集的声响,玉佩绶带随着急促的步伐轻轻撞击,一道道或绯或紫或青的身影,如同溪流汇入江河,从四面八方朝着帝国权力的核心——宣室殿涌去。

这些官员皆是帝国行政体系的中坚,平日各司其职,若非涉及国策、战争或重大庆典,极少如此大规模同时召见。

兵部的官员们因隐约听到尚书蒙恬之前那声中气十足的“大捷”,心中已有了几分模糊的预感,脸上不免带上了一丝期待与激动,但宫规森严,他们只能按捺住心情,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步履却比旁人更快了几分。

通往宣室殿的长长宫道上,官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交换着各自的猜测。

“张兄,可知陛下突然召集我等,所为何事?”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户部员外郎低声询问身旁的同僚。

“着实难测啊,”被问及的官员捻着胡须,眉头微蹙,“年关将至,诸事繁杂,或许是关乎明年漕运、税赋预算之急务?需广泛听取意见?”

“未必,”旁边一位来自御史台的官员插话,他目光敏锐,“若是寻常政务,只需召相关部堂主官至两仪殿或暖阁奏对即可。如此兴师动众,鸣钟聚众于宣室殿……怕是非同小可,极可能是军国大事,甚至是……大捷或大丧!”他说到最后,声音压得极低。

“军国大事……”众人心中一凛,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气氛无形中变得凝重而急切。

越接近那座象征着帝国最高决策殿堂的宣室殿,汇聚的官员越多,品级也越高。众人依循惯例,开始按照班次序列自动调整位置。位列百官最前方的,是三位权倾朝野、辅佐皇帝总揽全局的重臣:中书令李斯、尚书令陈平、门下省侍中冯去疾。

紧随这三位之后的,便是帝国统治机器的核心支柱——六部尚书及特殊机构首领:

兵部尚书蒙恬、户部尚书郑国、工部尚书程邈、吏部尚书杜赫、礼部尚书叔孙通、刑部尚书冯劫,以及黑冰台指挥使蒙毅。

再往后,则是按照品级高低排列的众多文武官员,文官博带峨冠,儒雅中透着精明;武将甲胄鲜明,豪迈中不失纪律。

济济一堂,人才鼎盛,无声地展示着大秦帝国此刻的蓬勃生机与强大国力。

待所有应召官员基本在殿外广场集结完毕,胥坤立于高阶之上,目光扫过黑压压的人群,微微颔示意。

原本细微的议论声迅速平息下去。李斯、陈平、冯去疾三位大佬相互看了一眼,无需言语,默契地同时迈步,带领着这支汇聚了帝国精英的庞大队伍,步履沉稳庄重地踏上白玉台阶,迈过高大的门槛,踏入那座灯火通明、肃穆恢宏的宣室殿。

殿内,陛阶之上,龙椅空悬,静静地等待着它的主人。

百官鱼贯而入,宽大的殿堂顿时被填满,却鸦雀无声,只剩下细微的呼吸声和官袍摩擦的窸窣声,一股无形的、令人屏息的庄严压力弥漫开来。

“陛下驾到——!”胥坤清亮而悠长的唱喏声,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霎时间,宣室殿内,所有人齐刷刷地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震动着殿堂的梁柱:“臣等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扶苏身着玄色十二章纹龙袍,头戴十二旒白玉珠冕冠,在八名手持仪仗的内侍簇拥下,从容不迫地自屏风后走出,一步步登上那至高无上的陛阶。

旒珠轻轻晃动,在他年轻而威严的面容前投下细微的阴影,更添几分神秘与莫测。他稳健地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平和却极具穿透力地扫过下方躬身的人群。

“众卿请起。”扶苏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沉稳地传入每个官员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仪。

“谢陛下!”百官齐声应道,直起身子,垂手肃立,目光尽数聚焦于陛阶之上,心中猜测着此次紧急朝会的主题。

扶苏没有让众人久等,直接切入正题,目光落向武将班列前列:“蒙恬尚书。”

“臣在!”蒙恬立刻跨步出列,躬身抱拳。

“将兵部方才收到的,武威侯自西域发来的八百里加急捷报,择其要者,念与诸位爱卿听一听。”扶苏吩咐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明显的赞许和鼓励。

“臣遵旨!”蒙恬洪声应道,从袖中郑重取出那份赤羽捷报,双手展开。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音比在暖阁时更加洪亮、更加激昂,仿佛要将这份胜利的喜悦传递到殿堂的每一个角落:

“臣,白虎军区副司令员、武威侯项羽,顿首百拜,谨奏皇帝陛下……............谨代表北路军全体将士,遥祝陛下圣安!西域平定,帝国万年基业,自此愈固!”

蒙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如同战鼓擂响在百官心头。随着战果的逐步披露,殿内众人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到惊讶、再到难以置信的震撼,最后化为狂喜!

当蒙恬念到“单骑迎战十四酋首,尽数诛之”时,不少武将已激动得攥紧了拳头,面露神往之色;念到“收城三十余,得民七十万,珍宝无算”时,文官们尤其是户部、工部的官员,眼中放光,仿佛看到了帝国国力再次暴涨的景象;而念到“将士阵亡三十七”时,又不禁为这微不足道的代价换取如此巨大战果而惊叹。

捷报宣读完毕,殿内出现了片刻的绝对寂静,落针可闻。随即,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轰然爆发,热烈的祝贺声、赞叹声轰然响起,淹没了整个宣室殿!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陛下圣明烛照,武威侯神勇无敌!帝国万胜!”

“开疆万里,功盖古今!此乃不世之奇功啊!”

“西域归附,帝国西陲永享太平!”

“天佑大秦!陛下万岁!”

文臣武将,此刻都抛弃了平日的矜持与派系之分,由衷地为这巨大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

李斯抚须微笑,眼中闪烁着精光,已在思考如何借此东风,进一步推动帝国的政策;陈平笑容温和,目光扫过群臣,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冯去疾严肃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些许笑意,微微颔首。

扶苏面带欣慰的笑容,耐心地等待着这阵发自内心的欢呼浪潮稍稍平息,才缓缓抬起双手,向下轻轻一压。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再次聚焦于皇帝,等待着他接下来的旨意。大家都明白,如此大功,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封赏。

“诸位爱卿,”扶苏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却带着一种决断的力量,“武威侯项羽,统率有方,勇冠三军,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开疆拓土,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其麾下将士,亦是忠勇可嘉,浴血奋战,方有此赫赫战功。今日朕召集群臣,便是要议一议,当如何封赏武威侯及其麾下有功将士,方能彰显帝国信赏必罚之制,慰功臣之心,励后来之志?”

皇帝的话音刚落,殿内热烈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变得微妙而凝重起来。封赏是必然的,但如何把握这个度,却是一门极其深奥的政治艺术。巨大的战功背后,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位身着深红色御史袍服、面容清瘦、目光严肃的官员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臣,监察御史涂山,有本奏。”

“涂卿但说无妨。”扶苏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陛下,”涂山清了清嗓子,声音清晰而沉稳,虽不高亢,却足以让殿内每个人都听得清楚,“武威侯项羽此番立下旷世奇功,按《帝国军人职务任免与晋升任用律》,自当重赏,此毋庸置疑。然,臣窃以为,赏功之时,亦需虑及长远,权衡利弊,方为老成谋国之道。”

他略一停顿,组织着语言,继续道:“武威侯自科举夺魁,一鸣惊人,至今不过短短两载。期间,陛下破格简拔,恩宠备至,已官拜白虎军区副司令员,授上将军衔,封武威侯,食邑丰厚,位极人臣之列。如今再立此不世之功,若再行超擢重赏,臣恐……恩赏过重,非……非国家之福。”

他小心翼翼地选择着措辞,避免直接触及那个最敏感的词汇,但意思已昭然若揭:“武威侯年纪尚轻,勇武韬略皆为人杰,未来为帝国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机会必然层出不穷。若此次封赏已达极致,待日后功勋再着,又将何以加之?古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云,‘赏不可僭,刑不可滥’。臣等绝非对武威侯有丝毫疑虑,实乃为帝国千秋万代计,为陛下与武威侯君臣相得之谊能善始善终计,不得不未雨绸缪,冒死进言。还望陛下圣裁!”

涂山的话,如同一盆冷水,让原本热烈的气氛降温不少。殿内许多文官,尤其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君臣纲常和礼法秩序的官员,如礼部尚书叔孙通等人,纷纷暗自点头,觉得涂山所言,虽然不近人情,却确是老成持重之论,是臣子应尽的忠言。

就连一些原本想为军方说话的官员,也暂时偃旗息鼓,面露沉思,觉得此事确实棘手。

站在武将队列前列的蒙恬、蒙毅等人,听到这里,心中顿时一紧,后背几乎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们自然渴望项羽和前线将士能得到最丰厚、最风光的封赏,这关乎整个军方体系的荣誉和士气。但涂山这番话,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中了帝国政治中最敏感、最忌讳的神经——功高震主。

这个阴影,自古至今,笼罩过多少名将能臣?项羽性格刚烈霸道,战功又如此显赫,更容易引来猜忌。他们不禁为远在西域、尚且不知朝堂风云的项羽深深担忧,心中对这些引经据典的文官又气又无奈,却无法公然反驳,因为对方站在了“维护帝国长远稳定”的道德制高点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种“稳妥”乃至“保守”的观点。

户部尚书郑国,这位年迈却精神矍铄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先是对涂山的方向摆了摆手,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赞同:“涂御史此言,老臣以为,未免过于拘泥古礼,而忽视了当下之实情与军心之向背!”

他转向扶苏,声音虽显苍老,却异常坚定:“陛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不逾时,罚不迁列!此乃我大秦自孝公变法以来,得以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的根本所在!亦是陛下即位以来,一再申明的国策!武威侯率十数万将士,远征西域,浴血奋战,不仅拓地万里,更缴获无数珍宝、数十万人口,此等功绩,堪称帝国柱石!若因顾虑虚无缥缈之‘将来’,而在今日之赏赐上有所保留,甚至刻意压制,岂非让天下将士寒心?日后边境再有烽火,谁还肯效死用命?”

他越说越激动,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不能因武威侯能力强、年纪轻、未来可能再立新功,就让他今日应得的荣耀打折扣!赏罚不明,纲纪紊乱,才是取祸之道!老臣以为,当严格依照《帝国军人职务任免与晋升任用律》,并考虑此战之特殊性,从重从快封赏,方能昭示陛下信义,激励天下忠勇之士!”

郑国的话掷地有声,代表了一大批务实派官员的观点。他们更看重实际效果、当前稳定以及制度的权威性。这番话听在一众武将耳中,简直是说到了心坎里,纷纷向郑国投去感激和赞同的目光。就连一些中立的官员也觉得郑国所言在理。

但扶苏看着他总感觉哪里怪怪的,这老家伙上次不还因为项羽将昭武城抹平了而生气么?甚至还想要朕申饬项羽来着,怎么突然就转了性了???不对!这老货八成是看在项羽的缴获的份上!一定是了!这家伙自从当了户部尚书,简直就是调到钱眼里了!

“尚书大人所言极是!”户部的一名官员出列附和,“西域珍宝入库,可充盈国库;七十万人口编户,可增税赋兵源。此番收获,远超赏赐所需。按功行赏,正当其时!”

“不然!”礼部尚书叔孙通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他主管礼仪制度,最重等级秩序:“赏功罚过,自是天理。然赏赐须有度,须合乎礼制纲常。武威侯已位极人臣,若再晋爵升官,置朝中其他功勋卓着之老臣于何地?且少年骤登极品,易生骄矜之气,需有制度约束,循序渐进,方是保全功臣、维护朝堂平衡之道。岂可因一时之功,而乱国家长久之制?”

“叔孙尚书此言差矣!非常之功,当待非常之人,行非常之赏!”

“此非保守,乃是维护礼法根本!无规矩不成方圆!”

很快,宣室殿内便形成了鲜明的两派意见。一派以郑国等务实官员为主,主张依律重赏,认为这是维护帝国信誉和激励军心的关键;另一派以涂山、叔孙通等恪守礼法的官员为代表,主张慎重考虑,循序渐进,避免打破政治平衡,埋下隐患。

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辩论逐渐激烈。虽然都保持着朝堂礼仪,但言辞间的锋芒已清晰可见,整个大殿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权力的张力。

蒙恬、蒙毅等武将心中焦急万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既希望项羽得到厚赏,又担心过分争论会引来皇帝的反感甚至猜忌。他们身为武将,在这种涉及政治平衡的文臣辩论中,不便直接插嘴,只能紧张地观察着陛阶之上皇帝的反应,手心都已捏出汗来。

扶苏高坐龙椅,冕旒下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激烈辩论的双方,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仿佛在欣赏一场与己无关的辩论。他心中如同明镜一般。

这些臣子的顾虑,他岂能不知?但他们思考问题的基点,是建立在目前大秦现有的权力格局和疆域规模之上的。他们担心项羽功高震主,是担心现有的权力蛋糕被一个人分走太大一块,导致失衡。

然而,扶苏的视野,早已超越了眼前这座宣室殿,投向了更遥远的西方广袤土地、南方未开化的百越之地、北方广袤的草原……在他的蓝图里,帝国的版图将无限扩张。现有的行政体系、军事编制、官员品秩,在未来庞大的帝国架构中,都可能需要极大的扩充和调整。

现在的“位极人臣”,在未来或许只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而已。这些臣子,囿于眼前的格局,他们的担忧,在扶苏看来,未免有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了。

见双方的论点都已充分表达,辩论也渐趋重复,扶苏知道该是自己一锤定音的时候了。他轻轻抬起手,用指尖在龙椅的扶手上,不轻不重地敲击了一下。

“笃。”

一声轻响,并不响亮,却如同带有魔力一般,瞬间穿透了所有的争论声。正在引经据典、面红耳赤的官员们仿佛被扼住了喉咙,所有声音戛然而止。整个宣室殿再次陷入了绝对的寂静,所有目光都恭敬地垂下,聚焦于陛阶之上,等待着皇帝的最终圣断。这就是日益增长的、不容置疑的皇权威严。可以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帝王拥有扶苏如今的权威!

扶苏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最后定格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在透过宫殿的穹顶看向星辰大海。他沉稳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响起,为这场关乎功臣命运和帝国风向的争论划上了句号:

“众卿之所议,朕已悉心聆听。涂卿、叔孙卿等,虑及长远,维护礼法,乃是老成谋国之言;郑卿等,坚持信赏必罚,看重军心实效,亦是务实之策。诸位皆是为帝国江山社稷考量,朕心甚慰。”

他先肯定了双方出发点都是好的,安抚了情绪,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然,朕以为,有功不赏,何以立信?因噎废食,何以图强?武威侯项羽,及其麾下十数万将士,于万里之外,舍生忘死,为国开疆,此功勋彪炳史册,泽被后世!若因顾虑未来尚未发生之事,而在今日刻薄功臣,寒帝国将士之心,此非明君所为,亦非强国之道!”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项羽之勇,冠绝三军;项羽之功,旷古烁今!此等功臣猛士,正当厚赏以彰其功,重用以尽其才!岂可因噎废食,徒惹天下笑话!”

这番话一出,主张重赏的官员们心中一块大石落地,面露喜色;而主张慎重的官员则心中一凛,知道皇帝心意已决,皆屏息凝神,等待具体的赏赐方案。

扶苏不再给任何人质疑的机会,直接朗声道:“朕意已决!对武威侯项羽及其麾下有功将士,论功行赏,绝不吝啬!胥坤,拟旨!”

“臣在!”胥坤立刻示意身旁的史官和中书舍人准备好笔墨绢帛,记录皇帝的旨意。

扶苏条理清晰,一字一句地宣布:

“西域此名不妥,既已入我大秦,为我大秦之新地,便不要再叫西域了,改名为新疆,设立新疆特别郡!”

“一:武威侯项羽,扬威新疆,功在千秋,特赐朕之随身佩剑——‘太阿’!此剑象征朕之信任与权威,允其于新疆军政要务中,遇有紧急机变,可持此剑先行决断,事后禀报即可!见剑如朕亲临!”

“二:加封项羽为‘太子太保’,,赐九锡之中的彤弓矢、虎贲!”

“三:敕令于咸阳渭水之南,择地兴建武威侯府,规制、用度皆参照正一品之标准!”

“四:新疆既定,设立新疆特别郡郡府,总揽新疆一切军政民事。任命项羽以白虎军区副司令员之职,节制西域一切兵马,便宜行事!”

“五:着兵部、吏部、户部、礼部,即刻会同审议,依照《帝国军人职务任免与晋升任用律》,并考量此战特殊性,从优从速拟定此次新疆之战所有有功将士之封赏名单,三日内报朕御批!阵亡将士,抚恤一律三倍发放,其子女由属地官府抚养至成年;伤残者,朝廷供养终身,并按伤残等级给予额外抚恤;所有参战将士,无论官兵,除正常军功赏赐外,另特赐御酒一坛,肉十斤!另,本月俸禄,全体增发一倍,以慰远征之劳苦!”

扶苏的这一整套赏赐方案,可谓深思熟虑,恩威并济。既有至高无上的荣誉赏赐,又有实质性的地位提升,更明确了其在新疆的实权,同时对全体将士的赏赐也极为丰厚。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赏赐大多体现在荣誉、待遇和地方实权上,并未直接冲击中央朝堂现有的核心官职体系,巧妙地平衡了重赏与维稳之间的关系。

殿内百官,无论是先前主张重赏的郑国,还是主张慎重的涂山、叔孙通,细细品味之下,都不得不佩服皇帝思虑之周全、手腕之高明。

赏赐极重,足以彰显天恩、激励军心;但又并未打破现有的中央权力框架,保留了足够的缓冲余地。尤其是“便宜行事”之权限定于新疆及荣誉性赏赐居多,让担心“功高震主”的人也挑不出太大毛病。

片刻的沉寂后,以李斯、陈平、冯去疾为首,百官齐齐躬身,心悦诚服地高声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蒙恬等武将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这样的封赏,不仅是对项羽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军方的巨大鼓舞!

扶苏看着下方恭敬的臣子,脸上露出了真正的笑容。他知道,这份厚重的赏赐,足以稳定军心,向天下昭示帝国对待功臣的态度。而西域的平定,仅仅是一个开始。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世子去哪了?魂穿五代,我占寿州为王大明:刚穿越就被锦衣卫抓了天下一帝秦始皇皇后们,这真不是后宫聊天群白衣盗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大秦帝国风云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网游三国数据化黄巾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一剑照汗青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绣春雪刃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大明首辅:杨士奇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天幕:玄武门大舞台,有胆你就来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穿越三国,我窃取宗室身份天幕刷视频,返现一点点1621,不一样的大明我靠灵泉空间,收服八十八位美女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蓝月闪烁之时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穿越大清,皇帝居然带头剪辫?千秋一烬谁说神罗不算罗多子多福,开局就送绝美老婆退隐江湖那些年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跛王爷青铜账簿与铁王座开局反杀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晚清三杰恩仇录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解差传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荣国府,抱歉,不稀罕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科举逆袭:从农家子到一品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