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办公室那场不愉快的问询之后,委里关于林杰和那五万块钱的议论,悄悄变了味道。
以前是看热闹居多,现在则多了几分等着看笑话的意味。
赵阳明显加强了处内的“管理”,所有需要林杰过目的文件,都严格按照流程走,绝不多汇报一句,也绝不少一个环节,客气而疏远。
其他处室的干部见到林杰,笑容也淡了些,打招呼都带着几分谨慎的打量。
林杰能感觉到那种无形的压力,像潮湿的空气,黏在身上,甩不掉。
他知道,很多人都在等着,等着清河医学院那个项目最终悄无声息,等着他林杰“慧眼识珠”变成“有眼无珠”。
他给李默打过两次电话,询问进展和有无困难。
李默在电话那头依旧有些紧张,但语气里透着兴奋,说新设备效果提升很明显,他正在全力优化算法和交互细节,备战即将到来的“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大赛”省赛。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委里有些人几乎快要忘记那五万块钱的时候,一份来自省教育厅的抄送文件,摆在了省卫健委各位领导的办公桌上。
文件标题是《关于我省在“全国高校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情况的通报》。
在“一等奖”名单里,一个项目名称和单位显得格外醒目:
“高沉浸式VR外科手术模拟训练系统”——江东省清河医学院。
后面还附了一行小字:该项目同时荣获大赛“技术创新专项奖”。
几乎是同一时间,科教处负责对接高校的科员小王,跑着冲进了赵阳的办公室,手里挥舞着一份打印出来的邮件。
“处长!处长!好消息!清河医学院那个李默……他的项目,拿了全国一等奖!还有个专项奖!”
赵阳接过那份邮件打印件,飞快地扫了一眼,金丝眼镜后的眼神复杂难明。
他沉默了几秒钟,对小王挥挥手:“知道了,你去忙吧。”
小王兴奋地退出去,消息立刻在小小的科教处炸开。
“真的假的?全国一等奖?”
“就是林主任特批五万块那个?”
“我的天,这下厉害了……”
“没想到啊,还真让林主任挖到宝了!”
消息像风一样吹遍委里每个角落。
之前那些等着看笑话的人,表情变得精彩纷呈。
有人讪讪,有人惊叹,也有人开始重新掂量这位年轻副主任的分量。
很快,高卫东给林杰打来了电话:
“林杰同志吗?我是高卫东。”电话那头,高卫东的声音比平时温和了不少,“看到教育厅的通报了吗?清河医学院那个项目,不错,很不错!为我们江东,也为我们卫健委争了光啊!”
“高书记,我刚看到。”林杰语气平静,心里却松了口气。
“我就说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高卫东呵呵一笑,似乎完全忘了之前办公室里那场略带火药味的谈话,“你这五万块的‘种子资金’,效果很好嘛!这说明啊,我们支持基层创新的方向是对的!要敢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给有潜力的项目和人才机会!”
这话既是肯定,也是为林杰之前的行为定了性,不是破坏规矩,而是支持创新。
“主要还是李默老师自己努力,项目本身有潜力。”林杰谦逊了一句。
“嗯,不骄不躁,好。”高卫东满意地说,“对了,我听说,好像还有企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是的,高书记。之前我联系过本地的‘智影科技’,他们派人去看了之后,很感兴趣,正在和李默老师接触,初步有意向投资孵化。”
“好!这就更好了!”高卫东声音提高了几分,“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转化为生产力!这件事,你要继续跟进,做好协调服务。这也是我们卫健委推动‘产教研’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嘛!”
放下电话,林杰走到窗边,看着楼下。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项目的成功,不足以让他彻底站稳,但至少,他用成果堵住了很多人的嘴,也让高卫东看到了他的价值和工作思路。
“慧眼识珠”?他谈不上,更多是一种不甘于坐在冷板凳上的尝试和冒险。
幸运的是,这次他赌对了。
下午,委里几个平时没什么交集的处长,见到林杰时,笑容明显热情了许多。
“林主任,眼光毒辣啊!那么偏的地方都能挖出个全国一等奖!”
“是啊,林主任,以后有什么好项目,也给我们透透风嘛!”
“听说‘智影科技’要投几百万?这下清河医学院要翻身了……”
林杰一一客气回应,不卑不亢。
就连司机老张,下午送他出去开会时,话也多了几句:“林主任,李老师那个奖,在我们老家那边都传开了。都说您是伯乐。”
林杰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老张嘴里的“老家”,恐怕指的就是委里这些司机班的小圈子。消息传得真快。
下班前,他收到李默发来的短信,很长。
“林主任,获奖了!谢谢您!没有您那五万块和引荐‘智影科技’,我可能早就放弃了……‘智影’那边初步谈了,有意向投三百万成立联合实验室……王教授今天还夸我了……真的,谢谢您!”
字里行间,充满了激动和感激。
林杰回复了四个字:“继续努力。”
这颗蒙尘的珍珠,终于开始发光。
而他这把冷板凳,似乎也因为这次成功的“投资”,被焐热了一点点。
但林杰很清楚,官场如逆水行舟。
一次成功代表不了什么,接下来的路,依然不会平坦。
高卫东口头上的肯定,赵阳隐藏在客气下的疏离,以及其他潜在的对手,都不会因为一个奖项而消失。
用成果说话,他算是初步做到了。
但要想真正站稳脚跟,他还需要更多的成果,也需要在更核心的领域,证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