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断篾与寄灯:暖意跨山海
幼儿园研学团的孩子们刚围到桌子旁,就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弟弟急着拿起竹篾,手一使劲,“咔嚓”一声,细竹篾竟断成了两截。他看着手里的断篾,眼眶一下子红了,小嘴抿着,眼泪差点掉下来:“我的竹篾断了,编不了灯笼了……”
周围的小朋友都停下动作看过来,朵朵刚想递自己的竹篾,小宇已经走了过去,手里还拿着一根备用篾条:“别着急,断了能补,我上次也断过。”他蹲下来,让小弟弟扶稳剩下的骨架,自己拿着新竹篾,从断口的前一圈绕起:“你看,从这里接着绕,把断的地方盖住,再多打两个小结,就看不出来了。”
小宇的动作很轻,指尖捏着竹篾慢慢调整,还特意把打结的力度放小,怕小弟弟学不会。老陈也凑过来,手里拿着温水杯:“下次拿竹篾别太用力,泡两分钟软了再用,就不容易断啦。”小弟弟盯着小宇的手,跟着轻轻捏了捏竹篾,慢慢的,脸上的委屈散了,还小声问:“我能像你一样,在灯笼上贴老虎吗?”小宇笑着点头:“当然能,等编好,我帮你找贴纸!”
这边的小插曲刚解决,小张的手机就响了,是邻市实验小学的老师发来的消息,附带了一张照片——林晓晓举着一盏梅花灯笼,灯笼的红纸上映着淡淡的梅纹,竹篾边缘还细心地缠了彩绳,底下挂着个小小的铃铛,背景里,奶奶正笑着凑在灯笼旁看。
“晓晓把灯笼做好了,非要寄给博物馆,说要加入展厅的灯海,还写了张小纸条夹在里面!”老师的消息刚发完,又发来一张纸条的照片,上面是歪歪扭扭的铅笔字:“陈爷爷、沈爷爷,这是我和奶奶一起编的梅花灯笼,希望它能和其他灯笼一起,照亮展厅!”
小张把照片拿给老陈和沈老爷子看,沈老爷子看着纸条上的字,忍不住笑了:“这孩子有心了,等灯笼寄来,咱们找个最好的位置挂上,让大家都能看见。”老陈摸着手里的竹篾,语气里满是欣慰:“千里之外的孩子,编了灯笼寄过来,这就是老手艺的缘分啊。”
下午的时候,幼儿园的孩子们都编好了自己的小灯笼——有的糊了黄色的纸,画了小太阳;有的贴了卡通贴纸,挂了彩色的流苏;那个断过竹篾的小弟弟,真的在灯笼上贴了老虎贴纸,还拉着小宇的手,非要一起给灯笼拍照。离开博物馆时,孩子们都举着灯笼,排着队喊:“下次还要来学手工!”
周末早上,快递员把林晓晓寄来的梅花灯笼送进了展厅。小张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灯笼完好无损,轻轻一晃,底下的铃铛就“叮铃”响。老陈找了根细细的彩绳,把梅花灯笼挂在了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正好在小宇的老虎灯笼和朵朵的粉色灯笼中间,风一吹,三个灯笼轻轻碰撞,光影在墙上叠在一起,格外好看。
有游客看到这盏梅花灯笼,问小张是谁编的,小张把林晓晓寄灯笼的故事讲了一遍,游客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原来这灯笼是千里之外寄来的,既有手艺,又有心意,太特别了。”
小张看着墙上的三盏灯笼,又看了看展厅里陆续进来的游客——有人带着孩子学编竹篾,有人对着灯笼拍照,还有人在问下次线上课堂的时间。他知道,不管是身边孩子手里的灯笼,还是千里之外寄来的灯笼,每一盏都藏着非遗的温度,而这份温度,还会继续传下去,传到更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