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阳光,褪去了盛夏的灼热,带着初秋特有的清透,洒在常安外国语高级中学气派的校门前。巨大的天然石材上,镌刻着遒劲有力的校名,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光泽。
校门口车水马龙,满是送孩子报到的家长和拖着行李、脸上带着新奇与期待的新生。
陈锋和方苏然停好车,陪着陈屿和苏晚晚走进校门。方苏然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叮嘱:“小屿,照顾好晚晚啊!晚晚,有什么事就跟哥哥说,别怕麻烦他……”
陈锋则笑着拍拍陈屿的肩膀:“行了,孩子都大了。常外环境好,你们俩互相照应,好好学习。”
“知道了”陈屿和苏晚晚异口同声。
送别父母,两人真正踏入这所闻名遐迩的校园。穿过气派的校门,眼前豁然开朗。正对着的是一座线条简洁现代的综合行政楼。
左侧是宽敞的体育楼,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球类撞击声;右侧则是充满艺术气息的艺术楼,巨大的落地窗映着蓝天白云。
沿着右侧的林荫道往里走,道路宽阔整洁,两旁是修剪得宜的绿植和花坛。
没走多远,一座造型独特、呈巨大椭圆形的建筑便映入眼帘——那是常外引以为傲的图书馆,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镶嵌在校园里的明珠。
“好大”苏晚晚忍不住轻声惊叹。
陈屿也环顾四周,低声感叹:“不愧是常外啊,这硬件,真是舍得花钱。” 常外虽然综合排名常安市第二,但论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绝对是首屈一指。
学校理念开放包容,师资力量雄厚,加上这堪比大学校园的条件,难怪是众多学子心驰神往之地。
他一边走,一边如数家珍地给苏晚晚介绍着从宣传册上看来的信息:“喏,那边,两栋物理实验楼,两栋化学实验楼,还有两栋生物实验楼,那边是综合仪器楼……两个标准操场,六个篮球场,体育馆里面听说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房一应俱全……六栋宿舍楼,四栋教学楼,三个食堂……图书馆后面还有个人工湖,待会儿可以去看看。”
苏晚晚安静地听着,清澈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即将生活三年的地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跳跃。
两人按照指示牌的指引,来到综合楼一楼的大厅。这里早已排起了长队,都是来领取入学材料的新生。大厅里人声鼎沸,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排了十几分钟的队,终于轮到他们。
“姓名,班级。”负责发放材料的老师头也不抬地问。
“陈屿。”
“苏晚晚。”
老师飞快地在名单上核对,然后递出两个装着东西的透明文件袋:“高一(3)班。材料都在里面了,校园卡、军训服领取单、学生手册、班级分布图,仔细看看。”
高一(3)班
陈屿接过袋子,和苏晚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他晃了晃手里那张写着班级号的硬纸牌,语气轻快:“看来我们运气不错呀,管家婆,高中三年还得继续被你管着咯。”
苏晚晚抿嘴笑了笑,没说话,只是小心地把自己的那份材料收好。
两人拿着材料袋走出综合楼,沿着林荫道往教学楼方向走,准备去找找高一(3)班的位置。
刚走没多远,就看到前方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下,三个熟悉的身影正凑在一起说话——正是赵梓博、王彦和林柚然。
“嘿!都在呢!”陈屿扬声打招呼,和苏晚晚快步走过去。
三人闻声回头,脸上都带着笑容。
“陈屿!晚晚!你们来啦!”林柚然第一个蹦过来,
“你们几班?”陈屿问了问
“巧了不是”王彦笑着接口,“我们仨也都在三班”
“这么巧啊?”陈屿故意拖长了调子,脸上露出夸张的惋惜表情,“你们几个都凑一块了?可惜了……”
“可惜什么?”赵梓博立刻凑上来,一脸“受伤”地捂住胸口
“阿屿!就算不能同班,你也永远在我心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我的心,永远为你留着一块空地!”他语气浮夸,表情做作。
“滚一边去!”陈屿嫌弃地推开他凑近的大脸,笑骂道
“谁要占你心里的空地!”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站在陈屿身边的苏晚晚,目光淡淡地扫了赵梓博一眼,那眼神平静无波,却让赵梓博莫名感觉后颈一凉。
她声音清冷泠地开口:“我们也在三班。”
“啊?”赵梓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好啊陈屿,你骗我!”他指着陈屿,一脸悲愤。
陈屿耸耸肩,笑得促狭:“怎么?难道不是可惜吗?高中三年又要天天看到你这个二货了。”
“你才二货!”赵梓博作势要扑上来,被王彦笑着拉住。
“行了行了,别闹了,赶紧去找教室吧。”林柚然打圆场,脸上是藏不住的开心
“都在一个班太好了!”
五人说说笑笑,朝着高一教学楼的方向走去。阳光透过浓密的香樟树叶,在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路过一棵需要两人合抱的古老银杏树时,他们注意到树下立着一块朴素的石刻,上面刻着:16届全体学生赠。
岁月的痕迹在石刻上清晰可见,默默诉说着这所学校的积淀。
很快,高一(3)班的牌子出现在眼前。教室门敞开着,里面已经坐了不少新生。桌椅是崭新的浅木色,排列整齐。
靠墙的书柜里空着,等待被填满。前后两块大黑板擦得锃亮。阳光从宽大的窗户斜射进来,在光洁的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带。
教室里不算安静,新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带着初见的拘谨和好奇,目光互相打量。
五人走进教室,目光扫视一圈,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发现了一排空位。
“就坐那边吧。”陈屿指了指。
大家都没意见,走过去依次坐下。苏晚晚自然坐在了陈屿旁边靠窗的位置。赵梓博和王彦坐在他们前面,林柚然则坐在了苏晚晚的另一侧。
放下书包,几人也没再大声喧哗,只是低声交流着对新学校的印象和对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的期待。陈屿拿出手机,对着窗外葱郁的绿意拍了一张。
苏晚晚则安静地翻看着刚领到的学生手册。
教室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座位也快坐满了。各种细碎的交谈声像无数只小蜜蜂在嗡嗡作响。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窗外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他们和其他所有新生一样,安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位即将走进教室、开启他们高中三年序幕的班主任。崭新的篇章,就在这片初秋的暖阳和细碎的期待中,悄然翻开了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