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关于“百年老店”的直播,在林浩激动不已的道谢声中结束,但它带来的回响,却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持续发酵。
许多家里开着小店、或者自己做着小生意的观众,都受到了极大的启发,纷纷在苏晚的社交账号下留言,分享自己店铺的“微改造”心得。一时间,一股“科学风水,振兴家业”的热潮,在粉丝圈里悄然兴起。
而作为事件的主角,林浩的行动力更是惊人。
直播结束的第三天,他就给苏晚发来了一长串的私信,里面全是照片和视频。
照片里,那块“林记糕点”的老牌匾,被擦拭得油光锃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店门口铺上了崭新的红色地垫,玻璃门上贴着用毛笔字写的“今日推荐:现烤桂花酥”。
店内的变化更大。昏黄的白炽灯,被几盏明亮的轨道射灯取代,光线精准地洒在糕点上,将每一块糕点的色泽都衬托得诱人无比。老旧的玻璃柜台被移走了,换成了一个更低、更开放的木质展台,上面铺着干净的白布,糕点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旁边还有小小的试吃盘。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面“林记故事墙”。林浩真的把那些老照片和奖状都重新装裱,配上了说明文字,讲述着林家三代人与糕点的故事。墙角,甚至还摆放着他太爷爷用过的一个揉面盆和一个木质模具。
在视频里,林浩的声音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大师,您看!我全按照您说的改了!效果太神了!这两天,我们店的生意,比过去一个月加起来都多!好多年轻人路过,都特意进来拍照打卡,说我们是‘国潮点心铺’!我爸看到都惊呆了,好几年没见他这么开心了!”
在信息的最后,林浩发来一个大大的红包。
苏晚笑着点开,又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回了一句:“心意收到。用心做好你的‘百年林记新掌柜’,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她将林浩发来的这些照片和好消息,都拿给王一然看。王一然看着屏幕上那家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的小店,由衷地感叹道:“有时候,改变命运,真的只需要一点点的光,和一次用心的指引。”
“怎么样,王警官,要不要找个时间,去微服私访一下,亲口尝尝我们这位‘新掌柜’的手艺?”苏晚眨了眨眼,发出了邀请。
“正有此意。”王一然欣然应允。
于是,这个周六的下午,两人特意换上最普通的休闲装,像两名普通的游客一样,来到了那条充满了市井气息的老街。
还没走到地方,他们远远地,就看到了那家“林记糕点”。在整条略显陈旧的街道上,那家小店,就像一颗被重新打磨过的明珠,散发着低调而温暖的光芒,显得格外醒目。
店里人头攒动,生意果然很好。林浩和他父亲两人在柜台后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却洋溢着许久未见的笑容。
苏晚和王一然排了一小会儿队,买了一盒枣泥酥和两碗冰镇的绿豆糖水。林浩忙着招呼客人,并没有认出他们。
两人拿着糕点和糖水,没有去打扰,而是走到了街对面一个小小的街心公园里,在一条长椅上坐了下来。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他们身上。
王一然用竹签扎起一块枣泥酥,递到苏晚嘴边。苏晚张口咬下,枣泥的香甜和酥皮的奶香,瞬间在口中化开。用料扎实,甜而不腻,是那种最朴实、最抚慰人心的老味道。
“好吃。”苏晚幸福地眯起了眼睛。
她舀起一勺绿豆糖水,也学着王一然的样子,喂到他嘴边。冰凉清甜的糖水,瞬间驱散了夏末的最后一丝暑气。
他们就像城市里最平凡的一对情侣,分享着一份简单的下午茶,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惬意。
“一然,”苏晚看着对面那家小店里进进出出的人群,轻声说,“你说,我们算不算是也拥有了某种‘传承’?”
王一然知道她指的不是糕点手艺,他转过头,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回答:“算。我们的‘微光基金’,我们做的这一切,就是一种传承。它传承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希望。”
苏晚笑了。她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不远处那充满人间烟火的景象,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满足。她和王一然,没有家族的百年招牌,但他们正在共同用心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能给更多人带去温暖和光亮的“品牌”。
这份共同的价值观和并肩前行的事业,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将他们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