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仪式之后,工作室正式进入了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装修设计阶段。
这个过程,完美地展现了创始团队三位成员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
林娜作为“首席品牌官”,第一时间就带着厚厚一叠家居杂志和好几个G的pinterest mood board杀了过来。她脑中的工作室,是高级灰的墙面,黄铜元素的点缀,大理石的接待台,以及线条利落的意大利设计师家具。
“品味!格调!这代表了我们的专业度!”林娜挥舞着手中的色卡,激情澎湃。
而李哲,则默默地掏出他的笔记本电脑,打开了一份名为《“微光工作室”空间功能最优化布局方案》的cAd图。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清晰地标注了“客户动线”、“员工动线”、“信息流转路径”,甚至还计算了每个区域的最佳照度。
“效率!逻辑!这保证了我们的工作流程顺畅无误!”李哲指着屏幕上的一个箭头,冷静地解释。
苏晚看着两位“左右护法”,哭笑不得。她知道,她必须将这两种极致的风格,调和在一起。
“林娜,你的审美很好,但我们这里不是奢侈品店,色调太冷,会给客户带来距离感。”她先安抚住炸毛的林娜,然后又转向李哲,“李哲,你的规划很棒,但我们也不是互联网大厂,不需要那么强的‘功能性’,温馨和舒适才是第一位的。”
她拿出纸笔,开始描绘她心中的蓝图。
“从五行的角度看,我们需要一个‘土’元素作为基底,来提供稳定和包容的能量。所以,墙面可以用温暖的米白或者浅燕麦色。”
“我们需要‘木’元素来带来生机和成长。所以,地板要用原木的,家具也要以实木为主。”
“我们需要‘火’元素来点燃人气和温暖。所以,灯光必须是暖黄色的,还要多用布艺,比如柔软的地毯、舒服的抱枕和棉麻质感的窗帘。”
在苏晚的“玄学理论”指导下,三人的想法开始奇妙地融合。
他们最终确定了方案:以苏晚的五行理论为骨架,用林娜的审美去填充血肉,再用李哲的逻辑去优化细节。
工作室被划分为几个区域:一个有壁炉和长绒地毯的开放式等候区,像家里的客厅;一间用磨砂玻璃隔断,兼具私密性与通透感的咨询室;一个供林娜和李哲使用的,小而高效的办公区;还有一个带茶水吧台的休息角。院子,则交给了王一然,他承诺要亲手为她们打造一个种满香草和鲜花的,宁静的小花园。
王一然成了这个小团队最坚实的后盾。他不是设计师,却是最好的项目经理。他利用自己的信息渠道,找到了手艺精湛又价格公道的施工队;在她们为一块木料的颜色争执不休时,他会默默地去买来大家最爱喝的奶茶;他用他特有的,沉默而有力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刚刚起步的梦想。
那个周末的下午,阳光正好。四个人围在地板上,摊开一张巨大的设计图纸。上面有林娜画的精致效果图,有李哲标注的精确尺寸,也有苏晚用朱砂笔添上的几处“风水要点”。
那是一张略显杂乱,却充满了生命力的蓝图。
它不仅仅是一份装修图纸,更是“微光工作室”温暖的未来。
苏晚看着图纸上描绘的一切,又看了看身边同伴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笃定与喜悦。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而这股东风,便是将这温暖的蓝图,变为现实的,创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