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姐姐,书都摆好了吗?”妞妞穿着新洗的红裙子,抱着本《动物百科》跑进来,身后跟着七八个村里的孩子,手里都攥着小凳子,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书架,苏景妧笑着点头,刚要说话,就听见院门外传来脚步声——是之前来过年的外地客人,手里拎着两大袋书,还有个小姑娘抱着个布偶兔子,怯生生地说:“我想把兔子送给书屋,让它陪着小朋友看书。”
顾衍连忙接过书,发现里面不仅有儿童绘本,还有几本适合村民看的种植手册,“我们在网上看到溪田书屋的故事,特意带了些书过来。”孩子的妈妈笑着说,“以后每年春天来溪田,都给书屋添几本书,就当是我们和溪田的约定。”苏景妧心里一暖,连忙找了纸笔,让他们在“捐书登记本”上写下名字,本子上很快就多了一行行陌生又温暖的字迹。
上午十点,第一堂课准时开始,镇上的小学老师李老师抱着教具进来,孩子们立刻坐直身子,连呼吸都轻了些,李老师没讲课本里的知识,而是拿出几张画纸,让孩子们画“我眼里的溪田”,妞妞趴在桌上,先用蜡笔涂了片金色的油菜花,又在旁边画了个小房子,房子里有苏景妧和顾衍的笑脸;旁边的小男孩则画了条小溪,溪水上架着新修的桥,大黄蹲在桥边,嘴里叼着朵桃花。
苏景妧和顾衍坐在角落,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偶尔帮他们递支彩笔,窗外的雨还在下,打在屋檐上发出“滴答”的声响,混着屋里的笑声,像一首温柔的曲子,老陈悄悄走进来,手里端着刚煮好的薄荷茶,放在顾衍手边:“之前总担心溪田留不住年轻人,现在看你们这样,我就放心了。”顾衍接过茶,看向苏景妧,两人眼里的笑意,比窗外的春光还暖。
中午下课,孩子们抱着自己的画不肯撒手,非要挂在书屋里,苏景妧干脆找了根绳子,在屋里拉了道晾衣绳,把画一张张夹上去,五颜六色的画在风里轻轻晃,像挂满了小灯笼,游客们也凑过来,有的帮孩子拍照,有的拿出手机记录书屋的模样,说要让更多人知道溪田的故事。
傍晚雨停时,夕阳从云缝里钻出来,给书屋镀上了层金边,顾衍和苏景妧并肩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看着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大黄跟在后面跑,尾巴扫过刚冒芽的青草,“等夏天,咱们在书屋旁边搭个葡萄架吧。”苏景妧轻声说,“孩子们能在架下看书,还能摘葡萄吃。”顾衍点头,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再种点向日葵,从早到晚朝着太阳,像咱们溪田的日子一样,永远有盼头。”
远处的民宿亮起了红灯笼,炊烟在暮色里袅袅升起,村民们的说话声、孩子们的笑声,还有风吹过桃树的“沙沙”声,都揉进了溪田的傍晚里,苏景妧靠在顾衍肩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所谓的圆满,不过就是这样——有一座装满书的屋子,有一群温暖的人,有田埂上永远不败的花,还有身边那个,愿意陪自己把每个平凡日子,都过成诗的人。
溪田的夏天来得热烈,书屋旁的葡萄架已爬满浓绿的藤叶,巴掌大的叶子层层叠叠,把毒辣的日头滤成细碎的光斑,落在架下的木桌与竹椅上,清晨天刚亮,苏景妧就提着竹篮去摘葡萄,紫莹莹的果实串在藤上,沾着晨露,轻轻一碰就晃出清甜的香。她刚摘满一篮,就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妞妞领着三个孩子,手里攥着自制的书签,蹦蹦跳跳地来占位置:“苏姐姐,今天还能读《昆虫记》吗?我昨晚梦见和小甲虫一起爬葡萄架啦!”
顾衍抱着一摞新到的书从屋里出来,听见孩子的话忍不住笑,把书放在竹桌上:“不仅能读,还能去田埂上找书里的昆虫。”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几个透明盒子,是他特意准备的观察盒,“找到的小虫子可以装在这里,看完记得放回草丛里。”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围着竹桌坐好,苏景妧把洗好的葡萄放在白瓷盘里,晶莹的果肉引得孩子们频频回头,直到李老师拿着画板来,才乖乖把目光移到书本上。
正读到蝉的生命周期,院门外忽然传来老周的声音,他手里拿着本卷了边的种植手册,脸上带着急出来的汗:“顾小子,你快帮我看看,我家那几亩水稻,叶子尖怎么发黄了?”顾衍连忙起身,接过手册翻到水稻种植那一页,老周凑过来指着书上的插图:“你看,和这上面说的‘稻瘟病初期’有点像,但我不确定要不要打药。”
苏景妧也走过来,想起之前查过的资料:“李老师说过,稻瘟病要先看叶背有没有霉层,咱们去田里看看吧。”一行人往老周的稻田走,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举着观察盒要找“水稻里的小虫子”,到了田边,顾衍蹲下身,拨开发黄的稻叶仔细看,又用手机拍了照片对照手册:“不是稻瘟病,是缺钾了,手册里写着,撒点草木灰或者钾肥就行,不用打药。”
老周松了口气,拍了拍手册:“多亏你捐的这书,不然我还得瞎忙活!”他转头看见孩子们在田埂上追蝴蝶,忽然说,“等周末,我给孩子们讲讲怎么种西瓜吧,让他们也知道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苏景妧眼睛一亮,立刻点头:“那太好了!咱们可以在葡萄架下摆个小讲台,让孩子们边听边认农作物的种子。”
当天下午,老周就拎着一袋西瓜种子来书屋,孩子们围着他坐在竹椅上,听他讲怎么选地、播种、搭瓜架,老周还特意带了刚发芽的西瓜苗,让每个孩子都摸一摸嫩叶的绒毛:“这小苗就像你们一样,得好好照顾才能长大。”妞妞捧着小苗,小心翼翼地放在观察盒里:“我要把它种在院子里,等结了西瓜,分给大家吃!”
傍晚时分,夕阳把葡萄架染成金红色,孩子们抱着自己的小苗回家,老周则和顾衍坐在竹桌旁,翻着种植手册讨论秋天种小麦的事,苏景妧端来两碗绿豆汤,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这葡萄架下的日子,比预想中更热闹——有书页翻动的轻响,有村民讨论农事的话语,还有孩子们的笑声顺着风飘远,混着葡萄的甜香,成了溪田夏天最温柔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