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所的一位资深教授,赫尔穆特·施耐德,以青睐数学功底扎实的年轻学者着称,
且其团队近期的一个研究方向,正好与【蜂巢】下一步可能需要的某种特种合金相关。
一封由苏想“亲自”撰写、经过精心打磨的申请信和简历,通过特定渠道,被送到了施耐德教授的办公桌上。
简历着重突出了她的Imo金牌和她在“复杂系统动态优化”方面的“独立思考”,
并附上了她近期一篇在公开期刊上发表的、与施耐德教授研究方向有巧妙关联的数学论文。
在信中,她委婉地提及了近期在国内遇到的一些“不必要的困扰”,表达了对德国严谨科研氛围的向往,
并希望能有机会在施耐德教授的指导下,“在更纯粹的环境中探索科学的边界”。
这封信,如同一颗精心设计的棋子,落入了错综复杂的国际棋局。
等待回音的日子格外煎熬……
苏想表面上恢复了“留校察看”学生的日常生活,上课,去图书馆,偶尔去医院看望姐姐,但她内心的弦始终紧绷着。
周炽等人则动用一切资源,密切关注着德国方面的动静,以及国内潜在威胁的动向。
一周后,加密信道传来了好消息!
施耐德教授亲自回信了!
信中对苏想的数学才华表示赞赏,对她论文中的某个观点很感兴趣,并邀请她提交一份更详细的研究计划!
如果计划通过评审,可以考虑为她提供一个为期六个月的访问学者位置!
第一步,成功了!
然而,喜悦之余,信中的另一段话引起了陈知行的警惕。
施耐德教授看似无意地提到,他的一位日本好友,精工仪器的宫本雄一郎,前几日与他通讯时,也“恰好”提到了苏想这位“才华横溢但际遇令人惋惜”的中国女孩。
“宫本在背后推了一把?”
李泽川挑眉,“这老狐狸,是想坐实想想去意已决的印象,方便他以后挖墙脚?还是另有所图?”
“无论目的如何,客观上他帮助了我们。”
刘教授沉吟道,
“但这意味着,想想有意离开的消息,已经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
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也要更加小心。”
就在他们分析德国回信时,李泽川接到了另一个更紧急的消息——之前监视苏想的势力,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似乎嗅到了“启明”计划的一点风声,正在试图调查苏想近期的所有对外联络记录和出入境申请预审情况。
“他们动作很快!”
李泽川脸色阴沉,“必须在他们查到实质性证据前,让想想动身!”
计划被迫加速!
苏想必须在对方反应过来、设置障碍之前,拿到第一个正式的邀请函并完成出国审批。
压力再次来到了苏想这边。
她需要在一周内,完成一份能让施耐德教授团队满意的、关于特种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联建模的研究计划。
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苏想展现出她为了适应北大,被三个天才锻炼出来的——恐怖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力。
她泡在图书馆,查阅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拉着陈知行恶补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李泽川的关系,找到了一些国内相关领域的老专家进行匿名电话咨询。
她将自己强大的数学建模能力与新材料领域的关键问题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独特数学美感和洞察力的理论框架。
当这份凝聚了她心血的研究计划被加密发送出去后,所有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几天后,柏林传来的回复,让所有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施耐德教授对这份计划评价很高,认为其“视角独特,极具潜力”,正式发出了访问学者邀请函!
第一张门票,到手了!
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李泽川安插在相关部门的眼线传来噩耗:
有人正在暗中阻挠苏想的政审和出境审批流程!
“他们动手了!”
李泽川放下电话,眼神冰冷,“我们必须抢时间!”
德国马普研究所的正式邀请函,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某些人坐立不安。
对苏想出国的阻挠,从暗流涌动瞬间升级为明目张胆的行政壁垒。
首先发难的是学校内部某个负责政审的部门。
他们以苏想“留校察看”期间不宜出国、且其“历史问题复杂,社会影响恶劣”为由,拒绝在初步政审表上盖章。
紧接着,更高级别的相关部门也传来风声,暗示苏想的出国申请“涉及敏感背景,需要无限期审查”。
“他们这是要硬生生把你拖死!”
周炽气得在实验室里直转圈,拳头捏得咯咯响,“什么狗屁审查!就是那帮见不得光的王八蛋在使绊子!”
陈知行脸色凝重,他尝试通过父亲陈校长的人脉去了解情况,
得到的反馈却相当模糊,只说是“来自更高层面的压力”,让他“不要插手”。
连李泽川动用家族在政商两界的关系去疏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对方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含糊其辞,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将苏想牢牢罩住。
苏想本人,反而成了最平静的一个。
她看着那份精美的德文邀请函,又看了看桌上堆积的、被各种理由打回来的申请材料,眼神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早已预料到的冷冽。
“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苏想的声音很轻,却带着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怕了。怕我真的走出去,学到东西,怕我回来之后,他们再也卡不住我们的脖子。”
但光有意志无法打破现实的铜墙铁壁!
时间一天天过去,离德国那边要求的报到期限越来越近。
就在陷入僵局之时,一直沉默关注事态发展的何劲松,通过加密渠道送来了一份绝密情报。
情报显示,阻挠的核心并非来自单一部门,而是一个隐藏在多个机构内的、思想极端保守且可能与境外某些反华势力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小圈子”。
他们打着“防止技术泄露”、“维护科研队伍纯洁性”的旗号, 系统性地阻挠像苏想这样有潜力、有想法的年轻科研人员与国际接轨。
“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苏想一个人。”
何劲松在情报分析中写道,“他们是试图扼杀一种趋势,一种我们国家科技力量主动融入世界、汲取养分的趋势。
苏想同志,已经成为他们重点【关照】的目标。”
对手的面目逐渐清晰,但其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占据的有利位置,让突破变得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