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轻轻推开了面前那份厚重的规划草案,从手边一个普通的黑色文件夹里,取出了薄薄几页纸。
这个动作本身,就与周围那些堆积如山的材料形成了鲜明对比。
“刚才,认真聆听了胡省长和慕容书记的高见,深受启发。”
袁天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礼堂,不卑不亢,“两位领导站得高,看得远,分别从传统产业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为汉东的未来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作为省会京州的负责人,我完全赞同省委省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决心。”
他先肯定了两方的出发点,语气真诚,让人挑不出毛病。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不过,我在基层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习惯从更微观、更具体的层面思考问题。
我在想,无论是‘北部经济带’的工业升级,还是‘西南生态创新区’的绿色崛起,它们最终依靠的是什么?是政策?是资金?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台下,仿佛在向每个人提问。
“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人才,是技术,是数据,是那种能够打破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能’。”
袁天的语气依旧平稳,但话语间的力量感却在逐步增强,“汉东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铺摊子’、‘上项目’的层面。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培育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他拿起那几页纸。
“这是京州市政府,联合省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历时半年完成的一份初步研究报告。我们称之为——《关于以京州为核心引擎,构建汉东“数字科创走廊”的战略构想》。”
“数字科创走廊?”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个概念,在此前的规划草案中,虽有提及,但远未上升到与“北部经济带”和“西南生态创新区”并列的战略高度。
“是的,数字科创走廊。”袁天肯定道,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其核心,不是简单的物理通道建设,而是要依托京州现有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向西联动毗邻的科技资源富集区,向东对接沿海的人才资本高地,打造一条贯穿汉东腹地、辐射南北的‘数字血脉’和‘创新神经’!”
他开始阐述构想的具体内容,语速不快,但逻辑极其清晰,数据信手拈来。
“我们初步规划,沿着这条走廊,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共享实验室和概念验证中心。
不是要重复建设园区,而是要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共享的创新生态系统。”
他提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构想——设立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全链条政府引导基金;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高端人才引进和激励计划;推动政务数据、行业数据在安全保障下的有序开放共享,为企业创新提供“数据燃料”……
“我们可以预见,”袁天的声音逐渐变得有力,“一旦这条‘走廊’打通,它不仅能极大提升京州自身的创新能级,更能像一条强劲的动脉,将技术、人才、资本、数据这些‘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部经济带’,助力其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也能精准滴灌到‘西南生态创新区’,为其绿色产业植入‘智慧的芯片’!它不是一个替代方案,而是一个融合剂,一个放大器!能够将北部和西南的发展战略,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真正的全省‘一盘棋’!”
他展示了几张精心绘制的图表,上面用清晰的数据对比,展示了传统基建投入与“数字科创”投入的长期效益差异,以及周边兄弟省份在类似赛道上的激烈竞争态势。
“机遇稍纵即逝!汉东,不能再在内耗中错失转型的时间窗口了!”袁天最后总结道,目光灼灼地看向主席台,尤其是看向陈立春,“这套构想,或许还不完美,但它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真正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
我恳请省委,能够将‘数字科创走廊’提升到省级战略层面,与北部、西南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甚至……作为引领汉东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引擎来打造!”
袁天的发言,持续了不到十五分钟。没有慷慨激昂的呼喊,没有咄咄逼人的姿态,只有冷静的分析、扎实的数据和极具前瞻性的构想。
但正是这份冷静与扎实,反而具有一种更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
会场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袁天这番“另起炉灶”却又直指核心的发言震住了。他巧妙地避开了胡金茂与慕容田的直接冲突,提出了一个看似更具包容性、实则格局更大的第三方方案!
这个方案,不仅契合中央大力倡导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而且巧妙地将他主政的京州,置于了未来汉东发展版图的核心枢纽位置!
胡金茂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袁天会跳出“北部”与“西南”的框架,直接抛出一个以京州为中心的“走廊”计划,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他“北部经济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慕容田的眼中,则首次露出了明显的、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深思。袁天的构想,与他在某些方面的理念不谋而合,尤其是对创新、对数据的重视。
而且,袁天选择在这个时机抛出,其政治智慧和手腕,令他这个久经沙场的学者型官员也暗自点头。
陈立春放在桌面下的手指,不易察觉地轻轻捻动着。袁天的发言,如同一剂清醒剂,让他看到了打破目前僵局的可能。
这个构想,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能实质推动汉东发展,更关键的是,能借此平衡胡、慕容二人的角力,将发展的主导权,更牢固地掌控在自己手中。
袁天……这个年轻人,果然从未让人失望。他甚至敏锐地察觉到,袁天此举,或许也隐含着为京州争取更多资源和支持的意图,但这意图,与他作为省委书记维护大局、推动发展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短暂的沉默之后,陈立春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会场的宁静。
“袁天同志的发言,很有见地!很有魄力!”陈立春的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他目光扫过胡金茂和慕容田,“‘数字科创走廊’这个构想,站位很高,思路很新,紧密结合了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我看,确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他直接肯定了袁天,这让台下众人心中再次凛然。
“金茂同志,慕容田同志,”陈立春看向左右,“你们觉得呢?我觉得袁天同志这个‘走廊’的概念很好,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统筹北部和西南的发展。
是不是可以请发改委牵头,将这三个区域的发展规划,放在一起,进行更深入的联动研究和可行性论证?
争取拿出一份更能体现汉东特色、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综合性方案来?”
陈立春这番话,看似征求二人意见,实则已经定下了基调——袁天的构想,获得了他的高度认可,并且要被纳入省级战略进行统筹研究!
这意味着,“数字科创走廊”已然具备了与“北部经济带”、“西南生态创新区”分庭抗礼的资格!
胡金茂的嘴角抽搐了一下,他显然不愿看到自己力推的计划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走廊”分走资源和注意力,但在陈立春已经明确表态、且袁天的构想确实难以公开驳斥的情况下,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快,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书记说得对,是可以……综合研究。”
慕容田则微微颔首,语气平静:“我完全同意陈书记的意见。袁天同志的构想,富有启发性。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数字科创走廊’与‘西南生态创新区’的理念,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可以深度融合。”
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正面冲突,因为袁天横空出世的发言和陈立春顺势而为的掌控,暂时被化解于无形。
但台下所有人都清楚,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胡金茂和慕容田的目标并未改变,而袁天,这个原本被视为需要拉拢的变量,如今却主动下场,展现出了足以影响棋局走向的强大力量。
汉东这盘棋,因为袁天这步“走廊”妙手,变得更加复杂,也更加精彩了。
会议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继续进行。但每个人的心思,显然都已经无法完全集中在后续的议题上了。
散会的铃声终于响起。
陈立春率先起身,面无表情地离开。
慕容田紧随其后,在与袁天目光交汇的瞬间,他极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
胡金茂则坐在位置上,慢条斯理地整理着桌上的文件,脸色阴沉。
台下的人群开始如同解冻的河流,向外涌动。
袁天平静地收拾好自己的文件夹,站起身,随着人流走向礼堂大门。
他刚踏出那扇厚重的红木门,步入被秋日阳光照亮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