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不断记录着他的“打工”进度。
刘光鸿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调节着线圈的匝数,轻轻拨动着矿石检波器那根纤细的猫须触针,寻找着最灵敏的点。
滋滋啦啦的电流噪声从简陋的耳塞里不断传出,偶尔能收到一两个模糊的广播电台声音,信号弱得如同蚊蚋。但他并不气馁,他的目标不是广播。
第三天下午,当他再次微调线圈,屏住呼吸,将调谐指针缓缓指向465khz附近的刻度时——
耳塞里持续的白噪声似乎发生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变化!一种非常微弱、但明显不同于广播信号的、规律性更强的“哒……哒……哒哒……”声,断断续续地夹杂在噪音中!
刘光鸿的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他死死按住耳塞,连呼吸都屏住了,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微弱的声响上。
那声音很轻,极其不稳定,时有时无,听起来像是某种 morse电码,但速度极快,节奏也非常怪异,完全无法分辨具体内容。
他试图记录下那断断续续的点划序列,但速度太快,信号太弱,根本无法准确捕捉。
就在他全力倾听试图捕捉更多规律时,“哒哒”声突然消失了,耳塞里又恢复了纯粹的电流噪音,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他的幻觉。
他不甘心,又耐心调试了很久,但那个奇怪的信号再也没有出现。
直到仓库门外传来管后勤的王老师催促锁门的吆喝声,他才不得不迅速拆卸收音机,藏好零件,收拾好书包。
走出仓库,夕阳刺眼。刘光鸿的心却沉在一种冰冷的兴奋和疑虑之中。
刘光鸿来到赵刚家,看见他在摆弄收音机零件,心中一动,忍不住问道:“赵叔,您这是在修收音机呢?”
赵刚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无语:“嗯,这收音机坏了,琢磨着修修。”
刘光鸿蹲下身子,仔细端详那些零件,说道:“叔,您看这儿,是不是线路断了?我觉得可以重新焊接一下试试。”
大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说道:“你个小毛孩子,懂什么电子技术?别在这儿捣乱。
”刘光鸿却不气馁,他继续说道:“赵叔,我真觉得这里有问题,您就按我说的试试呗。”
赵刚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按照刘光鸿说的,重新焊接了线路。当他接通电源,收音机里竟然传出了沙沙的声音,接着慢慢清晰,传出了播音员的声音。
赵刚惊喜地看着刘光鸿:“嘿,你这小子,还真有点门道。你咋懂这些的?”
刘光鸿挠挠头,笑着说:“赵叔,我就是平时瞎琢磨,对这些挺感兴趣的。”
赵刚上下打量着他,问道:“想不想正经学这电子技术?”
刘光鸿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当然想学啦!”
赵刚看着刘光鸿,心中暗暗思忖:这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头脑灵活,对电子技术似乎还有点天赋。自己退伍后,一直想着把这门手艺传下去,眼前这孩子说不定是个好苗子。
“光鸿啊,学电子技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得吃苦,你能行吗?”赵刚问道。
刘光鸿坚定地点点头:“赵叔,我能行!我不怕吃苦。”
赵刚笑了笑:“行,那从今天起,你就跟着我学吧。”刘光鸿大喜过望,当即就要磕头拜师,赵刚连忙拦住他:“哎,现在不兴这一套,以后你好好学就行。”
就这样,刘光鸿正式拜赵刚为师,开始学习电子技术。
回到四合院,刘光鸿满心欢喜,可又担心家人不理解。他深知,在这个年代,大家更看重的是安稳的工作,像学电子技术这种维修类东西在他们看来有些“不务正业”的事儿,家里人怕是不会支持。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刘光鸿犹豫再三,还是开口说道:“爸,妈,我今天拜了个师傅,学维修。”
二大爷一听,把筷子重重一放:“学那玩意儿干啥?能当饭吃?你就老老实实找个正经工作,别整天瞎折腾。”
刘光鸿心里一紧,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爸,电子技术以后肯定有用,现在国家也在发展这方面,我学好了说不定能为国家做贡献呢。”
二大妈也在一旁说道:“光鸿啊,你爸说得对,咱老百姓就求个安稳,你学这个万一没出路咋办?”
刘光鸿看了看父母,又看了看一旁的哥哥弟弟,说道:“爸妈,你们相信我,我有信心能学好。而且赵师傅是退伍的光电技术员,他的本事可大了。”
刘光天在一旁帮腔道:“爸妈,我觉得三弟这事儿靠谱,三弟聪明,学啥肯定都能学好。”刘光鸿感激地看了刘光天一眼。
二大爷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行吧,既然你这么坚持,我们也不拦你了。但你可得给我好好学,别到时候一事无成。对了跳级考试一定要给我过,要不你死定!”
刘光鸿连忙点头:“爸,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
从那以后,刘光鸿每天一有空就往赵刚那儿跑。
赵刚对这个徒弟也是倾囊相授,从最基础的电子元件认识开始教起。刘光鸿学得如痴如醉,他的金手指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各种电子技术知识一点就通,很快就掌握了不少基础内容。
一天,赵刚拿着一个复杂的电子线路板对刘光鸿说:“光鸿,这是我以前在部队里负责的一个小设备的线路板,现在有点故障,你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
刘光鸿接过线路板,仔细观察起来。他的脑海中迅速回忆起赵刚教过的各种知识,运用金手指快速分析线路走向。
过了一会儿,刘光鸿指着线路板上的一个小电阻说:“师傅,我觉得这个电阻可能有问题,它的阻值好像不对,导致整个电路的电流出现异常。”
赵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拿起万用表测量了一下,果然如刘光鸿所说。
“光鸿,不错啊,学得挺快。”赵刚欣慰地说道。
刘光鸿挠挠头,笑着说:“师傅,这都是您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