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藏虞盯着地宫深处的石门,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黑剑剑柄。
石门通体呈深黑色,表面刻着的纹路与之前见过的幽冥阵、噬魂阵截然不同——没有扭曲的邪气,反而透着一股古朴厚重的气息,纹路交织间,了。
竟隐约能看到玄幽宗令牌上的“幽”字轮廓,却又多了几分更复杂的分支,像是某种未完成的图腾。
“这扇门……不像是幽冥教的风格。”小五凑过来,眼中满是疑惑,“幽冥教的符文都带着邪气,可这门上的纹路,倒像是上古流传下来的。”
宋藏虞点点头,缓步走向石门。
离得越近,怀中的魂晶母石就越烫,石面上的符文竟与石门纹路产生了微弱的共鸣,白光透过衣袍,在石门上映出淡淡的光斑。
他试着将母石贴向石门,光斑瞬间扩大,石门上的纹路被逐一点亮,发出柔和的青光,却始终没有开启的迹象。
“需要其他东西驱动?”宋藏虞皱起眉,目光扫过石台周围。
之前解决黑袍人时,他在一个领头弟子的怀中搜出过一块青铜残片,残片上的纹路与石门有几分相似。
他掏出残片,与石门纹路比对——残片上的图案恰好能与石门左下角的缺口契合。
“试试这个。”宋藏虞将青铜残片嵌入缺口,残片与石门相触的刹那,青光骤然暴涨,整个地宫都泛起淡淡的光晕。
石门发出“咔嚓”的轻响,缓缓向内开启一道缝隙,一股不同于阴气的、带着泥土与书卷气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人对视一眼,握紧武器,小心翼翼地走进门内。
门后是一间不大的石室,石室中央摆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本泛黄的残卷和一个青铜盒子;四周的石壁上没有任何装饰,只在角落堆着几具早已化为白骨的尸体,骨头上没有任何伤痕,像是自然死亡。
宋藏虞走到石桌前,拿起残卷。残卷的材质是罕见的蚕丝纸,虽历经多年,字迹仍清晰可辨。
开篇第一句就让他心头一震:“玄幽宗本为守护幽界封印之教,后因内乱,部分弟子堕入邪道,以生魂养邪术,遂立幽冥教,欲破封印,引幽界之主现世……”
“原来幽冥教是玄幽宗的叛徒建立的!”小五凑过来,声音里满是震惊,“那这么说,玄幽宗最初是好的?”
宋藏虞继续往下看。残卷中记载,玄幽宗的先祖发现幽界与人间的通道后,为防止幽界邪祟闯入,便在断魂岭、瘴雾谷等地设下封印,并创立宗门世代守护。
可三百年前,宗门内一位长老贪图幽界的力量,勾结外敌,试图打开封印,失败后带着追随者叛逃,成立了幽冥教,从此以破坏封印、召唤幽界之主为目标。
“之前遇到的玄夜、尊主,都是这叛逃长老的后代。”
宋藏虞指尖划过残卷上的“封印”二字,“残卷里还说,魂晶母石本是封印的核心,能压制幽界阴气,却被幽冥教抢走,用来炼制邪术。
而幽冥晶,其实是破坏封印的钥匙,集齐三块幽冥晶,就能彻底打开幽界通道。”
“那我们之前毁的,只是其中一块?”小五脸色凝重。
“嗯。”宋藏虞点头,看向石桌上的青铜盒子,“残卷里说,盒子里装着‘封印图谱’,记载着修复封印的方法,还有另外两块幽冥晶的下落——一块在西北的黑风崖,一块在东海的归墟岛。”
他小心地打开青铜盒子。盒子里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一张兽皮制成的图谱,还有一枚刻着“玄幽”二字的令牌。
图谱上详细画着各个封印点的位置,以及修复封印所需的材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魂晶母石和三块幽冥晶。
“看来我们接下来,要去黑风崖和归墟岛找剩下的幽冥晶。”
宋藏虞将图谱和令牌收好,又检查了角落的白骨——骨头上刻着玄幽宗的标记,显然是当年守护石室的弟子,因断绝食物和水源,最终殉职。
“可黑风崖常年刮着能刮碎骨头的黑风,归墟岛更是传说中‘有去无回’的地方,这两地都凶险得很。”小五担忧地说。
“而且幽冥教虽然灭了,但说不定还有漏网之鱼,要是他们先找到幽冥晶,后果不堪设想。”
宋藏虞握紧手中的黑剑,又摸了摸怀中的魂晶母石:“再凶险也得去。若让幽冥教的余党集齐幽冥晶,打开幽界通道,到时候遭殃的就是天下百姓。”
他看向石室门口,“我们先回青阳城,将这里的发现告诉苏长风,再让暗探去查黑风崖和归墟岛的消息,做好准备再出发。”
两人走出石室,关闭石门时,宋藏虞特意将青铜残片和魂晶母石的力量注入石门——石门上的纹路重新亮起,将石室彻底封印,防止后续有人闯入。
离开瘴雾谷时,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橘红色。
宋藏虞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被暮色笼罩的山谷,心里清楚:解决了幽冥教总坛,只是暂时的安宁,要彻底守护人间,还需要找到剩下的幽冥晶,修复幽界封印。
黑剑在鞘中轻轻震颤,像是在回应他的决心。
宋藏虞握紧缰绳,策马往青阳城的方向奔去——前路虽险,但只要有黑剑在手,有守护之心在胸,他便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