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一行人经过月余车船,终于抵达金陵码头,贾环站在船头欣赏金陵码头的风景,远远的就看到一群精壮男子在码头等候,见贾环的船只靠过来,为首的一人高喊道:“来者可是京城荣国公府的船只?”
不及贾环搭话,元宝便兴奋的大叫:“我们正是京城荣国府来的。”用手指向贾环道:“这位就是我们三公子。”
为首的汉子见船只靠岸,让人准备好舢板登船,来到贾环身边躬身施礼:“小的金陵贾府管家尚荣,给三公子请安。老爷早早得了京里二老爷的书信,早早打发小的在码头敬候三公子,不想今日方到,小的已经备好马车,还请三公子上车歇息。”
贾环道:“起来吧,有劳尚管家了。还请带路”
尚荣谢过贾环,转身对着那群精壮汉子一挥手,几人立马上船帮忙搬卸行李,自己则为贾环引路,来至码头岸边一辆宽敞的马车前,贾环、元宝和尚管家一起上了马车。
金陵城的六月,暑气蒸腾,街巷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贾环坐在马车内,透过帘子缝隙,打量着这座繁华古城。雕梁画栋的楼阁,川流不息的行人,琳琅满目的商铺,无一不彰显着金陵的富庶与热闹。
途中贾环想起自己此次初临金陵,对金陵贾家的情况不甚了解,怕失了礼数闹笑话,索性向尚管家询问一些家族情况,尚管家也都一一解答,金陵贾家的上任族长为贾代伍乃是贾代善的亲兄弟,贾代伍共育有三子乃贾环叔辈:长子贾攸为现任金陵贾家族长,总管金陵贾家一应事务,身上捐了个五品同知的闲职;次子贾收、三子贾放同为从四品宣抚使,现军中任职;金陵贾家中贾环同辈中共计十三人,后辈九人......
不一会儿,马车便在金陵贾家的府邸前停下,贾环整理了一下衣装,稳步走下马车。府邸门口,金陵贾家的族长贾攸早已带着族中众人等候多时。贾攸四十上下的年纪,身穿宝蓝的长衫,头戴员外巾,生的慈眉善目,此时正满面笑容,热情地迎了上来:“环哥儿一路辛苦了,快快进府歇息!”
贾环恭敬地上前行礼,言辞恳切:“小侄贾环给众叔伯请安!”
贾攸刚忙命人扶起,贾环对着贾攸道:“此来叨扰族长叔父,还望多多关照。”
贾攸拉着贾环的手,笑道“侄儿哪里话,上月就接到你父亲的书信说你要来江南应试,我已命人打点好一切,你就安心再次读书。此时太爷正在府中盼着你呢,这一早上问了七八次了,赶紧随我拜会太爷去。”
刚进内院就听一个苍劲有力的声音急问道:“是环儿到了吗?在哪里,快让我看看。”贾环仔细望去,只见一位身姿挺拔,步伐稳健的白发老者在众人的簇拥下正向贾环望过来,贾环急忙快行几步,来至老者身前,早有丫鬟拿过蒲团,贾环跪下叩头,眼中点点热泪,“孙儿贾环,叩请老太爷安。”
老人正是金陵贾家上任族长贾代伍,老人泪眼婆娑连忙拉起贾环:“好孩子快起来,让我看看。”贾代伍看着贾环细细打量一阵,道:“像、像、太像了。跟你爷爷年轻时一个样。快坐!”
贾环等人宾主落座,有丫鬟奉上香茗。贾代伍关切地询问起京城贾家的近况,贾环一一作答,言语间尽显晚辈的谦逊。贾代伍见了贾环也是心中欢喜,祖孙二人又闲叙了一会,嘱咐贾环只管安心住下精研学业,便回房歇息去了。
随后,族长贾攸安排人将贾环的行李安置妥当,又为他安排了舒适的客房休息。“环哥儿今日且先好生歇息,这金陵城虽比不上京城繁华,但也有不少好去处,待你安顿好了,我派人带你四处逛逛。”贾攸笑着说道。
贾环连忙道谢,心中对贾攸的照顾满是感激,金陵贾家比起京城让贾环更有家的归属感。
休整两日后,贾环方才取出黛玉的书信和拜帖,仔细揣好,再次整理衣冠,准备前往拜会林如海。他深知此次拜见意义重大,黛玉在信中多次提及林如海的学识与为人,言语间满是敬重与关切,他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遂让元宝拿上提前准备的礼物,由金陵贾家的小厮引路,去往林如海府上。
林府门前,石狮威严耸立,朱门紧闭。贾环上前,恭敬地递上拜帖,门房接过,让他稍等片刻。不多时,门房引着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回来,中年人一见贾环急忙躬身施礼,笑道:“不知是三公子驾临,小人林府管家林枫。老爷有命,快快有请!”。遂引着贾环穿过回廊,绕过影壁,往内院走去。一路上,庭院深深,花木扶疏,处处透着雅致清幽。
来到林如海的书房外,林枫轻声说道:“贾公子,老爷近日身体抱恙,正在房中休息,不过得知公子来访,特意吩咐请您进去。”贾环心中一紧,面上却愈发恭敬,轻手轻脚地走进房中。
屋内光线柔和,林如海斜倚在榻上,脸色略显苍白,却仍难掩儒雅气质。贾环赶忙上前,深深一揖:“小侄贾环,拜见姑父。”
林如海起身将他扶起,笑道:“环哥儿不必多礼,远道而来,辛苦了。快坐!咳咳!”说完轻咳了几声,林如海声音虽有些虚弱,却依旧沉稳有力,。
贾环从怀中取出黛玉的书信,双手奉上:“这是林姐姐托我带给您的书信,姐姐在京城一切安好,只是时常挂念姑父身体。”林如海接过书信,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柔,轻轻摩挲着信封,仿佛能透过信纸感受到女儿的思念。
贾环细细观察了一下林如海的面色,眉头微微一皱,心道:只是听说林如海身体不好,没想到如此严重,面色苍白,明显气血不足;时常咳嗽,是痰湿之症,最奇怪的是眉宇间透着晦暗之色,隐隐有中毒的征兆,不免心中有疑惑,但未敢证实,还需进一步考证。
两人交谈间,林如海询问了贾环的课业情况,贾环也都对答如流。
林如海满意的点了点头,心道:难怪玉儿那丫头对环儿学业如此上心,几次三番来信替他讨要书籍文章,固然是可造之才,相比之下,次子虽为庶出,倒比那宝玉强上许多。
贾环又将京城的见闻,以及黛玉在贾家的生活琐事一一告知。林如海听得专注,时而点头,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谈及黛玉的诗词文章,贾环更是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姐姐聪慧过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连府中的姐妹们都赞不绝口。”
林如海听了,眼中满是骄傲,却也带着一丝遗憾,叹道:“只可惜我这身体,不能陪她再多读些书,教她更多东西,倒希望她以后得遇良人,我也就算了了一桩心愿。”说罢意味深长的看向贾环。
贾环连忙宽慰:“姑父吉人天相,想是最近操劳过度,只需安心调养,定能早日康复。姐姐若是知道姑父如此挂怀,心中也会难过。”林如海点点头,不再言语,只是又将目光落在手中的书信上,久久未移开。
天色渐晚,贾环见林如海面露疲惫,便起身告辞:“姑父身体不适,还需多休息,小侄就不再打扰了,改日再来探望。”林如海也确实有些累了,便颔首示意,让林枫送贾环出去。
告别林枫,走出林府,早有元宝带着马车候在那里。上了马车,贾环心中思绪万千:此次金陵之行的初次拜会,让他既见识到了林如海的学识渊博和儒雅风范,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位父亲对黛玉深深的牵挂与无奈。想到此处贾环也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将林如海生病一事查清楚,想办法让林如海恢复健康,方能让黛玉安心,也能成全了自己对她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