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舰队在南中国海的航行,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遇过突如其来的风暴,迷失过方向,也遇到过神出鬼没的海盗船。但在指挥官吴英的沉着指挥和全体船员丰富的经验下,都一一化险为夷。他们沿途仔细测绘航道,记录水文气象,并与遇到的零星中国商船交换信息,对南海的认知逐渐加深。
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舰队终于抵达了吕宋岛的外海。为免打草惊蛇,吴英下令舰队在远离主要航道的偏僻海湾下锚隐蔽,自己则亲自率领一艘小型哨船,挑选了包括化装成商人的通译和几名精干水手在内的小队,携带少量货物作为掩护,前往马尼拉湾进行侦察。
当哨船缓缓驶入马尼拉湾,那座笼罩在热带阳光下的殖民城市逐渐清晰时,船上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昔日繁华的涧内(帕利安)华人聚居区,如今已是一片焦土废墟,断壁残垣间,依稀可见大火焚烧过的痕迹,荒草丛生,杳无人烟,只有海风吹过时,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凄凉与死寂。而与这片废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湾中停泊的几艘悬挂着西班牙旗帜的巨型盖伦帆船,以及岸上那座戒备森严、炮口森然的圣地亚哥堡。
吴英强忍着心中的怒火与悲恸,命令哨船靠向允许外商贸易的特定码头。他们以爪哇商人的身份作掩护,试图与当地其他国家的商人以及少数侥幸逃脱、隐藏很深的华人接触。
过程是艰难而危险的。西班牙殖民当局在大屠杀后,对华人的管控达到了变态的严苛程度,残留的华人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轻易相信外人。经过通译多方辗转、秘密试探,吴英终于通过一名与华人有姻亲关系的土着头人,联系上了一个隐藏在马尼拉城外的华人秘密团体。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吴英带着两名护卫,在向导的引领下,秘密会见了这个团体的首领——一位名叫苏鸣岗的老者。苏鸣岗曾是涧内有名的侨领,在大屠杀中失去了几乎所有亲人,凭借早年对土着部落的恩惠和自身的机警才侥幸逃脱。
见到来自故国的“商人”,苏鸣岗老泪纵横,他确认了陈桂生所言非虚,甚至补充了更多惨绝人寰的细节——西班牙人如何有组织地屠杀,如何将华人的尸体抛入大海或集体焚烧,如何掠夺华人的巨额财富……
“朝廷……朝廷终于派人来了吗?”苏鸣岗紧紧抓住吴英的手,浑浊的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焰。
吴英无法暴露真实身份,只能沉痛道:“老人家,故国未曾忘记你们!血债,必有血偿之日!我们此行,便是要摸清情况,回去禀报。”
他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分金银留给苏鸣岗,作为援助秘密团体和搜集情报的经费,并叮嘱他们务必保重,等待时机。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吴英的小队利用商人身份,尽可能多地搜集了马尼拉湾的防御工事、西班牙战舰数量与部署、驻军规模等重要情报,并由随行的绘图员秘密绘制了详图。
任务初步完成,吴英不敢久留,决定立刻返航。然而,就在“破浪”舰队重新集结,准备扬帆北归之际,厄运却突然降临。一艘在附近巡弋的西班牙武装盖伦船发现了这支形迹可疑的“商队”舰队,并上前盘查。
语言不通,身份存疑,西班牙船长发出了警告射击的命令!
“轰!”的一声炮响,炮弹落在“破浪”舰队旗舰附近,激起冲天水柱。
“升满帆!转向!撤离!”吴英当机立断,下令舰队全速脱离。
一场突如其来的海上追逐战,在吕宋外海激烈上演。西班牙盖伦船体型庞大,火力凶猛,不断发炮轰击。而“破浪”舰队船小灵活,利用风向和熟悉的水域与之周旋。
激战中,一艘明军哨船被炮弹击中船舷,受损严重,航速骤降。眼看就要被西班牙战舰追上。
“不能抛弃兄弟!”吴英红着眼睛,命令舰队其他船只折返,集中火力掩护受伤战友。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最终,明军凭借出色的操船技术和决死一战的勇气,以一艘哨船重伤、数十人伤亡的代价,成功摆脱了西班牙战舰的追击,驶入了复杂的暗礁区,得以脱身。
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但“破浪”舰队携带的情报和苏鸣岗等幸存华人的证词,无疑是无比珍贵的。他们用勇气和牺牲,为遥远的南京朝廷,带回了海外同胞血泪的控诉和敌人巢穴的第一手资料。
当伤痕累累的“破浪”舰队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江阴基地时,郑森和早已得知消息在此等候的朱慈炤,看着船体上的弹痕和将士们悲愤的神情,都知道——吕宋之仇,已不仅仅是遥远的听闻,而是刻入了骨髓的国耻!向西班牙人讨还血债的那一天,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