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能源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坐落在开发区边缘,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山水集团总部大厦相比,空旷得近乎荒凉。夏丹的新办公室在走廊尽头,宽敞,明亮,却弥漫着一股被遗忘的气息。窗外的风景不再是都市的车水马龙,而是几棵半秃的行道树和远处沉默矗立的工业设备。空气里,复印机的嗡鸣与偶尔响起的电话铃声都显得有气无力,仿佛只为了证明时间尚未完全停滞。
“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烫金名片摆在光洁的桌面上,像一句精心设计的讽刺。这里没有需要她谋划的“战略”,也没有需要她提供意见的“对象”。最初几天,她翻阅早已过时的行业杂志;后来,变成对着屏幕发呆,或更隐秘地,观察这里的一切。
她的丈夫,那个在dL公司精于算计、步步为营的男人,在她上任前夜难得回家吃饭。他体贴地为她盛汤,语气温和而不容置疑:“丹丹,前几年你太累了,这次正好休息一阵。dL那边清静,压力小,也方便照顾家里。都是为这个家好,别多想。”
夏丹当时低着头,小口喝汤。氤氲热气模糊了她的眼神。她甚至轻轻“嗯”了一声,扮演一个失落却最终顺从的贤妻。“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她说。声音温顺得让自己都感到一丝恶心。
他满意地笑了。那是掌控一切的笑容。他以为她接受了安排,安于他划定的舒适圈,做他光环下最得体的点缀。可他不知道,这片他亲手放逐她的“荒漠”,正默默孵化着她的仇恨。每一个无所事事的白天,都在积累她的屈辱;每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都成了她咀嚼背叛、谋划报复的时刻。
她躺在宽敞的双人床上,身边是熟悉又陌生的丈夫。他呼吸均匀,她却睁眼望着天花板上模糊的阴影。一次,两次……那些没有面孔的女人如幽灵般盘桓在她的婚姻里。痛苦不再带来眼泪,而是凝结成一种坚硬、冰冷、无比清醒的决心。她的报复,必须像她本人一样:冷静、周密、一击致命,直指他最珍视的东西——他的权力、名誉、那精心维护的完美形象。dL公司,是她的掩体,也是她的起点。
她开始利用“闲职”的便利与无人关注的状态,系统而秘密地行动。作为前集团法务核心,她最大的武器,是对内部规则、法律风险与灰色地带的深刻理解。她不再是从前那个为集团利益规避风险的守护者,而是变成了耐心的猎人,搜寻规则缝隙中的猎物。
她以“适应新环境、梳理历史合同合规性”为由,向档案室调阅了dL公司近三年所有重大项目的全套文件:合同、协议、补充条款、律师意见、董事会决议备案录……这些庞大枯燥的卷宗,在别人眼里是苦差,在她眼中却蕴藏无限可能。
她的目光如精密扫描仪,掠过每一页纸。她关注的不是盈亏,而是流程的合法、条款的严谨、决策的合规,尤其是那些需集团总部审批或授权的事项。
转机发生在一个平常的下午。她正翻阅一份去年签署的《港口项目前期技术咨询与服务协议》。协议由dL与一家叫“智瀚咨询”的公司签订,金额巨大。协议本身条款完备、法审齐全,看似无懈可击。
然而,夏丹的目光停在附件的一份《授权代表声明书》上。该声明用于证明“智瀚咨询”的代表人有权签署协议。声明的公证机构印章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家注册在境外离岸群岛的公证处。
一丝职业警觉瞬间掠过。大型集团尤其是山水这类带国资背景的企业,对合同相对方的资质审查极严,通常要求提供经国内正规公证机构公证、或至少使领馆认证的授权文件,以确保真实与可追责。使用难以核实、效力存疑的离岸公证,是集团法务手册明确提示需重点风险评估的事项。
这份协议,是如何通过集团法务和风控部双重审核的?
她不动声色记下协议编号和“智瀚咨询”的名字,开始在内网系统中交叉检索所有与这家公司相关的信息。
结果让她心头一跳。“智瀚咨询”几乎在与山水集团建立业务关系的同时才匆忙注册成立,注册资本极低,实缴资本未知,经营范围空泛,是典型的“壳公司”特征。这样一家公司,如何通过集团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审核?
她进一步调阅集团董事会授权签署此协议的决议备案录。记录显示,曾有董事对“智瀚咨询”的资质提出质疑,但会议记录里清晰写着:“陈砚鹄市场总监表示,该咨询公司拥有港口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渠道,机会难得,风险可控,建议授权dL公司签署协议。”最终,协议通过。
“风险可控……”夏丹低声重复这四个字,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公司里谁不知道,她的丈夫正是陈砚鹄总监的心腹——不过是为领导办事。可偏偏就是他,借助陈总监的影响力,推动这家使用可疑公证文件、资质成疑的壳公司,拿下了一份巨额合同!
这背后藏着什么?是决策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后者,目的何在?利益输送?还是为绕过监管,通过难以追溯的“智瀚咨询”操作见不得光的事?林千城的落水,是否与这个协议、这家公司有关?
无数疑问在她脑中翻腾。她强压激动,深呼吸令自己冷静。
她知道,这仍只是一个疑点,一个基于专业判断的合理怀疑,尚不构成法律上的铁证。但她终于抓住了线头——一个纯粹从法务合规角度发现的、可能牵出更深问题的漏洞。
她立即行动。利用权限,将关键页面截图、下载,尤其是那份离岸公证的授权声明和带有陈砚鹄发言的董事会记录,加密存入多个私人设备。她不写一字笔记,所有线索记在脑中。她开始构建逻辑链条:可疑公司、非常规公证、陈砚鹄的力排众议、巨额资金流向……
这仅是冰山一角。她的丈夫还参与了多少类似“风险可控”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利益,最终流向了哪里?
她清楚,自己不能急。这点发现远远不够,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她需要更多、更扎实、能形成完整证据链的东西。她必须弄清“智瀚咨询”的实际控制人,以及资金的最终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