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风波,终于都过去了。
首都的天空,在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后,变得格外晴朗。
顾言洲和肖芷涵,也终于可以卸下所有的疲惫和戒备,踏上回家的路。
这一次,同行的还有婆婆张桂芬。
老太太在首都待了这么久,虽然被儿子儿媳照顾得很好,但心里还是惦记着家乡的老邻居,惦记着家属院里的一草一木。
他们归心似箭。
火车在铁轨上哐当哐当地行驶着,载着他们,也载着满满的思念,向着那个熟悉的地方飞驰而去。
当他们走出火车站,看到那熟悉的小城街道时,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
这里的空气里,都弥漫着安逸闲适的味道。
没有首都的繁华和喧嚣,却有着让人心安的宁静。
他们坐上回部队家属院的公交车。
一路上,张桂芬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指着窗外,给肖芷涵介绍着这里的变化。
“哎呀,你看,那家国营饭店重新装修了。”
“那个百货大楼,好像也盖了新的一层。”
肖芷涵微笑着听着,心里也充满了温暖。
这里,才是她的根。
当公交车在家属院门口停下时,他们还没下车,就看到了等在门口的人群。
是赵秀莲。
她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正满脸笑容地向他们挥手。
几个月不见,她的气色更好了,脸上洋溢着作为母亲的幸福光晕。
“秀莲姐!”
肖芷涵激动地喊道。
“芷涵!你们可算回来了!”
赵秀莲热情地迎了上来。
她把孩子递给身边的丈夫,然后给了肖芷涵和张桂芬一个大大的拥抱。
“快让我看看,瘦了没有?”
赵秀莲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肖芷涵,心疼地说。
“我们在报纸上都看到了,首都地震,可把我们给担心坏了。”
虽然报道里没有提名字,但她们都知道,那个在灾区表现出色的军嫂,一定就是肖芷涵。
“我没事,好着呢。”
肖芷涵笑着说,眼眶却有些湿润。
这份来自邻里的淳朴关心,是她在首都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的。
就在这时,另一个熟悉的身影,也从院子里慢慢地走了出来。
是周红。
她的肚子已经隆起,看起来像是快要生了。
高健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脸上是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和紧张。
“周红!”
“芷涵!”
两个好朋友见面,又是一阵激动地拥抱。
“你这肚子,也太大了吧!”
肖芷涵惊讶地看着周红的肚子。
“医生说了,是双胞胎。”
周红一脸幸福地摸着自己的肚子。
家属院里的邻居们,听到他们回来的消息,也都纷纷从家里走了出来。
大家围着他们,七嘴八舌地问着,热情地打着招呼。
他们不像刚刚经历了大事,更像只是出了一趟远门的亲人。
王翠花已经搬走了,听说她离婚后,日子过得很不好。
刘萍一家也早就离开了。
院子里少了一些是非,多了一些和谐。
大家的关系,似乎比以前更加融洽了。
回到婆婆张桂芬的家,一切都还是老样子。
屋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桌上摆着新鲜的水果。
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家的味道。
张桂芬一回家,就系上围裙,钻进了厨房。
她要给儿子儿媳,做一顿最丰盛的接风宴。
肖芷涵和顾言洲也想去帮忙,被她笑着赶了出来。
“你们俩,好好歇着,什么都不用管。”
小两口相视一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暖洋洋的。
院子里,传来了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和邻居们聊天的声音。
这一切,都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温暖。
肖芷涵靠在顾言洲的肩膀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她说:“还是家里好。”
顾言洲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
是啊,还是家里好。
经历了首都的风云变幻,经历了生死的考验。
他们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平淡安宁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多么的弥足珍贵。
晚上,张桂芬做了一大桌子菜。
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鱼。
都是他们最喜欢吃的家乡味。
赵秀莲和周红两家人,也都被请了过来。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饭,喝着酒,聊着天。
聊着孩子,聊着工作,聊着家属院里发生的各种趣事。
气氛热烈而温馨。
酒过三巡,高健端起酒杯,站了起来。
他对着顾言洲和肖芷涵,郑重地说:“言洲,弟妹,这杯酒,我敬你们。”
“谢谢你们,为我们这个家,为我们这个国家,做的一切。”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大家齐刷刷地站起来,举起了酒杯。
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顾言洲和肖芷涵也站了起来。
顾言洲看着眼前的这些亲人、朋友、邻居,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说:“我们都是一家人。”
“保家卫国,是我们军人的天职。”
“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干杯!”
“干杯!”
清脆的碰杯声,在小小的屋子里回响。
也回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这一刻,他们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他们只是这个国家里,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家人。
窗外,夜色渐浓。
家属院里,亮起了一盏盏温暖的灯火。
每一盏灯火背后,都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安宁的故事。
而他们,就是这万家灯火中,最幸福、最安宁的那一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