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
陆渊的指令让王胖子的幻想戛然而止。
“去查他过去十年,每天下午三点十五分,在第三食堂的点餐记录。”
“……”
王胖子的全息投影卡顿了一下,像是信号受到了巨大的干扰。
他怀疑自己作为一个顶尖黑客的职业生涯,在这一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侮辱。
查一个副局长的……午饭?
还他妈是十年份的?
“老大……你确定?”他小心翼翼地确认。
“确定。”
尽管有一万个想不通,但对陆渊命令的绝对服从,已经刻进了王胖子的骨子里。他骂骂咧咧地关掉了手头的工作,调转枪口,一头扎进了国策局庞大臃肿的后勤系统里。
十分钟后。
一份文档被发送到了陆渊的终端。
文档里没有机密,没有黑料,只有一行行枯燥到令人发指的记录。
王胖子甚至贴心地附上了一句评语。
【老大,这人是个疯子。】
韩清凑过去,看向屏幕。
记录显示,魏承业,在过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里,只要身在总部,每天下午三点十五分,都会准时在第三食堂的终端上下一个订单。
订单的内容,十年未变。
青椒肉丝盖饭,不加葱。
三千六百五十次。
韩清无法将这串枯燥的文字与任何阴谋联系起来。一个位高权重的副局长,十年如一日地吃着同一份饭,这更像是一种怪癖,一种强迫症,而不是破绽。
“这能说明什么?”她终于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或许他只是……口味专一?”
陆渊没有回答。
他只是安静地看着那行字,就好像那不是一份菜单,而是一张通往深渊的地图。
他的平静,比任何激烈的反应都更让韩清感到不安。他似乎在等待,等待一个必然会到来的信号,而这份荒诞的点餐记录,就是信号的前奏。
就在此时,终端上跳出一个加密通讯请求,最高优先级,来自龙主任。
接通。
画面里没有龙主任的脸,只有一个坐标,指向了总部地下最深处的,一个从未对他们开放过的绝对保密会议室。
十五分钟后。
厚重的铅制大门在他们身后无声地合拢,隔绝了一切探查。
房间里只有四个人。
陆渊,韩清,还有被紧急召来的S级顾问,李菁。龙主任坐在主位上,面前空无一物。
他的全息投影,和王胖子的投影,同时在会议桌中央亮起。
没有寒暄,没有铺垫。
龙主任的第一句话,就让房间里的温度骤然下降。
“罗盘的指针,分裂了。”
韩清的心跳漏了一拍。
李菁的身体微微前倾,冷静的面具下,是一闪而过的震惊。这是她都未曾接触过的核心机密。
“在锁定‘幽灵脉冲’的同一时间,”龙主任继续补充,“陈博士保管的罗盘,其中一根指针,偏转了不到千分之一毫米,指向了魏承业。”
“而另一根,依然死死地钉在国策局总部的坐标上。”
王胖子的投影抖动了一下。“一……一个罗盘,两个目标?这不科学!这是闹鬼!”
“不。”李菁开口,她的反应极快,已经从震惊中进入了分析状态,“我刚刚和陈博士进行了短暂的通话。我们有一个初步结论。”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
“遗物,追寻的不是物理实体,而是‘概念’。”李菁的用词精准而冰冷,“孙长庚的罗盘,它指向的是‘背叛北洋血脉的同源者’这个概念。指针分裂,只意味着一件事。”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最准确的描述。
“我们寻找的目标,它拥有与遗物本身同源,或者说极其相似的‘概念’属性。它不再是‘人类叛徒’这个范畴可以定义的了。”
“它可能……本身就是一件活着的‘遗物’。”
这个结论,比“内鬼”恐怖一百倍。
一个潜伏在国策局心脏,模仿着人类,甚至拥有了副局长这种高位的,非人存在。
龙主任的呼吸沉重了一分。他经历过最黑暗的年代,却也从未想过,敌人会以这种方式,寄生在他们的骨髓里。
他看向陆渊,这个从一开始就看穿了迷雾的人。
“从现在开始,我授权你成立一个不受任何规则与条令约束的特别调查组。”龙主任的决定斩钉截铁。
“对外,你因连续作战,精神状态极不稳定,需要进入特护病房进行‘深度静默治疗’,与外界完全隔离。”
“对内,这个小组只有一个代号。”
龙主任的手指,在虚空中轻轻一点,点在了那分裂的罗盘虚影上。
“代号:‘指针’。”
“韩清组长,是‘指针’小组的对外联络人与武力执行者。王乐,负责信息情报。李菁博士与陈博士,提供理论与分析支持。”
“而你,陆渊。”龙主任最后看向他,“你是那根指向真相的指针。你要在绝对的黑暗里行动,挖出那个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东西。”
一个围绕陆渊的,绝对隐秘的战争机器,在这一刻,开始无声地运转。
当晚,一则半公开的通报在国策局内部流传。
首席顾问陆渊,因在亚马逊任务中精神受到深渊严重冲击,状况恶化,已被强制送入A-3特护中心进行长期隔离静养。
风暴的中心,忽然变得无比宁静。
第二天。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陆渊的时代暂时告一段落,国策局将重新回到按部就班的轨道上时,一颗真正的炸雷,在所有高层的终端里引爆。
一份标注为“绝密”的加密文件,被技术部在清理网络冗余数据时“意外”截获并破解。
文件内容,直指国策局最年轻的S级顾问,科技流派的领军人物,赵千讯。
里面罗列着一条堪称完美的证据链。
包括数段在亚马逊任务前后,赵千讯通过量子纠缠信道,与一个未知外部组织的加密通讯记录。
一份详尽的资金流向图,显示一笔巨额的加密货币,通过数十个中转账户,最终流入了赵千讯家族在海外控股的一个空壳公司。
以及一份由“内部人士”撰写的动机分析报告,指出赵千讯为了获得超越S级的技术研究权限和资源,不惜与外部势力交易国策局的核心技术。
伪造的通讯记录,真实的资金流向,加上一个无懈可击的动机。
这份证据,致命的完美。
消息泄露的瞬间,整个国策局高层,炸了。
以几位元老为首的保守派系震怒,他们一直对这些行事无所顾忌的年轻天才心存芥蒂,立刻要求对赵千讯进行停职审查,并封存其所有研究项目。
而另一派则坚决反对,认为这是构陷,是在国策局最危难的时刻,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