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上回到家已经是日挂西山群鸟归。
她将买回来的东西一一从背篓里拿出来。
除了柴米油盐肉,唐一乐买了很多东西。
“阿娘,这是给您的。”
陈慧娘看着给她的东西有:银梳子一把、绣花针线一套、两套时兴的夏装、两双绣花鞋、还有一面铜镜。
陈慧娘拿起那面铜镜,心情是雀跃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唐一乐观察到陈慧娘总是喜欢在洗漱的时候多看看盆里的水,以前的铜镜搬家的时候摔碎了,一直用的都是碎镜片。
“我的呢?我的呢?”
满娃期待地站在一旁,小手直巴拉着背篓。
“满娃的。”
满娃的东西也挺多,除了衣服鞋子,还有笔墨纸砚。
笔墨纸砚买了三份,因为太贵,唐一乐买给自己和满娃的是最普通的纸,一般的砚台。买给牧远的则是质量较好的。
纸是文房四宝里最大的消耗品,最普通的纸二十文一张,买给牧远的五十文一张。听卖纸的掌柜说还有一两银子一张的。
唐一乐每种买了十张,不敢买多,怕他们家的存款好不容易有点,又见底。
每人件套衣服,两双鞋子。
这些七七八八加起来竟然花了快十五两。
陈慧娘直呼花钱容易赚钱不易。
“从今天开始,你就要跟舅舅读书学习了。”
唐一乐将鞋子从满娃的脚上拿下来,挺合适。
“为什么要读书?”满娃问的是舅舅。
“你觉得呢?”牧远看向唐一乐。
写字是她提的,他想看看年纪不大的她是怎么就会想到写字的。连她母亲这个大人都没有想到的事,她却做了。
“读书的意义,我觉得是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
唐一乐将买给牧远的衣服鞋子放到桌子上,无法,他们家现在还没有衣柜。
“不考秀才吗?”
满娃打岔,他看见村里的读书人都是满嘴的读书就要考秀才。
唐一乐拿来鞋子给牧远试,老板说不合适还可以去换。
“读书不一定是为了考秀才,但是读书可以考秀才。最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考秀才会变酸。”
村里的秀才都是酸的,满娃老听村里的人说考个穷酸秀才还不如回家种地。
他才不要考秀才。
“……?”唐一乐忍不住问他,“怎么是酸的?”
又不是酸菜。
牧远也疑惑地看着他。
满娃鹦鹉学舌,“这穷酸秀才只会之乎者也,连种个地都不会。”
这是族长奶奶经常说的话,她家孙子就是秀才。
他连族长奶奶背着手弯着腰走路的姿势也一并学了。大家被他逗笑了。!
“你先教弟弟写,我拿些东西去给李阿婆。”
唐一乐磨好墨就出门,李阿婆很少上街,有什么都是托别人代买。
唐一乐帮她买了油盐,又自作主张买了两斤半肥瘦的猪肉和几个肉包子,她知道李阿婆爱吃肉。
带了几大串荔枝,用背篓背到李阿婆家。
“你这娃娃,真是!拿着!”
李阿婆给钱,唐一乐不要。又买肉又给果,还不要钱,哪能让孩子吃亏。
“您别跑了。”
唐一乐奋力跑,李阿婆在后面追,别看老人老,她跑得真不慢。
“这娃子,给钱咋不要!还跑。”
李阿婆气喘吁吁。
最终唐一乐不跑了,她怕李阿婆摔倒。老人最怕摔倒,太多老人是一摔不起。
回到李阿婆家,唐一乐又趁她不注意,偷偷把钱放在菜篮子下面。
听着李阿婆说着村里的各种人的各种事。
“老李头前天晚上在田里摔倒,竟然第二天才找到,差点归西。”
“小花的娘跟别人跑了,听说是嫌家里穷。”
……
“小寡妇黄兰今天上吊,只剩一口气,听说被公婆扔村里的破土地庙里,咱们拿包子去看看。”
李阿婆一股脑子说了许多,东家长西家短的,新鲜事一件接着一件,听得唐一乐一愣一愣的,接受信息都花了一些时间。
听到黄兰被扔土地庙,唐一乐跟着出了门。
怎么就被扔出来了?拿的五两银子没能要到休书?难道都被抢了?
唐一乐满肚子疑惑。
已是黄昏,土地庙里,一张破席子被斜阳照着泛微黄。
卷在席子里的黄兰还有一口气,浑身是伤,衣不蔽体。
“这是遭了什么罪啊!”李阿婆将黄兰抱了起来。
黄兰迷迷糊糊地喊“阿娘”。
唐一乐见李阿婆抱着轻飘飘的黄兰往家走。
各家的做晚饭或者吃饭时间,村间小路难遇人影。
土地庙离李阿婆家有将近两公里的距离,一老一少轮流抱黄兰。
“锅里还有点温水,我去装来给她擦洗一番。乐丫头你去请于郎中。”
“于郎中不在家。”
她今天到青石镇看见他,说要长期待镇上,偶尔才会回村。
“我去煮点粥,我听见她喊饿,你来给她擦洗。”
李阿婆说完风风火火开干。
只着一件里衣的黄兰躺在床上,一会醒一会儿昏迷,嘴里喃喃出声,“阿娘,饿……”声音小得几欲听不见。
摸了摸额头有点发烫,脱了衣服,准备给她擦洗。
绕是有心理准备,也被震惊到了。
瘦得像纸片的身体浑身上下都是触目惊心的各种伤,新旧交织的伤在小小的身体上肆虐张狂,仿佛在宣誓着什么。
擦到下身时,唐一乐更是不忍心看,私密处全是血,部分血已经凝固,还有伤口在渗血。
“靠!”唐一乐忍不住骂了一声,陈慧娘说得对!那两个老货不是人!
时常听村里人说,那两个老东西靠着黄兰操持家务和农活,又总是磋磨人。
这样一看,真是被磋磨得不成人样了!
擦到好几处伤口,黄兰身体在发抖。
唐一乐快速擦完,又换一盆水再擦拭一遍,最后用冷水擦脖子、腋下和大腿处,她发烧了。
擦了几遍,温度没有下降,唐一乐有点着急。
“阿婆,我回家拿点草药,她发烧了。”
“去吧。”
李阿婆端着粥出来,放在桌子上凉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