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工作节奏终于迎来了一个短暂的间隙。
秋日午后,阳光正好,带着微凉的海风。
祁国栋难得没有安排公务,决定兑现对儿子祁安许下已久的承诺——去新改造开放的华河港国际邮轮码头逛逛,据说那里新建了一个观景平台,可以看巨轮出入,还有一条很有特色的滨海商业街。
黄莉雅给女儿小云舒换上暖和的连体衣,自己则穿了件舒适的燕麦色针织长裙,外搭一件卡其色风衣,显得温柔又随性。祁国栋也脱下了西装,换上与黄莉雅情侣款的风衣,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
车子停在码头停车场,一下车,咸腥而新鲜的海风就扑面而来。
扩建后的码头气势恢宏,现代化的航站楼与保留的古老灯塔相映成趣。观景平台上,已经有不少市民和游客。
祁安像只出笼的小鸟,兴奋地跑在前面,指着远处缓缓驶入港口的巨大白色邮轮大喊:“爸爸,妈妈,快看!好大的船!”小云舒被爸爸抱在怀里,也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这个热闹新奇的世界。
在观景平台流连许久,拍了不少照片后,祁安的小鼻子忽然动了动,他拉住祁国栋的衣角,指着商业街方向一个排着队的小铺子:“爸爸,好香啊!是薯条的味道!”
那是一家开在码头边缘的小店,招牌很简洁,就叫“码头薯条”。店面不大,但排队的人不少,独特的香气随着海风飘散开来,确实格外诱人。据说他家的薯条是用当地特产的一种小土豆,用海盐和特殊香料调味,再用传统方式油炸,外酥里嫩,是码头一带小有名气的“网红”小吃。
黄莉雅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笑着对祁国栋说:“要不,我们去排队买一份?我也有点想尝尝了。”
祁国栋看着妻子和儿子期待的目光,欣然同意:“好,今天破例,我们也体验一下这‘码头网红’。”
排队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和小孩子。祁国栋这一家四口,尤其是他抱着小女儿、气质不凡的样子排在队伍里,略微有些显眼,但也充满了寻常家庭的烟火气。
祁安紧紧牵着妈妈的手,踮着脚往前看,恨不得下一秒就能吃到。
终于轮到他们。祁国栋要了一份大号的,特意嘱咐店员:“麻烦撒调料稍微轻一点,给孩子吃。”
“好嘞!”热情的店员麻利地操作着。
金黄油亮的薯条被装在巨大的、复古报纸样式的纸袋里,递了出来。
祁安迫不及待地接过,都顾不上烫,先拿出一根塞进嘴里,立刻满足地眯起了眼睛:“嗯!好吃!爸爸,妈妈,你们快尝尝!”
黄莉雅也拈起一根,小心地吹了吹,优雅地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内里软糯,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和一丝独特的香料味,她忍不住点头:“确实不错,比快餐店的好吃。”
祁国栋抱着小云舒,也尝了一根。平日里吃惯了精心烹制的菜肴,这简单粗犷的码头小吃,却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风味和轻松感。
他看着儿子吃得满嘴油光、一脸幸福的模样,看着妻子难得流露出的如同少女般满足的神情,再看看怀里咿呀学语、试图伸手去抓薯条袋子的女儿,心中涌起一股平淡却真实的暖流。
他空出一只手,也拿起一根薯条吃着,对黄莉雅笑道:“看来,有时候最简单的食物,反而最能带来快乐。”
一家四口就站在码头的栏杆边,吹着海风,分享着那一大袋热气腾腾的薯条。
祁安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里、轮船的趣事,黄莉雅细心地帮儿子和丈夫擦掉嘴角的油渍,小云舒则努力地啃着一根妈妈掰给她的、最小的薯条条,糊了一脸。
夕阳西下,将天空、海面和码头上这温馨的一家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
那袋普通的“码头薯条”,此刻仿佛不仅是食物,更是亲情、陪伴和简单快乐的载体。
它没有国宴的精致,没有会议餐的标准,却有着生活最本真的味道。
回去的车上,玩累了的祁安靠在后座睡着了,嘴角还带着心满意足的微笑。黄莉雅温柔地看着丈夫的侧脸,轻声说:“今天真好。”
祁国栋透过后视镜看了看熟睡的儿子和依偎着母亲的女儿,目光柔和:“是啊,真好。以后,我们该多有些这样的‘薯条时间’。”
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车流如织。这位掌管着数百万人口城市的市委书记,心中装着宏图伟业,此刻,也同样装着那袋码头上飘香的薯条,和家人们毫无保留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