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实说,每每称帝之后,赵浔都会觉得异常无聊。毕竟在后方总揽大局,怎么会有冲锋陷阵有趣。
况且,随着玩家的经验越发厚重。
那些拥有绝佳模板的玩家表现越来越好,即便是赵浔也感到越发吃力,这种大型副本,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好在华夏之盟的其他成员能力极强,这才将局面撑起。
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策,于是赵浔便想到了自己的专属任务久战成才。
由于在大型剧本中,担任指挥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个任务触发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所以,赵浔打算暂时退出大型副本的扮演。专攻小型副本,将久战成才进度刷上来,届时再强者回归。
与此同时,赵浔也打算在小型副本中寻人。
至于寻谁?
自然是颜良。
他失去了颜良,但并非没有机会再遇见,只要在汉末副本再度遇见颜良,届时他们还有机会重逢。
现如今,留在这个剧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赵浔目前的打算便是留下一个相对完整和成熟的摊子,留给继承人。
深宫之中,赵浔莫名感到一种孤家寡人的感觉。赵浔起身看着华丽的宫廷高声喊道:“来人。”
赵浔言语落下,在宫庭外驻守的护卫立刻推开宫门,踏着小碎步走进,行礼后应道:“陛下。”
“传旨下去,今日起立秦王张宝为皇储。”
赵浔这个决定出的有些突然,但却是早已想好了打算,随着圣旨拟好。
已经从一手烂字,练就一手好字的赵浔,手中笔墨横飞,纵意书写。
一封书信写罢,又誊抄一份。
后与圣旨一道传于河北,另一道则当做情报,快马加急送往徐州司澄手中。
册立皇储乃国之大事。
赵浔有意立刘晔豪赌,但这个大夏,非他一人之朝廷,对于司澄、吴昌胤二人当初意见,他必须充分听取。
这两份书信,便是问询此二人意见。
若是两人愿赌,就留遗嘱继承刘晔,若不愿,便以皇储吴昌胤继位。
“好像吴昌胤的能力之强,为帝未必不能平天下。”
可刘邦这两个字还是太权威了,赵浔想赌上一赌。
将圣旨书信送出去后,赵浔继续琢磨,既然想立刘晔,那就得拿出一些噱头。
这时赵浔忽然想到,自己这五六十的年纪,刘晔还是个小年轻,那能否收其为义子?
对了,刘晔现在多少岁来着?
赵浔不记得刘晔的具体生平,但是只记得他出场时应当是在扬州,那时都到群雄割据之时了。
也就是说,参照现在的184年,原着中的刘晔,现在应当还只是个小孩?
那这个刘晔是什么鬼?
冒牌的?
还是凑巧撞名?
又或者这剧本修改了一些人物?
仔细思索后,赵浔觉得都有可能。
但是无伤大雅,刘晔的身份不是问题,想想也是,刘晔可是货真价实的皇叔,就算再落魄也不该加入黄巾。
想来只是个意外的巧合罢了。
在宣布册立皇储的次日,赵浔继续下旨,宣布收刘晔为义子,改刘姓为张。
称为张晔,爵位也从侯爵升为王爵,为曲阳王。
当这个消息传到刘晔耳中后,也无半点推辞,当即跪下接旨,高呼父皇万岁。
嘿,白捡一个王当。
他有拒绝的理由吗?
完全没有好吧。
而且从赵浔最近对待他的态度来看,似乎赵浔此举别有用心。
且义子的身份,属实太过于显眼。
赵浔称帝后,众所周知的便是,赵浔身下无子,那么大夏将会走向何处?
太平要术到内容仅有黄巾阵营的玩家才知晓,而仅有九年寿命,并且使用雷法折损寿命的设定,仅仅赵浔、司澄、吴昌胤三人知晓。
所以,刘晔并没有继承大统的想法。
赵浔不死,谁也上不去。
可赵浔怎么会死呢?
当今天下大势偏向大夏,只要固守大局,夏极大概率是最后的胜者。
“不想了,庸人自扰罢了。”
“爱谁谁,先过好当下就是。”
在刘晔…不,张晔镇守函谷关后。
刘虞的天命一直处于黯淡的状态,原本顺风顺水的天命,使得刘虞无论做何事,都有如神助一般。
当时能从赵浔眼皮子底下逃掉,也是受到了其影响。可面对同样强运的老祖宗,刘虞的刘秀模板第一次失去了效用。
“怎么会这样?”
面对函谷关久攻不下的局面,刘虞的心中也难免积攒愁绪。
原本归服的羌人也越发躁动,无奈刘虞只能许下更多利益,才将其稳住。
而这时刘虞心中已经杀意渐起,羌人固然是十分强劲的一支力量,但是其首,过于贪婪难以掌控。
若是在僵持下去,还不等进取洛阳。
汉军便要自起乱相,这时刘虞第一次起来退兵的念头,但并不是放弃东征。
而是准备先解决羌人之祸,区区异族也敢在大汉头上拉屎,怕不是活的不耐烦了。
待解决了羌人后患,再行东征不迟。
于是刘虞果断召集众玩家,准备对付羌人,而众人对刘虞的提议全部赞同。并打算先下手为强,打羌人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三日后,汉军自弘农后撤,退回潼关。
“元帅,汉军退兵了!”
“什么?”
当张晔收到消息之后,有些疑惑,随后果断来到城头之上,眺望汉军营寨。
此处自然是看不清的,但是为了防止夏军出城突袭,汉军在关下五里处,设有前哨。
当发现前哨撤去后,张晔才缓缓开口道:“不是,真走了?”
张晔身居征西元帅,原本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固守关隘,自然过得去。
此时汉军后撤,是不是意味着,他得转守为攻,这可有不少风险。
“探子回来没?”
“回来了。”
“所以,还有汉军的踪迹吗?”
“大部汉军正往潼关而去。”
听到探子的消息,张晔严肃起来,当即继续道:“传张牛角、马元义等诸位将军来大营议事!”
“遵命。”
食君之禄,报君之恩。
赵浔待他不薄,自当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