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赞比西共和国首都,卡松加。这座位于非洲中部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与一种战后重建特有的、混杂着希望与不安的气息。低矮的殖民时期建筑与现代的玻璃幕楼杂乱并存,街道上挤满了破旧的出租车、行色匆匆的路人,以及偶尔驶过的、载着全副武装士兵的军用皮卡。
林辰一行人下榻在市区一家由外资经营、安保相对严密的酒店。透过房间窗户,可以望见远处贫民窟蔓延的铁皮屋顶,以及近处政府大楼上升起的、印有该国特色鸟兽图案的新国旗。这个国家刚刚结束长达十年的内战,新政府成立不足两年,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却又暗流涌动的状态。
没有片刻休整,林辰立刻召集团队开会。负责前期联络的团队成员汇报了最新情况:
“林董,情况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希望之心’项目位于赞比西与刚果(金)交界的偏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新政府虽然渴望开发,但其内部派系林立,对如何开发、与谁合作存在巨大分歧。”
“矿业部长卡邦戈是技术官僚出身,倾向于与有实力、有信誉的国际大公司合作,对NERIc的资质和‘风之语’项目的成功经验表示认可。但总统府幕僚长姆贝基,一位在内战中崛起、手握实权的强硬派人物,似乎更青睐‘兀鹰资本’提出的‘快速见效’方案——高额预付金和直接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对急需资金稳定政局的新政府诱惑力极大。”
“而且,”团队成员压低声音,“我们收到风声,除了我们和‘兀鹰资本’,似乎还有一股本地势力在暗中活动,意图不明。”
三方势力?林辰眉头微蹙。这赞比西的水,果然很深。
“安排一下,我首先要见卡邦戈部长。”林辰决定先从相对理性的技术官僚入手。
与卡邦戈部长的会面在矿业部简陋的办公室进行。卡邦戈是一位戴着厚厚眼镜、举止沉稳的中年人,英语带着浓厚的法语口音。他坦诚地表达了对“希望之心”项目的重视,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面临的困难:基础设施缺失、技术力量不足、以及如何处理与矿区原有部落的关系。
“林先生,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本。”卡邦戈看着林辰,语气诚恳,“我们需要能真正帮助我们建立现代化矿业体系、并确保发展成果能惠及人民的合作伙伴。‘兀鹰资本’的方案虽然资金诱人,但他们过往在非洲其他地区的记录……令人担忧,更像是资源的掠夺者。”
林辰抓住了这一点。“部长先生,NERIc的理念与您不谋而合。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资本和技术,更是一套完整的、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共享的合作模式。我们可以帮助赞比西建立从地质勘探、矿山开发到环境保护、员工培训的全套体系。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合作与共赢。”
他详细介绍了在阿根廷“风之语”项目的经验,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社区投入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卡邦戈听得非常专注,不时点头,显然被打动了。
然而,与总统府幕僚长姆贝基的会面,则完全是另一种氛围。会面地点在戒备森严的总统府内,姆贝基身材高大,穿着笔挺的军便服,眼神锐利而富有侵略性。他没有太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林先生,时间对赞比西很宝贵。我们的人民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需要工作,需要道路,需要医院。”姆贝基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兀鹰资本’承诺在签约后三十天内支付五亿美元的首付款,并立即启动连接矿区的公路和电力项目建设。这对于我们稳定局势、兑现竞选承诺至关重要。你们NERIc,能给出什么更快的方案吗?”
他关注的焦点,完全集中在“速度”和“即时利益”上。
林辰心中了然,姆贝基代表着另一种诉求——政治上的短期稳定和利益分配。他沉稳地回答:“幕僚长先生,我们理解贵国对快速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NERIc同样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资金支持,但我们更关注项目的长期健康和可持续性。一条仓促修建的公路可能无法承受重型矿卡的碾压,一个缺乏环保措施的矿场可能在数年后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甚至引发社会矛盾。我们愿意在保障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进度,并确保大部分建设合同和就业机会优先提供给赞比西本地企业。”
姆贝基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显然对这套“长远”说辞不太感冒。“我们会综合评估所有竞标者的条件。赞比西欢迎所有真诚的朋友,但最终,要看谁更能满足我们当下的需求。”
两次会面,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林辰清晰地看到了赞比西政府内部的分歧。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满足卡邦戈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又能应对姆贝基对“即时利益”的压力。
就在他苦思破局之策时,“潜渊”小组传来了关于那股“本地势力”的调查进展。
“老板,查到了。那股本地势力是一个名为‘赞比西资源觉醒阵线’(ZRAF)的组织,其领导者是一位名叫萨缪尔·坎巴的前大学教授,在知识界和部分城市青年中有一定影响力。他们不反对开发‘希望之心’,但强烈主张资源国有化,或者至少由国家控股,反对将核心资源完全交给外资掌控。他们最近活动频繁,正在组织集会,向政府施压。”
本土资源民族主义……这又是一个复杂的变量。ZRAF的主张虽然激进,但在饱受殖民和战乱之苦的非洲,很容易获得民意共鸣。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被“兀鹰资本”利用,煽动民意来攻击NERIc,将其描绘成新的“资源掠夺者”。
林辰感到肩上的压力又重了几分。赞比西的局势,如同一团被迷雾笼罩的荆棘,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
晚上,他站在酒店房间的阳台,望着卡松加稀疏的灯火和远处无尽的黑暗。手机响起,是罗蔷蔷发来的视频请求。他接通,屏幕上出现了女儿守玉熟睡的小脸,呼吸均匀。
“她今天有点想你,睡前一直抱着你的枕头。”罗蔷蔷的声音轻柔地传来,“吵到你工作了吗?”
“没有。”林辰看着女儿恬静的睡颜,心中的纷扰仿佛被抚平了一些,“这边刚忙完。承志呢?”
“也睡了,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学了首新歌,回来唱了一晚上……”罗蔷蔷说着家里的琐事,没有问及他工作的艰难。
短暂的视频通话,是他在异国他乡暗夜中汲取的宝贵温暖。
结束通话,林辰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的黑暗。赞比西的迷雾尚未散去,三方势力盘根错节。他必须尽快找到破局的关键,一个能同时打动技术官僚、实权派和本土民意,又能压制“兀鹰资本”的完美方案。
他知道,这将是对他智慧、耐心和决断力的又一次严峻考验。而这一次,他身处非洲腹地,面对的将是更加赤裸裸的利益博弈和更加复杂的人文环境。
他深吸一口带着尘土的夜风,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
破晓之前,他必须找到穿透迷雾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