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赵小川来上班了,不出两天,他就成为了邛山县的一个笑话。
但是,野律师教给赵小川支的招,就是起码要他坚持一个月以上,都把生活过成了笑话,被人说几句又算什么?
赵小川坚持着,每天都带着笑脸来“上班”,等到他不怕笑话的时候,怕笑话的就是别人了。供销社主任被折腾得遭不住,就开始派人来劝,劝不信之后还让人把赵小川架出来丢在大街上。
赵小川这可是把供销社主任逼急了,因为赵小川的故事已经传到胡小敏县长的耳朵里,一次会议上,胡县长问了供销社主任一句:听说你们有这么这么一个事情?
县长关注,对于供销社主任来说就是大事,回到单位后,他就把赵小川叫来,问他要达到什么目的,才能停止折腾?说吧,有什么条件大家谈一谈。
赵小川当时就说,没什么目的,就一个条件,他要恢复身份上班,来给单位作贡献。
主任口气的松动,给赵小川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当天晚上又给野律师打电话,这次他信心满满,非常坚定地说是要回去上班。
赵小川这是被生活毒打怕了,他想回到过去那种安安稳稳拿工资过日子的状态。
不过,野律师给了他当头一棒,说你想吃屁呢,按照现在的玩法,要是赵小川真回上班的话,供销社的主任就要下课了。
“能捞点好处就捞点好处,这也是一张长期饭票哦。”野律师让赵小川把诉求回到现实来。他还“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给赵小川支招,同时也不忘记提示,吃水不能忘记挖井人哦。
打完电话的第二天,赵小川又去“上班”了,这次他的笑容更加灿烂,服务更加热忱,给前来办事的人引个路,腰杆都快要弯到地上,服务热情之高,让大家都夸供销社的水平进步了。
这些不明就里的人,还真把赵小川当成了供销社的员工。
实在看不过眼的主任,又一次把赵小川叫到了办公室。
主任提出来,法律上的证据供销社是确实拿不出的,所以他们经过会议研究决定,给赵小川一点“生活救济金”,希望领到救济金的赵小川,不要再供销社瞎折腾。
用单位的钱来给单位平事,供销社主任觉得这没有任何问题,他可不想下次再去县里开会,胡小敏县长又问这问那的。
能“平事”就是有本事,花钱买平安,这是当年办事的主要方法。从今天来看,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规,还制造了很多的问题,不依法行政的后果,就是后来的人天天补漏洞。
供销社主任和赵小川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本来供销社班子议定,愿意花10万元平事,但是主任活生生讲价到7万元。
主任很高兴,他认为自己给单位省了一笔。
拿到7万元的赵小川,跟供销社签订了一个“息访协议”,协议里面说得非常清楚,得到这7万元后,赵小川就不可以再到供销社来无理取闹。
拿到钱之后,赵小川第一时间给南粤那个野律师转了2万元,这是他给对方的感谢费,要不是有他支招,赵小川别说7万,哪怕是7分钱都不敢想的。
收到钱后,野律师给赵小川来了电话,话里话外都是“果然如此”的意思,他表现得很有自信,也很沉稳,这个“息访协议”就是他要求赵小川这样签的,而且他还告诉赵小川,好事在后头,需要锲而不舍地战斗。
按照他的安排,一个月后,赵小川又到供销社闹了,主任怒骂他不要脸,派人把他丢出来好几回,但是就是架不住,赵小川确实不要脸。
丢出来就丢出来,大不了自己爬回去,丢一回没事,丢两回也没事,丢十回就更没事了。
人只要放弃了尊严,这点面子算什么?
主任架不住赵小川的不要脸,先是把上回谈下来的3万元给了他,说是最后的钱;但是赵小川把这些钱挥霍完了之后,又来闹了好几回,供销社的班子又开了一个会,再给了5万元。
供销社班子也是下了狠心,说给了这15万之后,赵小川要是再来供销社闹,他们绝对会找几个小青皮,直接打到他生活不能自理,产生的医药费,供销社出得起。
赵小川听了这些恐吓后,心里也慌得要命,于是又给野律师转账1万元,再次咨询对方的意见。律师又支招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接下来,赵小川不再去供销社闹,但是他会去县信访局、县政府、州信访局、省信访局,甚至是帝都他都去了两趟。
县里也是拿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各级领导为此召开的专题会起码有十次以上,但是每一次法律顾问都说,当初的离职确实没有签文件,有硬伤啊。
于是,大家都说,花点小钱买大平安。
因此,各个重大节点的时候,赵小川都会得到“救济金”,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有30几万。
甚至后来他自己都学成了专家,不再需要野律师支招,自己都能想各种办法收拾邛山县的一帮人。最过分的时候,每一次重大敏感节点,他都会买张票去帝都,然后指名道姓要求和他关系最好的村干部来接,非达目的就不肯回,搞得村干部们反过来跟赵小川套近乎,希望和他搞好关系,以便他下次点名自己去帝都接人。
2009年秋天的那一次,恰逢特别重要的日常,邛山县硬是派了包保干部、村干部、警察、医生、驾驶员等共7人,驾驶着一台金杯车,陪着赵小川一路从帝都慢悠悠地逛回来,想去哪就去哪,想在哪修整就在哪修整。
毕竟,非常时期,还不能马上就将他送回的。要是头天回到邛山,第二天赵小川他又去买票呢?
谁都说不准。
经此一战,赵小川在邛山彻底出名,所有觉得“有委屈”的人都不再去找党委政府,而是来找赵小川,请他出个主意,看看要怎么才能实现自己合法、不合法的诉求。
赵小川已经俨然成为了邛山在这一方面的“教父”,身边常随都有二三十人,早就摆脱了过去“落魄如狗”的模样,成为了“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人甚至开玩笑说,邛山信访局长工作搞得好不好,主要看他和赵小川的关系怎么样。
某种意义来说,赵小川已经成为邛山的恶势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