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篇?黑土积石冢 第三章 矿途设局,纹护玉魂
粟麦田的阳光越来越烈,林晚秋攥着半块玉璧的手心已沁出冷汗。盗掘者的越野车扬起的黑土尘埃还未散尽,和小雨正举着手机在麦田里四处走动,试图找到微弱的信号:“之前查过这里的地形,西北方向三公里有个移动信号塔,或许能绕开屏蔽!”
沈青崖迅速将玉璧血丝纹显示的真实地图绘制在笔记本上,又在旁边标注出盗掘者前往的 “假玉矿” 位置 —— 那是松嫩平原深处一座废弃的采砂场,地表布满沟壑,与地图上 “豆麦纹” 标注的红点形状相似,难怪盗掘者会认错。“我和和小雨去追盗掘者,假装我们也信了假地图,拖延时间;林教授你带着勘探人员去信号塔方向,尽快联系文物局和警方,让他们在假玉矿周边设伏。”
林晚秋点头,将青铜罗盘塞给沈青崖:“这罗盘能感应‘豆麦纹’的能量,遇到红山机关时或许有用。盗掘者有枪,你们一定要小心。” 她又掏出半块玉璧,与沈青崖手中的另一半对了对纹路,“拼合时的绿光只有正午阳光能激活,真实玉矿的位置,等我联系上外界再和你们汇合确认。”
分工完毕,两组人立刻行动。沈青崖和何小雨沿着盗掘者的车辙追去,越野车留下的痕迹在黑土上格外清晰,偶尔还能看到盗掘者掉落的矿泉水瓶。和小雨一边跑一边观察四周:“你看车辙的间距在变大,说明他们开得很急躁,应该是怕我们抢先找到玉矿。”
沈青崖紧握着青铜罗盘,罗盘指针偶尔会轻微晃动 —— 那是接近 “豆麦纹” 机关的信号。跑了约一个小时,前方出现一片裸露的砂地,砂地上的沟壑果然与假地图上的 “豆麦纹” 红点吻合,两辆越野车就停在砂地中央,四个盗掘者正拿着洛阳铲在砂地里钻探。
“他们果然在这儿!” 和小雨拉着沈青崖躲到一块巨石后,看着为首的蒙面人不耐烦地踢开钻探出的砂土层:“怎么回事?按地图标记,这里应该是玉矿入口,怎么全是沙子?”
旁边一个瘦高个盗掘者小声说:“会不会是我们弄错了?刚才在祭祀坑,那伙人的动作比我们快,说不定他们早就换了地图?”
蒙面人突然转头看向巨石的方向,沈青崖和和小雨立刻屏住呼吸。只听蒙面人冷笑道:“不用急,他们肯定会来的。没有另一半玉璧,就算知道位置也打不开玉矿。我们就在这儿等,等他们送上门来。”
与此同时,林晚秋带着两名勘探人员已绕到信号塔附近。这里的信号果然恢复了,她立刻拨通文物局的电话,语速飞快地说明情况:“…… 盗掘者现在在废弃采砂场,持有枪支,我们怀疑他们是有组织的文物走私团伙。真实玉矿的位置需要两块玉璧拼合后用正午阳光激活,我们会尽快赶过去,麻烦你们派警力在采砂场周边布控,同时联系当地林业部门,协助封锁玉矿周边的山林。”
挂了电话,林晚秋看了眼手表,已近正午:“得赶在正午前和沈青崖汇合,激活真实玉矿的位置。红山先民既然设了机关,肯定也有护矿的手段,我们必须赶在盗掘者之前找到玉矿入口,做好保护。”
三人沿着砂地外围的树林往回赶,刚走到树林边缘,就听到砂地里传来争吵声。原来是瘦高个盗掘者钻探时,洛阳铲突然碰到硬物,挖出来一看,竟是块刻着 “豆麦纹” 的石板。蒙面人立刻凑过去,用刀刮掉石板上的砂土:“这是玉矿入口的标记!快,把石板撬开!”
沈青崖在巨石后看得真切,急忙掏出手机给林晚秋发消息:“盗掘者发现假玉矿的石板,可能要动手破坏,我们该怎么办?”
消息刚发出去,就见蒙面人用工兵铲猛砸石板,石板却纹丝不动。反而在石板被砸的瞬间,砂地突然开始震动,四周的砂土层缓缓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 —— 这是红山先民设置的 “砂地陷坑” 机关!
“不好!是陷阱!” 沈青崖大喊着冲出去,却被和小雨拉住:“你疯了?他们有枪!”
砂地里的盗掘者已乱作一团,瘦高个的一条腿已陷进砂土里,拼命挣扎却陷得更深。蒙面人想开车逃离,却发现越野车的轮胎已被凹陷的砂地卡住,动弹不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蒙面人嘶吼着,突然看到沈青崖和和小雨,立刻举枪瞄准:“是你们搞的鬼!把玉璧交出来,不然我杀了他们!”
就在这时,林晚秋带着勘探人员和赶来的两名文物局执法人员赶到,执法人员举着执法记录仪大喊:“放下武器!你们已经被包围了!”
蒙面人见状,突然拉过身边的瘦高个,将刀架在他脖子上:“别过来!谁敢过来,我就杀了他!” 他一边后退,一边盯着沈青崖手中的半块玉璧:“把玉璧扔过来!不然我们一起死在这里!”
沈青崖缓缓举起手,目光却看向林晚秋。林晚秋会意,悄悄绕到蒙面人身后,突然大喊:“看后面!”
蒙面人下意识回头,沈青崖趁机将青铜罗盘朝他扔去,罗盘正好砸在他的手腕上,刀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执法人员立刻冲上去,将蒙面人按倒在地,其他三名盗掘者也纷纷投降。
瘦高个被拉上来时,仍心有余悸:“刚才那砂地漩涡…… 太吓人了,差点就被埋在里面。”
林晚秋走到被砸的石板前,蹲下身仔细观察:“这不是玉矿入口的标记,是红山先民设置的‘假门机关’。‘豆麦纹’的线条是反向的,只要受到剧烈撞击,就会触发砂地陷坑 —— 这是为了防止外人强行进入玉矿。”
沈青崖掏出另一半玉璧,与林晚秋手中的拼合在一起。此时正值正午,阳光直射在玉璧上,绿色的光芒再次亮起,这次投射出的地图更加清晰,真实玉矿的位置就在砂地西北方向五公里的山林里,地图上还标注着 “玉矿入口:粟麦坡” 的字样。
“粟麦坡!” 和小雨想起通道里的叙事纹,“就是那幅沈敬之抱着玉璧走向粟麦田的画面!”
众人立刻驱车前往粟麦坡,这里果然长满了野生粟麦,坡上有个隐蔽的山洞,洞口刻着完整的 “豆麦全纹”,与玉璧上的纹路完全吻合。林晚秋将拼合的玉璧贴在洞口的 “豆麦纹” 中央,洞口的石壁缓缓打开,露出一条通往地下的石阶,石阶两侧的壁灯在玉璧光芒的照射下,竟自动亮起 —— 那是红山先民用动物油脂制成的长明灯,历经千年仍未熄灭。
“太神奇了!” 一名勘探人员忍不住感叹,“红山先民的智慧,真的超出我们的想象。”
林晚秋小心翼翼地走下石阶,石阶尽头是一座宽敞的地下洞穴,洞穴中央摆放着许多玉料,部分玉料上还留有未完成的雕琢痕迹,显然这里就是红山先民的玉矿开采遗址。洞穴的墙壁上刻着最后一幅叙事纹:一群先民将雕琢好的玉器放入木箱,埋在洞穴深处,旁边写着 “玉为魂,土为安,世代守护,勿扰”。
“这才是真正的红山玉矿!” 沈青崖激动地说,“沈敬之当年拼尽全力保护的,就是这里的玉矿和玉器。他把玉璧掰成两半,设置重重机关,就是为了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落入外人手中。”
执法人员很快在洞穴深处发现了一批被埋藏的玉器,有玉猪龙、玉箍形器、玉璧等,数量多达数十件,均保存完好。林晚秋抚摸着一件玉猪龙,感受着玉料的温润:“这些玉器不仅是文物,更是红山文明的精神象征。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玉矿,还要将‘豆麦共生纹’背后的护墓智慧和文明传承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沈敬之等先辈的守护不白费。”
夕阳西下,山林里的粟麦随风摇曳。警方已将四名盗掘者押解下山,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玉矿进行初步保护。林晚秋和沈青崖站在粟麦坡上,手中握着拼合完整的玉璧,玉璧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绿光,像是在诉说着千年的守护与传承。
“这场较量虽然暂时结束了,但守护红山文明的路还很长。” 林晚秋轻声说。
沈青崖点头,望向远处的黑土田野:“还有更多的史前遗址和文明密码等着我们去发现、去保护。就像这‘豆麦共生纹’,从农耕智慧到护墓机关,再到文明传承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每一件文物、每一个符号背后,都藏着先辈们对文明的珍视与守护。”
夕阳的余晖洒在玉璧上,也洒在粟麦坡的每一寸土地上。这场跨越近百年的文明守护战,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属于《玉骨:民国盗墓秘闻》的故事,仍在这片充满历史与智慧的黑土地上,继续书写着关于传承、守护与探索的新篇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