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山涧水,哗啦啦往前淌,一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新房子里里外外,彻底完工了!
最后一块墙面粉刷完,白灰墙亮堂堂的,照得人心里都透亮。灶台盘好了,大大的锅座稳当当地坐在上面,妈妈试了火,柴火“噼啪”一响,火苗蹿得老高,锅里的水没一会儿就“咕嘟咕嘟”开了,热气弥漫开来,整个厨房都暖烘烘的。茅厕盖得尤其好,蹲坑瓷实,上面用水泥板隔出了一大块空间,爸爸说,等开春抓两只猪崽放进去养,一点问题都没有,还专门安了结实的木门,又安全又干净。
最让我们仨激动得睡不着觉的,是电通了!爸爸请乡上的电工拉好了线,装好了电表和灯泡。那天晚上,爸爸站在院子中间,深吸一口气,伸手“啪”一声推上了电闸。瞬间,堂屋、厨房、我们未来的卧室,甚至院子里都挂着的那个大灯泡,齐刷刷地亮了起来!明晃晃的电灯光,像小太阳一样,把每个角落都照得清清楚楚,连墙角的蜘蛛网都无处遁形。我们仨张大了嘴巴,看着这从未有过的亮堂,傻乎乎地笑了好久。再也不用闻那蜡烛味了!再也不用担心蜡烛被风吹灭了!
院子也用石头砌起了齐腰高的围墙,围出了属于我们自家的小天地。爸爸还特意去了一趟县里,回来时,三轮车上竟然载着一台21寸的大彩电!还有一套带着两个大喇叭的影碟机音响!这可是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东西!
第二天,我和爸妈一起去赶集,买回来厚厚一摞碟片,全是卓依婷、杨钰莹唱的歌,还有《还珠格格》的电视剧。回来安装那天,半个寨子都惊动了。心萍姑和她侄女小丽跑来看热闹,围着电视机摸摸这,摸摸那,羡慕得不得了。小燕燕也来了,兴奋地说:“平萍!等你们办乔迁酒,我一定来吃!还要听你们放歌!”
安装好通电一试,音响一开,“恭喜恭喜”的歌声震天响,果然大半个寨子都能听见!我们心里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终于,终于我们也有让别人羡慕的东西了!
爸妈开始张罗办乔迁酒。这可是大事!以前寨子里谁家办红白喜事、起房盖屋,爸妈只要在家,再难都会凑点礼钱送去。这么多年,送出去的人情,一笔一笔,爸妈心里都记着。现在,终于轮到我们家收礼钱了!
爸妈商量着,决定全村都请!不管以前关系咋样,面子上总要过得去。妈妈还特意托人给外婆和后外公捎了信,请他们提前来帮忙。(我们的二舅和幺舅)也捎了信,盼着娘家人能来撑撑场面。
日子定在了三十八,是个黄道吉日。
离日子还有好几天,外婆和后外公就带着小长英表妹提前来了。后外公看着亮堂堂的新房,摸着光滑的墙壁,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好!这房子盖得正气!亮堂!”他闲不住,里里外外地转,帮着收拾院子,检查电路,像个总指挥。外婆和妈妈钻进厨房,开始准备酒席要用的干货,洗洗涮涮,忙得脚不沾地。后外公家的那些儿女,表姨、表舅们,也拖家带口地陆续来了,院子里一下子多了好多小孩,追跑打闹,热闹非凡。
爸妈请了寨子里最有经验的几个大厨来掌勺,又请了能说会道的唐建国支书当总管,负责安排人手、接待客人、管理收礼钱和物品。还请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婶子帮忙洗菜、端盘子、照看东西。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乔迁酒那天,天还没大亮,我们家就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大厨们支起大锅,烧起旺火,切菜声、炒菜声、说笑声混成一片,香味飘出老远。堂屋里摆开了十几张从各家借来的大方桌,长条凳摆得整整齐齐。院子门口,支起了收礼钱的桌子,唐支书戴着老花镜,拿着毛笔和红纸,认真登记着谁家送了多少钱、几尺布。
寨子里的人,果然陆陆续续都来了。以前见面都不怎么说话的邻居,也提着东西来了,说着“恭喜发财,乔迁大吉”的吉祥话。爷爷和幺叔也来了,奶奶邱桂英也来了,奶奶这次带着点笑意,跟村里那些同年龄的去聊天去了,爷爷放下两包白糖二十块礼钱,没多说话,只是看了看新房,眼神复杂。幺叔跟在后面,表情有点不自在,
心萍姑一家、小燕燕一家都来了,围着我们说说笑笑,真心替我们高兴。
院子里,音响放着最大音量的“好运来”,欢快的歌声响彻云霄。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整个院子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和喜庆。我们仨穿着妈妈给我们做的新衣服,像三只快乐的小蝴蝶,在人群里穿梭,给客人端茶倒水,听着大家的夸奖和祝福,心里像揣了个小火炉,暖烘烘、亮堂堂的。
妈妈忙前忙后,脸上一直带着笑,招呼着客人,但眼睛却时不时地望向路口。我知道,她在等她的二哥和弟弟,我们的二舅和幺舅。外婆也时不时地张望,眼神里带着期盼。
可是,直到日头偏西,酒席都快开始了,路口始终没有出现那两个熟悉的身影。妈妈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勉强,眼神里的光一点点黯了下去。她借口去厨房看看,转身进了屋。我悄悄跟过去,看见妈妈背对着门口,肩膀微微抽动,正用围裙角偷偷擦眼泪。外婆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
我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刚才的喜悦一下子冲淡了不少。二舅和幺舅,他们为什么不来?是因为路远?还是……觉得我们这穷亲戚,不值得他们跑一趟?妈妈平时再坚强,到底还是盼着娘家人能来给她撑腰、为她高兴的啊。
“姐,开席了!快来坐!”小九在外面喊我。
我深吸一口气,把心里的那点难受压下去,换上一副笑脸,走了出去。不能因为个别人,影响了今天的大喜事!今天是我们家扬眉吐气的日子!
酒席开始了,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整鸡整鱼、红烧肉、蒸腊肠、炸酥肉、各种炒菜、凉拌菜……丰盛得让人眼花缭乱。唐支书端起酒杯,说了好多祝福的话,大家都鼓掌叫好。爸爸也站起来,眼圈有点红,声音哽咽地感谢大家来捧场,感谢帮忙的乡亲。
我们吃着、喝着、笑着,音响里放着欢快的歌,整个院子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新房子亮堂堂的灯光,照亮了每一张笑脸,也照亮了我们充满希望的前路。
虽然妈妈的娘家兄弟没来,留下了些许遗憾,但今天来的大多数客人,都是真心为我们高兴的。我们靠自己的双手,盖起了新房,赢得了尊重。这个家,从此以后,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堡垒了!
夜深了,客人们渐渐散去。院子里杯盘狼藉,但充满了酒肉余香和热闹过后的温馨。我们一家人收拾着残局,虽然累,但心里是满满的、沉甸甸的喜悦和踏实。
妈妈看着我们,又看看这崭新的家,擦了擦额头的汗,终于露出了一个释然的、带着泪花的笑容:“好了,从今往后,咱们就在这儿,好好过日子!”
对!好好过日子!我们有亮堂堂的房子,有疼我们的爸妈,有互相依靠的兄弟姐妹,还有大黄它们忠诚的守护。过去的苦和难,都过去了。未来的好日子,就像这满屋的灯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