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微微说起对岸就恨得牙痒痒,“妈的,跟对岸同一个祖宗,老娘都觉得丢人。
打鬼子不积极,打同胞一个比一个勇猛。
端着精良的装备看戏,硬是不发一枚子弹。
后来谈他妈个合作,也答应诸多不平等条件。
最气人的是撤离的时候,带走了国家百分之八十的储备通货。”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强盗逻辑,不舍财就得舍命!”
林猴子轻笑,“上头不打,还不是为了一个名声,你以为他们不想报仇吗?
错,他们比谁都想。
只是拥有得多了,爱惜自己的羽毛,没有以前一穷二白时的冲劲了。”
“权利是无形的主人,不管任何人拥有它,都会被慢慢的吞噬心智,成为它的奴隶。”
戚微微嘴角勾起一抹讽刺,“等我们这帮老家伙都退了,这个国家还得内部大乱一次,不然发展不起来。”
林深海和黄书瑶夹菜的手一顿,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里看到了震惊。
戚微微的政治预判太毒辣了,比他们这个知道历史走向的人,还要清醒。
难怪她说四年后要退休,她肯定预判到了什么。
不然这个时代的高官,都不会这么早退休。
他们不知道,戚微微这样算坐山观虎斗,还是明哲保身?
反正摘出来是好事,他们乐见其成。
“乱吧!
越乱越好,反正我们又不当官,就别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黄书瑶眼里带着微笑,赶紧岔开话题。
“妈妈,我们睡哪儿?”
“把你沾墙上,当然睡床啊!”
戚微微没好气的翻了一个白眼,“我工作的时间不定,有时候就在实验室将就了。
如果回来睡,把凉板椅放下去,就是一张单人床,冬暖夏凉。”
林深海眉头紧皱,“不行,您工作操劳,休息不好会进不去状态的,要不我们在客厅打地铺。”
“操劳个鬼,你们来了老娘高兴,走路都带着风,浑身是劲。
磨磨唧唧的,就这么定了。”
戚微微一拍桌子,抬头就看见女儿女婿担忧的眼神,声音软下来了。
“客厅就巴掌这么大,打地铺不方便过路。
我上下班也会弄出响声,会吵到你们的。
大人还好,我的小孙孙跟孙女,怎么受得了。
这才换了环境,从零下几十度到零上几十度,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你们在房间的空地上,打一个地铺吧!
让孩子在上面玩耍也宽敞。”
黄书瑶眼里闪过感动,她想这应该就是母爱吧!
她上辈子到死都不曾拥有的,心里说不出什么感受。
一股暖流唤醒了身上的血液,奔波给身体带来的疲惫,被暖心的妈妈给治愈了。
“谢谢妈妈,那我就不客气了哦!”
“客气个鬼,咱们可是亲母女!”
戚微微撸了一把闺女,对着愣神的林猴子和陈大丫吼道。
“你们两口子,几十岁的人了,咋就一点眼力劲没有,非得赶才走吗?”
陈大丫没好气的翻了一个白眼,“我还没有给孩子们说话,也还没有抱孙子孙女,走什么走?”
“滚!”
戚微微低吼,“两个肩膀抬一个嘴巴,就想让孩子们接纳你?
想啥美事?”
林猴子看着戚微微,又要开始长篇大论的讨伐陈大丫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恋爱脑,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必须给老婆解围。
他赶紧起身拉着陈大丫,往门外走。
陈大丫甩了一下肩膀,硬是没甩掉林猴子的手,气急败坏的吼。
“老头子,拉啥拉,不说话,我看着老三也得劲。
以前都是偷偷躲着看,我还是第一次光明正大的看。”
林猴子嘴角一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日方长。
老三在那里跑不了,你要拿捏好度,不然适得其反。”
“好吧!”
陈大丫蔫趴趴的反拉着林猴子,来到隔壁的房间,两人说话的声音也被门隔绝了。
黄书瑶轻轻的碰了一下,戚微微的肩膀。
“妈,我那婆婆是怎么回事,看着不大聪明的样子啊!”
“直肠子,没什么心眼。”
戚微微一言难尽的开口,“我作为上级和朋友,随便怎么打她说她都可以,但是你们不能。
她心不坏,对娘家和你大姑姐的执着,也是一种心病,要说多在意还真没有。”
“有故事?”
黄书瑶一脸八卦。
“老掉牙的故事,农村家庭的常态。”
戚微微叹了一口气,“陈大丫其实也可怜,心里有缺陷。
小时候爹不疼,娘不爱,每天不是赔钱货,就是小贱人,干得多吃得少。
她现在有能力了,寄钱只是一种显摆。
对你大姑姐无条件的纵容,也是因为她觉得她吃过的苦,不能再让她的女儿吃一遍。
哎!
拳拳母爱,却害了那个孩子。
那丫头小时候,在我们身边长到几岁才送走,很机灵的一孩子。
据说现在就是一个窝里横,让婆家吃得死死的。”
黄书瑶嘴巴张老大,都快放得下一个鹅蛋了。“
我婆婆是喝了假酒吗?
明知道娘家不是一个东西,还把大姑姐送回去?”
“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当时我们都在东北敌后工作。
你婆婆杀了鬼子的一个二代军官,不送走不行啊!
我和你婆婆连夜把小丫头送走,当时交通不方便,陈家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把身上的钱,全都交给陈家。
陈家人才勉强把小丫头留下。
说来也怪我,我怕陈家对小丫头不好,就许诺每个月寄钱。
还承诺,万一中途有什么事耽误了,过年前一定连本带利的寄去。
只是没想到,这一寄就是三十年。”
戚微微说到这里,眼里闪过内疚和悲哀。
“这都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妻离子散,不是一句说辞,是真实的。
早年每天都在发生的,有很多战友,把孩子寄养在老乡家。
抗战胜利之后,接回来的却是假孩子,狸猫换太子的戏码经常发生。
有的几年十几年都没有发现,有的人,甚至到死,都没有见过亲孩子一面。
大多数人在战争时候受了伤,还想要一个孩子,比登天还难。
偌大的家产都便宜了别人,亲生孩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