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予初言站在燕大图书馆顶楼的天台上,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手中拿着一份泛黄的报纸。报纸的头版标题赫然写着:嫦娥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五星红旗首次闪耀月球。这是他前世记忆中,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果只是重复历史,那重生还有什么意义?予初言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老张,是我。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慵懒的声音:初言?现在才六点!你知道我昨晚为了搞定那个算法忙到几点吗?
别废话,有个大项目想跟你聊聊。予初言的语气不容置疑。
又来?上次你拉我搞人工智能,这次又是什么?张启明打着哈欠问道。
航天。予初言吐出两个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爆发出一阵笑声:予初言,你没睡醒吧?航天?那是国家玩的东西,我们几个学生凑什么热闹?
国家能玩,我们为什么不能?予初言反问,你想想,月球上有什么?氦-3,足够人类使用一万年的清洁能源。还有稀土元素,地球上稀缺的战略资源。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去争取吗?
张启明的笑声渐渐停了下来:你是认真的?
比黄金还真。予初言语气坚定,我已经注册了一家公司,名字叫初航科技。现在缺一个技术大牛,你有没有兴趣加入?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然后张启明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给我三天时间,我需要评估一下可行性。
好,三天后,老地方见。予初言挂断电话,望着天边冉冉升起的朝阳,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张启明是国内顶尖的航天动力学专家,只要能说服他加入,初航科技就有了技术基石。
三天后,燕大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
张启明推了推眼镜,将一叠文件推到予初言面前:这是我做的可行性报告。航天确实是个好方向,但风险也很大。首先是资金问题,研发火箭需要巨额投入;其次是技术壁垒,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国内的航天巨头,还有国际上的竞争对手;最后是政策风险,航天领域的监管非常严格。
予初言拿起报告,仔细翻阅着:这些我都考虑过。资金方面,我已经有了初步的融资计划;技术方面,我相信你的能力;政策方面,我会亲自去沟通。
你哪来的自信?张启明不解地问。
予初言放下报告,直视着张启明的眼睛:因为我知道未来的趋势。十年后,太空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现在不布局,更待何时?
就在这时,咖啡馆的门被推开,走进来三个年轻人。为首的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生,长发披肩,气质清冷。她径直走到予初言桌前,伸出手:予初言同学,我是苏晚晴,听说你要搞航天?
予初言愣了一下,随即握住她的手:苏学姐?你怎么来了?
苏晚晴微微一笑:我在航天科技集团实习,听说有个燕大的学弟要挑战太空,特意来看看。她身后的两个男生也自我介绍起来,一个是材料学专家李浩然,另一个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天才少年王宇。
予初言心中一动,这三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如果能将他们都招致麾下,初航科技的技术团队就基本成型了。
苏学姐,你们这是...
我们是来加入的。苏晚晴直接说道,启明已经跟我们说了你的计划,虽然听起来有点疯狂,但我们觉得值得一试。
予初言喜出望外:太好了!有你们加入,初航科技如虎添翼!
就这样,在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一家注定要改变世界航天格局的公司悄然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