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酸菜的大缸在院墙根儿底下落了户,盖着旧席子,压着青石板,就等着时光和微生物在里面悄悄施展魔法。可这冬储的活儿,还差着最关键的一环——地窖里的存货。新房盖的时候,赵卫国就特意让陈老蔫儿带人在院角背阴处,往下挖了个宽敞的地窖,这会儿,可算派上大用场了!
这天日头挺好,虽然没啥热乎气,但光照足。赵卫国招呼李铁柱和王猛,准备往地窖里转移“弹药”。头一样,就是土豆子,这玩意儿是东北冬天的主粮之一,顶饿,做法也多。
“铁柱,猛子,搭把手,咱先把土豆子请进去!”赵卫国说着,掀开了地窖口盖着的厚木板和草帘子,一股带着泥土和凉气的风从下面涌上来。地窖口不大,但里面空间不小,下去得用梯子。
赵永贵拄着拐棍在旁边指挥:“下去先撒层干沙子,隔潮!土豆怕冻也怕捂,码的时候留点缝儿!”
赵卫国应了一声,率先顺着梯子下到窖里。窖底下黑黢黢的,但空气流通,温度比外面高,又比屋里凉,正是储存蔬菜的好地方。他按照老爹的吩咐,先用铁锹在夯实的窖底均匀地铺上一层从河边拉来的干细沙。
上面,李铁柱和王猛已经开始用土篮子往下递土豆了。那土豆是前些天从地里起回来的,个个都有拳头大小,黄皮,带着新鲜泥土的气息。赵卫国在下面接应,小心翼翼地把土豆倒在沙子上,然后像垒墙一样,把它们一层层、转着圈地码放好,确保彼此之间有空隙透气。
“哥,接着!”小卫东也来凑热闹,抱着两个大土豆,趴在窖口往下递,小脸兴奋得通红。赵卫国赶紧接住,笑道:“慢点,别掉下来!你这可是重要物资!”
卫红则跟在王淑芬身边,帮着把一些个头小或者有点破皮的土豆挑出来,这些不能久存,得尽快吃掉。
黑豹对地窖这个黑乎乎的洞口充满了好奇。它趴在窖口,把大脑袋探进去,鼻子使劲抽动着,嗅着下面传来的复杂气味——泥土味、土豆的淀粉味,还有主人身上熟悉的味道。它喉咙里发出疑惑的呜噜声,似乎不明白为啥要把好好的“食物”藏到这个洞里。
忙活完土豆,接下来是萝卜和大青萝卜。萝卜这玩意儿水分足,脆生,冬天炖汤、擦丝拌凉菜,或者直接切了当水果啃,都美得很。储存萝卜更得仔细,不能磕碰,一破皮就容易烂。
王淑芬和张小梅负责处理萝卜。她们用菜刀利落地削去萝卜缨子(叶子)和尾须,只留下光溜溜的萝卜身子,然后用干布仔细擦去表面的湿泥。
“这大青萝卜,留着过年包饺子、蒸包子,味儿才正!”王淑芬拿起一个水灵灵的大青萝卜,满意地掂量着。
张小梅学着她的样子,动作也越来越熟练。她把处理好的萝卜递给窖口的王猛,王猛再小心地递给下面的赵卫国。赵卫国把萝卜挨着土豆堆码放,同样是底下垫沙,周围留空。
“嫂子,你家今年这萝卜长得可真好!瞅瞅这水头儿!”一个来串门看新房、顺便搭把手的邻居婶子羡慕地说。
“可不是嘛,今年雨水匀腾,地也肥实!”王淑芬笑着回应,语气里带着自豪。这新房、这满窖的收成,都是她儿子挣回来的,她能不自豪吗?
地窖的一角,还专门辟出来存放山货干菜。今年秋天收获的榛蘑、元蘑,穿成串,挂在窖壁上,散发着浓郁的菌类干香;焯水后晒干的蕨菜、刺嫩芽,用麻袋装着,码放得整整齐齐;还有那一筐筐炒熟晾凉的松子、榛子,更是过冬唠嗑的零嘴宝贝。这些东西不怕冻,放在地窖里干燥通风,能一直存到开春。
赵卫国站在渐渐被填满的地窖中央,用手电筒(这是他特意从公社买的,虎头牌,三节电池,亮得很)四下照射。灯光下,黄澄澄的土豆堆、水汪汪的萝卜堆、散发着山野气息的干菜麻袋,还有墙角那几坛子腌好的咸鸭蛋、咸鸡蛋,把整个地窖塞得满满登登,琳琅满目。
这哪里是地窖?这分明就是一个属于他赵卫国的、丰饶的宝库!是足以让全家人安心度过漫长寒冬的战略储备!
他想起前世,家里穷得叮当响,冬天就指着那点可怜的救济粮和腌得齁咸的萝卜条度日,弟妹饿得面黄肌瘦……再看看眼前这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富足,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安心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他重生回来,拼命想要抓住的东西——这份能让家人吃饱穿暖、不受冻馁之苦的底气!
“妥了!今年咱家的‘地下粮仓’,算是齐活儿了!”赵卫国从地窖里爬上来,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王淑芬递过一碗温热的开水,心疼地说:“快歇歇,瞅这一头汗。这下好了,一冬天都不愁没菜吃了!”
赵永贵也满意地点点头:“嗯,存得仔细,开春前都坏不了。”
小卫东扒着窖口还想往下看,被赵卫国一把捞了回来:“行了,别瞅了,里头黑,等过年的时候,哥给你掏土豆子烧着吃!”
“还有萝卜,生吃,甜!”卫红也小声补充道,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黑豹见主人上来了,立刻凑过来,用脑袋蹭他的腿,仿佛在确认这个从“黑洞”里出来的人还是不是它熟悉的主人。
赵卫国弯腰揉了揉它的大脑袋,笑道:“放心吧,老伙计,咱家的饭碗,牢实着呢!往后啊,你也能跟着顿顿见油水!”
夕阳的余晖洒满院落,映照着新房明亮的玻璃窗,也映照着地窖口那块厚重的盖板。院里,是腌酸菜的大缸;地下,是满窖的秋收果实。屋里,是温暖的炕头和忙碌的家人。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幅八十年代东北农村,一个普通却又充满希望的家庭,在寒冬来临前,最踏实、最温暖的画卷。
赵卫国知道,有了这些打底,这个冬天,他们一家可以安心地“猫冬”,可以围着火炉,嗑着松子,听着收音机,憧憬着来年开春后,更加红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