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阳写好的种植计划送到公社后,段家上下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明辉每天放学回来,第一句话都是“爸,良种批下来了吗?”;柳玉梅每天都去村口望,生怕错过公社来的消息;连明凯都把自己的小书包收拾好,说“要是批下来了,我帮着去县里拉种子”。
第五天下午,天空飘着细碎的雪粒,段筱棠正坐在屋里帮奶奶纳鞋底,突然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自行车铃声。她心里一动,赶紧放下针线跑出去,就见王干事骑着自行车,车后座上绑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脸上冻得通红,却笑得眼睛都眯了:“老段!批了!国统局批了!100斤良种玉米,现在就能去县里拉!”
“真批了?”段守业从屋里跑出来,手里还攥着没编完的竹筐,声音都有些发颤。王干事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盖着红章的批复文件,递到段守业手里:“您看,这是局里的批文,上面写得清清楚楚,100斤良种,今天下午就能去县种子站领,记得带个大点的袋子。”
段守业接过文件,手指轻轻摸着上面鲜红的公章,眼眶突然有点发热。活了大半辈子,他还是第一次领到国家专门批的良种,这可不是普通的种子,是全家的希望,是清溪村好日子的盼头啊!他赶紧喊来明远:“明远,快把自行车推出来,咱们现在就去县里拉种子!”
明远刚从县城工厂回来休假,一听要去拉良种,立刻答应下来,赶紧去后院推自行车——那是他用工业券换的“永久”牌自行车,平时宝贝得不行,今天却毫不犹豫地说:“用我的车拉,结实!”
筱棠看着爷爷和大哥忙着收拾,心里也跟着激动。她悄悄回屋,从空间里舀了半罐灵泉水,装在一个旧军用水壶里,塞给明远:“大哥,路上渴了喝,这水甜。”明远接过水壶,摸了摸筱棠的头:“还是小妹贴心,等拉回种子,大哥给你买糖吃。”
段守业和明远骑着自行车出发时,雪粒已经停了,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洒在土路上,暖洋洋的。筱棠站在院门口,一直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村口,才转身回屋——她要趁爷爷和大哥不在家,把装种子的袋子准备好,再把灵泉水多备点,等种子回来,好连夜泡种。
傍晚时分,远处传来了自行车的铃声。筱棠赶紧跑出去,就见明远骑着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段守业在旁边扶着,两人脸上都淌着汗,却笑得合不拢嘴。“小妹,快看!良种拉回来了!”明远把自行车停在院子里,解开麻袋绳,露出里面金黄饱满的玉米种子——比普通玉米种子大一圈,颗粒圆润,还带着淡淡的麦香。
“这种子就是不一样,看着就有精气神!”柳玉梅凑过来,小心翼翼地捏起一颗种子,放在手里掂了掂,“比咱家去年留的种子沉多了,肯定能长好!”李秀莲赶紧烧了热水,让段守业和明远洗了手,又端上热粥,说“暖暖身子”。
当天晚上,等全家人都睡熟了,筱棠悄悄起床,拎着装有灵泉水的军用水壶,来到晒种子的簸箕旁。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她小心翼翼地把灵泉水洒在种子上,边洒边小声念叨:“种子种子快快长,结出大大的玉米棒子,让全家人都吃饱饭。”
灵泉水刚碰到种子,筱棠就感觉到种子里传来一丝微弱的“活力”,仿佛下一秒就要冒芽似的。她把种子轻轻翻匀,确保每颗种子都沾到灵泉水,才悄悄回屋。躺在床上,筱棠嘴角带着笑——她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南坡地里的玉米长得郁郁葱葱,全家人在地里收割的场景,心里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