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巨轮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上航行,但舵手却骤然感到了脚下的甲板传来不祥的震动。远方的风暴尚未抵达,权力核心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却让整个朝野为之战栗。
一、 宫闱惊变,帝星摇曳
初秋,京郊西苑,一场本该彰显天子与储君和睦、展示新军气象的阅兵,却成了震惊朝野的转折点。
阅兵过程顺利,新军步伐铿锵,火器演练声势惊人。崇祯皇帝朱由检兴致颇高,甚至在太子朱慈烺和林宸的陪同下,亲自试射了一支新式的“崇祯三式”后装线膛铳。铳声清脆,命中靶心,引来一片欢呼。
然而,就在典礼即将结束,崇祯准备起驾回宫之时,异变陡生!许是连日操劳,加上秋日风寒,又或是那后装铳远比旧式火铳更大的后坐力超出了他久病虚弱的身体承受范围,众人只见皇帝身躯猛地一晃,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随即剧烈地咳嗽起来,竟至咳出点点猩红,染红了明黄色的龙袍前襟!
“陛下!”
“父皇!”
林宸、太子及近侍们大惊失色,慌忙上前搀扶。现场一片混乱,阅兵仪式戛然而止。崇祯被紧急抬回宫中,太医院所有当值太医被火速召入养心殿。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整个京城。皇帝呕血病倒!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刚刚因东海大捷而提振的士气,仿佛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
二、 朝堂暗涌,权力的真空
崇祯病重,无法视事。按照祖制,太子朱慈烺监国理政。然而,这位年轻的储君,虽然聪慧好学,毕竟年仅十余岁,且并无处理复杂朝政的经验。巨大的权力真空骤然出现。
养心殿外,重臣云集,个个面色凝重,心思各异。
首辅周延儒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光芒,他率领内阁成员,率先向太子表忠心,并表示将竭力辅佐,稳定朝局。但其话语间,已隐隐将自己摆在了“托孤重臣”的位置上。
林宸立于一旁,沉默不语。他心中忧虑皇帝的病情,更警惕着这突如其来的变局可能带来的政治风暴。皇帝在,他是无可替代的能臣,是平衡各方势力的支点。皇帝若有不测,他与太子之间那尚未牢固的信任,以及周延儒等旧势力的反扑,都将成为巨大的隐患。
军方代表、勋贵集团、以及各派系的官员,都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重新审视着自己的立场和未来的道路。
太子朱慈烺强忍着心中的惊惧与悲伤,在御榻前接受了崇祯含糊不清的嘱托,开始在一众大臣的辅佐下处理日常政务。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周延儒试图引导太子遵循“稳妥”的旧制,而林宸则坚持认为各项新政关乎国本,不可轻废。双方在太子面前展开了新一轮的、更加隐晦却也更加直接的角力。
帝国的中枢,因皇帝的突然病倒,陷入了一种紧张而微妙的停滞状态。
三、 南洋怒涛,时不我待
就在帝都因皇帝病重而一片混乱之际,来自南洋的紧急军报,穿越刚刚延伸至福建的试验性电报线路(极不稳定,时断时续),被以最高优先级送到了监国太子和林宸的面前。
军报来自驻守吕宋的沈廷扬和海军提督黄龙:
“英荷联合舰队已初步成型,大小舰只超过四十艘,频繁出现在台湾海峡及吕宋以北海域,公然拦截、搜查我大明商船!其陆战队在台湾热兰遮城及周边加紧修筑工事,并有大量军械物资运抵。种种迹象表明,彼辈绝非固守,意在主动挑衅,恐在近期内有大规模行动,目标直指我吕宋宣慰司或东南沿海!”
“另,据被释放之商船水手禀报,荷兰总督范德堡狂言,称‘明国皇帝病重,内部必乱,此时正是收复(其意指重新夺取)南洋主导权之良机’!”
英荷联军显然抓住了大明权力核心出现动荡的这个“完美时机”,加紧了他们的挑衅步伐,气焰嚣张至极!
这份军报,如同又一记重锤,敲打在本就紧绷的神经上。朝堂之上,争议再起。
周延儒一系趁机进言:“殿下!陛下龙体欠安,国本为重!当此之时,宜静不宜动!南洋之事,可暂避其锋芒,加强沿海戒备即可,万不可轻启战端,致使内外交困!”
他们试图利用皇帝的病情和太子的年轻,推行其保守退缩的战略。
林宸深知,此刻退缩,无异于将南洋海权拱手相让,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更会助长西夷的气焰,后患无穷。他必须说服太子,做出最艰难也最正确的决定。
四、 砥柱中流,危局定策
林宸请求单独觐见监国太子。
在气氛凝重的东宫偏殿,林宸没有过多寒暄,直接指向悬挂的南洋海图。
“殿下,英荷联军此举,绝非偶然,乃是看准陛下病重,欺我主少国疑!若我等此时示弱,则东南海疆将永无宁日,万里海贸线将落入西夷之手,国库重要财源将受损!更可怕者,西夷将视我大明为可欺之辈,日后北疆、西域,乃至内地,皆可能烽烟再起!”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年轻的太子:“殿下初监国政,天下人皆在观望。此时若能以雷霆手段,挫败西夷阴谋,则殿下威信立,天下定,陛下闻之,心病亦能去其大半,于龙体康复大有裨益!此非穷兵黩武,实乃以战止战,以攻代守之必须!”
朱慈烺看着海图上那指向大明海岸线的箭头,听着林宸斩钉截铁的分析,稚嫩的脸上闪过一丝挣扎,但很快被一种决然取代。他想起了父皇平日对他的教诲,想起了林宸带他看到的格物院的力量,想起了海军在东海是如何碾压敌人的。
“太师所言……甚是有理。”朱慈烺深吸一口气,声音虽还带着一丝少年的清亮,却已有了决断,“孤虽年幼,亦知社稷重于泰山!西夷趁火打劫,罪不可恕!若此时退让,他日有何面目见父皇,见列祖列宗?”
他站起身,模仿着记忆中父皇的姿态:“传孤监国令旨!”
“一,命南洋水师提督黄龙,全权负责应对英荷联军挑衅事宜!授其‘相机决断,主动出击’之权,务必歼灭来犯之敌,扬我国威!”
“二,命福建、广东沿海诸卫所,即刻进入战时戒备,严防敌军窜犯。”
“三,命格物院、皇家制造局,全力保障海军弹药、物资供应,不得有误!”
“四,将此决策及南洋军情,择要通报朝臣,以安人心,以定国策!”
这一刻,年轻的太子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魄力与担当。他没有被保守派的声音左右,选择了相信林宸,选择了强硬反击。
林宸看着朱慈烺,心中稍慰。他知道,这道监国令旨一下,南洋的战火将不可避免。但这也是在帝国权力交接的敏感时刻,能够做出的最有力、最正确的回应。
五、 风暴前夜,砥柱擎天
皇帝的病榻前药香弥漫,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而遥远的南洋,战争的阴云已然密布。
黄龙在吕宋接到了监国太子的令旨,精神大振。他立刻召集麾下将领,进行作战部署。由最新入列的第三艘“镇远级”铁甲舰“平海号”率领的增援舰队,也已从天津启程,日夜兼程南下。
帝都,林宸站在格物院的电报总站内,虽然通往福建的线路时好时坏,但他依然试图获取最新的消息。他知道,自己此刻必须如同砥柱般稳住朝局,为前线的将士提供最坚实的支持。
帝国的命运,在皇帝病倒的阴影下,系于南洋那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也系于这权力核心能否在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中,保持坚定与团结。
前方,是血与火的考验;身后,是沉疴与暗斗的漩涡。林宸深吸一口气,目光穿越宫殿的穹顶,仿佛已看到了那即将被炮火映红的南中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