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堡”的龙旗在印度洋的海风中猎猎作响,标志着大明帝国正式踏上了全球博弈的舞台。然而,立足未稳之际,内外交困的阴影便已悄然笼罩这片新生的海外领地。万里之外的帝都,亦被这遥远边疆的波折所牵动。
一、 新港困局,内外交煎
亭可马里,镇海堡。尽管占据了天然良港,但初来乍到的大明开拓者们,立刻感受到了异域环境的严酷挑战。
瘴疠横行:潮湿闷热的气候带来了陌生的疾病,尤其是疟疾,在驻军和工匠中迅速蔓延。随军医官对这等“瘴气”之病束手无策,仅能依靠有限的草药和放血疗法,效果甚微。非战斗减员日益严重,士气受到打击。
补给艰难:虽然与当地土邦建立了关系,但新鲜蔬菜、水果等补给依旧依赖遥远的国内船队,运输周期长,难以保障。堡垒建设所需的砖石、木料本地采集困难,进度缓慢。
人心浮动:远离故土,环境恶劣,疾病缠身,使得部分底层士兵和工匠开始思乡,甚至出现怨言。若非军法森严,以及对朝廷厚赏(承诺的双倍饷银和未来授田)的期待,恐生变故。
而外部,西方势力的窥探与挑拨从未停止。葡萄牙、荷兰的商船(或伪装成商船的侦察船)开始在镇海堡外围游弋。他们不敢直接攻击,却暗中散布谣言,煽动周边土邦对大明势力的恐惧与不满,甚至私下向某些酋长许诺武器和金钱,怂恿他们给明军制造麻烦。
主持镇海堡大局的郑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一边督促军医想办法控制疫情,组织人手开辟菜园、寻找本地替代物资;一边则加紧与周边更大、更有影响力的康提王国使者会晤,试图通过更广泛的外交和贸易承诺,稳定周边形势,孤立那些被西方蛊惑的小部落。
二、 惊电万里,宸策定疆
镇海堡面临的困境,通过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时断时续的电报线路,跨越万里波涛,被呈送到了永昌帝朱慈烺和林宸的案头。
养心殿内,气氛凝重。看着奏报上描述的“士卒多染瘴疠,医药罔效”、“土邦阴怀异志,西夷煽风点火”,朱慈烺的眉头紧紧锁起。开拓海外的艰难,远超他的想象。
“镇国公,镇海堡初立,便遭此困厄,如之奈何?是否……暂缓西进,先行巩固?”年轻的皇帝流露出了一丝犹豫。朝中原本就对劳师远征持保留态度的官员,若得知此情,必定再次鼓噪。
林宸仔细阅读着电文,面色沉静。他深知开拓之难,更明白此时退缩意味着前功尽弃。
“陛下,开拓万里波涛,岂能一帆风顺?瘴疠、补给、人心、外患,此皆意料中事。”他缓缓开口,语气坚定,“然,正因为难,方显其战略价值。镇海堡乃我大明西出之咽喉,绝不可弃!”
“当务之急,是解决瘴疠与稳定周边。”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寰宇图前,手指点向锡兰:
“其一,破解瘴疠。臣即刻传令格物院医学科(已独立设科),集中所有精通瘟疫、本草之学士,会同太医院,研究这‘瘴气’之病因。据闻南洋有一种树,名曰‘金鸡纳’,其皮或对寒热症(疟疾)有效。可令南洋吕宋宣慰使沈廷扬,不惜代价搜寻此树及懂得使用之土人,火速送往镇海堡试用!同时,将国内储备的艾草、薄荷等驱蚊防疫之物,大量运往!”
“其二,稳固周边。授郑森临机专断之权,许其以便宜行事。对康提王国等主要势力,可加大贸易让利,甚至允诺提供少量非核心军械(如淘汰的旧式火绳枪)助其自保,换取其坚定支持,共同压制亲西夷之部落。对于冥顽不灵、受西夷蛊惑者,……可施以雷霆手段,杀一儆百!”
“其三,强化自身。命工部、远洋公司,加速建造专用运输舰,建立定期往返镇海堡的补给航线。同时,可招募闽粤熟悉热带气候之民众,迁往镇海堡周边屯垦,既可补充劳力,亦能稳定人心。”
林宸的策略,既有科技手段的探索,也有外交的怀柔与军事的强硬,更有长远的人口迁移规划,可谓思虑周详。
朱慈烺听着林宸条理清晰的分析与对策,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克服万难的决心。“便依镇国公所言!立刻拟旨,发往镇海堡及相关部门!告诉郑森,朕与朝廷,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三、 锡兰惊雷,以儆效尤
皇帝的旨意与林宸的具体方略,通过电报和快船,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下去。
镇海堡内,接到旨意的郑森精神大振。他立刻行动起来。
一方面,他派出更多人手,配合即将抵达的南洋搜寻队,寻找金鸡纳树。另一方面,他亲自带着厚礼,再次拜会康提王国的使者,提出了更诱人的贸易条款和有限的军事援助,成功签订了更具实质性的《明康友好互助条约》。
然而,对于那个受荷兰人暗中支持、屡次袭击明军巡逻队和补给线的沿海小部落,郑森不再容忍。在一个黎明,他亲率五百精锐,携带迫击炮和“震天雷”,突袭了该部落的核心寨子。
炮火轰鸣,负隅顽抗的部落武装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不堪一击。寨子被攻破,酋长被阵斩,荷兰人派来的“顾问”被俘。郑森当众宣布了该部落的罪状,并将俘虏的荷兰人吊死在堡垒外的礁石上,以儆效尤。
这场干净利落的惩戒行动,极大地震慑了周边所有心怀不轨的势力。康提王国也见识到了明军的真正实力,态度愈发恭敬。西方殖民者试图从陆上搅乱局面的阴谋,被暂时粉碎。
四、 星火渐旺,前路犹长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帝国中枢的强力支持和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下,镇海堡这颗楔入印度洋的钉子,终于初步站稳了脚跟。
来自吕宋的金鸡纳树皮被找到并快船运抵,虽然数量有限,且使用方法尚在摸索,但确实对控制疟疾疫情起到了一定效果,给绝望中的军民带来了希望。
定期的补给船队开始抵达,带来了急需的药材、建材和来自家乡的信件,稳定了军心。
与康提等主要土邦关系的深化,使得外部环境有所缓和。
堡垒的建设开始加速,码头、仓库、炮台初具雏形。甚至开始有胆大的明商,跟随补给船队前来,尝试与锡兰本地及过往的阿拉伯、印度商人进行贸易,镇海堡渐渐显现出一丝繁荣的迹象。
消息传回,永昌帝朱慈烺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宸亦感心安,但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西方列强绝不会甘心失败,更残酷的较量还在后面。而帝国对于如何有效治理这类遥远的海外领地,仍需不断探索。
帝国的星火,已在遥远的锡兰点燃,虽风雨飘摇,却顽强不灭。这光芒,不仅照亮了镇海堡的前路,更昭示着一个古老的陆地帝国,正在艰难而坚定地,向着浩瀚的海洋文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