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市立档案馆b区地下三层,一扇从未对公众开放的门在密码与虹膜双重验证后缓缓开启。
这里本应只存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案卷宗,却因一次偶然的信号异常,被小林追踪到一个持续七年未断电的独立服务器群。
陆昭、沈清、王队长带队突袭行动,在排爆新人小刘的协助下排除了预设的燃气泄漏陷阱,成功进入隐藏据点。
现场景象令人震惊:一间仿造法庭布局的密室中央,摆放着一整面墙的监控屏幕,实时播放着近五年内多起重大刑事案件庭审过程——而其中,赫然包括“11·23连环杀人案”的复审听证会录像。
更诡异的是,每个屏幕上都标注着心理评估参数:情绪波动曲线、瞳孔反应值、脑电图脑波峰值……仿佛有人在系统性地测试司法人员的情绪阈值与决策盲区。
关键线索浮现:
- 老张(档案管理员)颤抖着指出,这间密室是五年前“司法心理干预项目”名义下秘密改建的,审批文件上有林秘书的签名。
- 林秘书首次暴露破绽:她试图删除某段数据时触发警报,被小林远程截获Ip跳转路径,最终定位至“明远慈善基金会”下属一家名为“心桥科技”的子公司。
- 实验室内发现一份未销毁的实验日志,记录代号“Subject L”的长期观察报告——其编号与陆昭父亲陆振华牺牲当日的行为轨迹高度重合。
日志中写道:“目标崩溃反应符合预期,后续可推广至执法者群体。”
伏笔引爆:“红眼计划”并非单纯的犯罪组织,而是韩明远以慈善为掩护,联合境外势力构建应急灯幽绿微光下,空气凝滞如铅。
陆昭盯着主控台残存的雪花屏,耳边是众人急促呼吸声。
他忽然蹲下。
地板冰凉刺骨,手触到主机后侧一条隐蔽的数据接口时微微一顿——那不是标准型号,而是军用级加密端口,只有极少数国家级项目才会配备。
他瞳孔微缩,脑海中瞬间闪过“红眼计划”实验日志里那个代号“L”的标注方式,以及父亲牺牲当天的行为轨迹记录。
“他们不只是在观察司法系统……他们在训练某种模型,用真实案件喂养它。”
沈清蹲到他身旁,声音压得极低:“那份‘Final testimony’还没解析出来,但小林说文件被多层神经加密,破解需要生物密钥。”她顿了顿,眼神掠过一丝痛楚,“会不会……和我母亲有关?她当年参与尸检报告时,曾提到一份未归档的心理评估档案,说是‘不该存在’的东西。”
陆昭没回答,目光却缓缓移向墙角那排静默的服务器阵列。
其中一台指示灯仍在微弱闪烁,频率不与其他同步——像是独立运行,又像在等待某个信号重启。
他忽然想起“守夜人”离去前那句低语:“不该知道的事,知道了也活不长。”这不是威胁,是警告,甚至……带着一丝怜悯。
王队长低声下令封锁出口,小刘已在外围布设临时警戒线。
可就在这片刻安宁中,陆昭听见了别的声音——极轻微的滴答声,来自天花板通风管道深处,规律得如同心跳,又像倒计时。
“这地方不止我们来过。”他缓缓站起身,袖口中的U盘边缘硌着皮肤,那是从主控台最后一份输出文件夹里悄悄拷贝的残片,标签写着“phase 3: Judge override”。
他没敢当场打开,怕触发远程清除协议。
但现在,他几乎能确定,这份数据里藏着七起被篡改判决案的背后操作路径,甚至可能指向韩明远如何将一名慈善家的脸,完美嵌入整个司法信任链条的核心。
老赵默默递来一个便携式信号屏蔽盒,眼神沉重:“如果‘红眼’已经渗透到庭审AI辅助系统,那么接下来每一场审判,都可能是他们的实验场。”
小唐突然轻呼一声:“云端回传的日志碎片……刚刚自动激活了定位反制程序!有人在追踪我们的设备!”
刹那间,所有屏幕同时熄灭,唯有那台异频闪烁的服务器骤然亮起猩红光芒,一行字符缓缓浮现:
“Subject L has re-entered the system.”
陆昭心头一震,仿佛有把钝刀缓缓切入脊椎——这个代号,本应随着父亲的死亡尘封十年。
而现在,它回来了,带着某种仪式般的宣告意味。
他蹲下身,手指抚过主机外壳上一道细微划痕,那里隐约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一只半睁的眼睛,下方缀着数字“11.23”。
风从通风管深处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