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风从三路公交车上缓缓下来,目光瞬间被马路对面高高矗立的门楼牌匾所吸引,上面赫然写着“晋华宫煤矿”几个大字。
他抬脚穿过门楼,径直来到横跨十里河的大桥上。站定身子,望着桥下宽阔却已然干涸的河床,只有一小股浑浊的溪流正蜿蜒其间,缓缓流淌。
啸风心里清楚,这看似普通的溪流,便是千年以前大名鼎鼎的云冈石窟前的武周川。
站在桥上,啸风的思绪如脱缰之马,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遥想当年,武周川可是云冈石窟前一道极为重要的景观,那时的它水流清澈见底,宛如一条灵动的玉带,静静地滋养着周边广袤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的生机与繁华。
然而如今,岁月的车轮无情驶过,武周川已不复往昔那清澈灵动的模样。但即便如此,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忆,却丝毫未减。
这悠悠流淌的溪流,恰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用它那无声的语言,向每一个有心人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眼前的武周川,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中,默默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它早已不仅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文化传承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他不禁感叹,历史的长河恰似这武周川,奔腾不息,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等待后人去探寻、去聆听。
啸风站在原地,环顾四周,只见马路上冷冷清清,鲜有人影,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偶尔,会有一两辆汽车缓缓驶过,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音,伴随着带起的一阵轻微风声,打破这片刻的宁静,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汽车远去后,只留下空荡荡的马路。
放眼向远处望去,视野里看不到居民区的丝毫影子,唯有沿河的那条马路,像一条沉默的带子,孤独地向前延伸着。
马路的另一侧,是煤矿的厂房,它们高大而略显冷峻,在阳光的照耀下,投下一片片浓重的阴影,仿佛给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沉重的面纱。
此时的啸风,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象实在是太过脱离现实了。
在他原本的想象里,这里应该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低矮居民区,一间间矿工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仿佛一幅温馨的生活画卷。
而在那些房子的深处,会有一家刀削面馆,面馆里热气腾腾,诱人的面香飘散在空气中,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可眼前真实的景象,却与他脑海中勾勒的画面大相径庭,巨大的落差让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失落。
顺着大桥的公路朝里眺望,在更深处的尽头,一个低矮的门洞映入眼帘,门洞外边仿佛延伸出一条大街。
啸风心中这般揣测着,旋即抬脚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才走了短短几分钟,他便留意到马路对面、地势稍斜下去的地方,有一片开阔的空地,隐约间,似乎能看到一些类似商铺的建筑。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当机立断,决定过去一探究竟。待走近一看,果不其然,在那一侧,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五六家商铺,而其中两家正是刀削面馆。
“应该就是这儿了。”啸风暗自思索着,脚步不由自主地顺着斜坡缓缓往下走去,每靠近一步,心中对于即将揭开的真相,便又多了几分期待。
啸风缓缓朝着刀削面馆靠近,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其中一家面馆的牌子上,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大同刀削面”五个大字,旁边还用小字注明了“原车场面馆”。
“就是这家。”啸风心中笃定,毫不犹豫地抬脚迈进了面馆。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颇感意外,这小小的面馆里,整齐摆放着六张条桌,此刻却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冷清,寂静得仿佛时间都在这里停滞了。
在进门处的墙上,挂着一个小小的红色牌子,上面清晰地罗列着刀削面及配料的价格,还有羊杂的价格,而在最上边,用黑笔醒目地写着“肉丸子2元”。
看样子,这大概就是之前引起争议的那块牌子,后来又特意添加上了肉丸子的价格。
啸风忍不住将目光往面馆里边探去,只见在最里边,下了几级台阶的厨房里,有两个女人正忙忙碌碌地收拾着什么东西。
正当啸风满心疑惑之时,从里面走出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把墩布,看样子是准备开始墩地了。
这场景使得啸风的好奇心愈发浓烈,满心期待着接下来能从他们口中知晓一些内幕情况。
“那个,吃面。”啸风怀揣着一丝期待,开口说道。
“卖完了。”那男子连头都没抬,一边继续不紧不慢地墩着地,一边语气平淡地回应着,手上的动作犹如机械般,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这男子身材不高,身形略显消瘦,墩地的模样看似随意,可那难掩的萎靡神态,却清晰地表明他显然还深陷在之前那场风波事件的影响中,尚未缓过神来。
不经意间,男子抬眼瞧见啸风仍呆呆地站在原地,脸上满是不知所措的神情,便又出于好心,补充了一句:“去隔壁家吃吧。”
话语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奈,此刻的他,似乎只想尽快把眼前的活儿忙完,不愿再与啸风多做纠缠。
啸风无奈地摇了摇头,暗自思忖道:“确实没别的办法,这才刚到12点钟,面就都卖完了,看来这面馆的生意着实是好。”想着,他抬脚便往隔壁面馆走去。
走进隔壁面馆,啸风瞬间发现这里的布局与刚才那家如出一辙。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一排的商铺大概率是统一规划建造的,布局自然不会有太大差异。
这小小的面馆,空间十分有限,仅仅能容下六张条桌。此刻,有四五个人正坐在桌前,吃得津津有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面香,给这小店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大碗,小碗?”老板娘一看到啸风走进来,便热情地开口询问。
啸风的目光在侧墙上的价目表上停留了片刻,随后说道:“大碗,加油豆腐。”
“大碗,油豆腐。”老板娘扯着嗓子,朝着厨房里大声吆喝了一句。
啸风转身走到一旁,熟练地夹了一小碟咸菜,轻轻放在桌子上,刚要坐下,就听到旁边有人开腔了。
“唉,有价目表了?”一个正在吃饭的人问道,听这语气,显然是这儿的常客,跟老板挺熟络的。
“刚做了一个,没有不行呀。自从那家出了事以后,管得严了。”老板抬手指了指隔壁,一脸无奈地说道。
“找人做的?”那人紧接着又问。
“市里做的呢。”老板微微皱着眉头,抱怨的话语里明显透着一股心疼花钱的劲儿。
啸风在一旁听着,心里不禁暗自嘀咕:“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价目表罢了,能花多少钱呀?看来这明码标价的意识还远远没能深入人心,非得等到监管部门出面督促,才知道重视起来。”
想到这儿,他不禁轻轻摇了摇头,对这种现象感到颇为无奈。
没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就被端上了桌。啸风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尝了起来。
这面一入口,浓浓的传统工艺韵味便在舌尖弥漫开来,瞬间仿佛带着他穿越回了二十年前。
面条浇的是猪肉卤,卤里的瘦肉显然熬煮了很长时间,吃起来口感偏硬,味道也咸了些。
再瞧瞧这面的分量,着实不小,大概是因为柳叶面相对比较宽的缘故,而且面条本身的口感也偏硬。
啸风平日里吃惯了市里边的刀削面,这么一对比,他心里思索着,觉得这家面馆的刀削面味道确实有改进的空间。
要是能在咸淡把握、面条软硬度这些方面稍作调整,想来会更符合食客们的口味,也必然会更受大家欢迎。
“但也许矿工更喜欢这样的口味呢。”啸风转念一想。
毕竟矿工们从事的大多是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可能需要口味偏重、饱腹感强的食物来补充能量。像这偏硬的面和稍咸的卤,吃下去后能让他们在长时间的劳作中保持体力,不会很快就感到饥饿。
而且,对于长期在矿区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味道或许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深入骨髓的家乡味道,即便它在旁人看来可能并不完美,但对于他们而言,却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正是: 矿区人间烟火味,岁月沧桑话桑麻;削面最抚凡人心,一碗温饱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