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沿着石板路前行,便来到了杏坛。
府文庙杏坛为十字重檐歇山顶方亭式建筑,四周有回廊,建在有双层汉白玉石栏的月台上,其造型之美、规格之高堪称为一绝。
杏坛被杏树环绕,每逢春日,杏花盛开,粉白的花瓣纷纷扬扬,洒落在亭台之上,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站在月台上,轻抚汉白玉石栏,遥想当年孔子讲学,弟子们围坐四周,聆听着圣贤的教诲,感受着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杏坛向南,一座琉璃五龙壁赫然矗立。
这座五龙壁色彩绚烂夺目,五条巨龙盘旋其上,形态逼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琉璃材质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巨龙的鳞片、龙须、龙爪等细节被雕琢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五龙壁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祥瑞、权威与守护,它静静守护着这片文化圣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成为了府文庙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 。
“走吧,去明伦堂去。”陶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对四老仙说道,眼神里满是期待,似乎明伦堂里藏着什么有趣的事物等待大家一同去探索。
“不去那个地方。”四人像是事先商量好一般,同时用力地摇着头,脸上的表情写满了抗拒,那动作之坚决,仿佛明伦堂是什么可怕的禁地。
“走吧,张院长在里边,我来的时候见了。”陶兄依旧笑着,试图劝说他们,语气里带着一丝神秘,仿佛在暗示张院长的出现会给这次明伦堂之行增添别样的乐趣。
没想到,四人听到这话,竟然一句话也不说,像脚底抹了油似的,急急忙忙就跑开了,那速度之快,让人来不及反应。
陶兄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里既有对四人可爱举动的无奈,也有一丝调侃的意味。
“陶兄,这是怎么回事?”啸风满脸好奇,眼睛睁得大大的。
“他们呀,最怕张院长了。”陶兄收住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脸上的神情透露出他对四老仙和张院长之间的故事了如指掌。
“张院长这么厉害啊,具体说一说。”啸风来了兴致,凑到陶兄身边,像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语气里满是对张院长的好奇与崇拜。
“这四人啊,谁都不服,就爱跟人抬杠。”陶兄微微叹了口气,开始讲述这段趣事,“这四老仙平常在一块儿就爱争论国学里的各种问题,谁也不让谁。可遇到张院长,那可就不一样了。张院长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这四人哪能咽下这口气,于是合起伙来,一起去找张院长理论,想着人多力量大,怎么也能占点上风。结果呢,还是没讨到便宜,被张院长说得心服口服。张院长看他们对国学有兴趣,就是理解得不够全面,就说要给他们讲课,帮助他们深入学习。谁知道,四人一听到听课就跑,就像听到了什么可怕的指令一样。”陶兄一边说,一边模仿着四人逃跑时的狼狈样子,逗得啸风哈哈大笑。
“张院长这么厉害?”啸风还是有些难以置信,瞪大了眼睛,再次问道,语气里满是惊叹,仿佛在脑海中努力勾勒着张院长那神秘而又强大的形象。
“张院长说,国学无论讲哪一点,都是在圆圈上的一点。”陶兄神色认真,继续说道,“也就是说,这一点背后都有一个系统的支撑。研究国学,不能只盯着一点,而要把整个体系弄明白。可这四老仙呢,虽然看似厉害,好像每人都是1\/4圆,可这四人也合不成一个完整的圆,不成体系呀。他们对国学的理解太片面,就像盲人摸象,每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怎么能看全呢?”陶兄耐心地解释着,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圆圈,试图让啸风更直观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啸风若有所思,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眼神里多了一丝领悟,“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明白了,国学的学问太深奥,确实不能一知半解。张院长能看透这一点,还想着教导他们,真是令人佩服。”
“是啊,张院长就是希望他们能真正领悟国学的精髓,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争论上。”陶兄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这四老仙要是能静下心来,跟着张院长好好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就怕他们还是放不下那点面子,一直逃避。”
“我可是真想去听一听张院长讲课呢。”啸风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兴致勃勃地说道,脸上的神情仿佛已经置身于张院长的课堂之中,聆听着那些充满智慧的话语。
“一般来说,每周日上午,张院长都会在明伦堂讲课。周日我们可以去听。”老陶微笑着回应,眼神里透着温和与鼓励,他深知张院长的课充满魅力,也为啸风对知识的渴望感到欣慰。
“好啊!真的太期待了!”啸风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声音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
啸风和陶兄两人脚步匆匆,紧紧跟着四老仙的步伐,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就近的行仁厅。
行仁厅位于第三进院落的西配殿,虽地处一隅,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在这座行仁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行仁,即践行仁德、仁道,其内涵丰富而深刻,蕴含着为人处世的至理。
其一为爱人。“仁者爱人”,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承载着无尽的温暖与力量。
它倡导人们要关心帮助他人,让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得以充分发挥。
在生活里,一个小小的善举,一句贴心的问候,一次真诚的援手,都是“爱人”的体现,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正是:溯源亘古,道不远人,子尽孝、臣尽忠、弟尽悌、友尽信,纲常有序昭今古;稽古通今,学惟逊志,礼崇和、乐崇文、诗崇雅、书崇真,经史含辉照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