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刚刚一激动,有点跑题,扯远啦。”张院长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略带歉意地说道。
“张院长您这是性情中人呐!”那位年轻人赶忙接话,话语里满是亲切与尊敬。
张院长听了,高兴地笑起来,不过很快便恢复了认真的神情,说道:“好啦,咱们继续讲课。来看这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说着,他走到写字板前,拿起笔,在“小人”二字上重重地圈了一圈,接着讲道,“大家都知道有句话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面的‘白丁’,指的就是没有功名的人,哪怕这人学问再高深,在当时的语境下也还是被称作白丁。孔夫子对自己学生的要求可是相当高的,他期望学生们都能拥有远大志向,通过学习去弘扬大道,能够服务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受益。有一回,他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怎么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问如何种蔬菜,孔子回答:‘我不如老菜农。’等樊迟出去后,孔子评价道:‘真是个小人啊。’这里的‘小人’可没有贬低、骂人的意思,只是孔子觉得樊迟没有树立远大志向,所以才这么说。在《论语》里,‘小人’这个词多次出现,大家可千万别误会,它并非贬义。”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再说说‘比’这个字,它就像两把匕首相对,代表着小团体,有结党营私的意味。所以,整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君子可以做到团结众人而不结党,小人喜欢结党而不注重团结众人。’
我这样直译解释,没问题吧?”张院长目光扫过众人,询问道。
“对。”大家齐声回应。
“那为什么君子能够做到周而不比呢?咱们凡事得多问个为什么。”张院长抛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
“因为是君子呀。”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话语里带着一丝俏皮。
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因为学了国学经典。”一位女子认真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也有道理,但还没抓住关键。其实啊,要做到周而不比,就得有一颗无私的心,摒弃私心杂念,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德行,能够包容他人。孔老夫子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人和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君子以公心作为自己的本心,能够把天下人都当作一家人,看待别人就如同看待自己,一视同仁,所以他可以做到周而不比,包容每一个人 。”
“对,是善心。”李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近写字板,抬手将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的字擦去,为后续的讲解腾出空间。
“没错,善心与诚心,乃是继承国学的根基所在。当我们秉持这样的初心去研习国学经典,便能念头通达,自然而然地生出善念,校正善念,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才真正践行着为人之道。”
张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回首历史,儒家倡导“仁爱”,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引人们相互体谅、与人为善;道家追求顺应自然、少私寡欲,让心灵在宁静中远离私欲的纷扰;佛家以慈悲为怀,劝诫众生放下贪嗔痴,修得一颗纯净向善之心。而基督教宣扬爱与宽容,伊斯兰教强调敬畏与善良,这些宗教和思想流派尽管起源不同、教义有别,却都有着共通的精神内核,那便是劝人向善,去除内心的私欲 。它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人类文明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
“好啊!”年轻人又激动地说。
张院长接过话茬,继续深入剖析,“而小人则截然不同,他们满心满眼想的都是自己的私利。没有私利的时候,一门心思希望得到私利;一旦得到了,又成天担惊受怕,生怕失去。所以,他们就会维护或勾结一部分人,究其根本,不过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这便是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区别,根源就在于他们做事的出发点不一样。”
“对。”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对张院长的这番见解深表认同。
“在经典之中,类似区分君子与小人的语句还有很多。”张院长兴致勃勃地说道,“比如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实际上,君子之所以能够胸怀坦荡,正是因为他能做到周而不比;小人之所以总是忧愁烦恼,就是因为他比而不周。还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以及‘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等等。我们学习经典,目的就在于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能够从这些古人的智慧里多获取一个答案、多一份参考 。”
张院长一口气将这些经典语句背诵出来,展现出深厚的学识功底。
话音刚落,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掌声里满是对张院长的钦佩与赞赏。
“关于这句话,咱们就分享到这儿,谢谢大家!”张院长微笑着说道,“接下来余下的时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要是有什么疑问,也欢迎随时提问 。”
美女主持人满脸感慨,娓娓道来:“今天听了张院长讲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我内心感触颇深。所谓周而不比,就是要顾全大局。不管是在家庭这个温馨小集体,还是在单位这个工作大团队里,我们都得把大局放在首位,摒弃个人私欲,杜绝内部消耗,努力营造出一种团结向上的积极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知识渗透与学习都是潜移默化的。通过这种大局观的不断输入与输出,我们的心灵也能得到疗愈。”
正是:明伦圣地,古韵悠扬传大道;学府讲堂,儒风浩荡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