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铁证如山的罪恶!”刘明的声音里燃着怒火,“日本侵略者在大同煤矿的八年,用刺刀逼着劳工挖煤,用皮鞭抽着活人填坑,留下20多处白骨堆积的‘万人坑’,每个坑都在淌着中国人的血!”
王静轻点沙盘上的红色标记,整个矿区瞬间被血色覆盖:“看这些密密麻麻的红点——日本鬼子的掠夺机器每运转一天,就有20条人命被碾碎。”她调出人口统计数据,1937-1945年间,矿区劳工死亡率高达47%,“近6万人被扔到荒郊野岭,矿山的每条沟、每道坎,都成了‘死人沟’。”
张导指着沙盘上蜿蜒的沟谷模型:“煤峪口的南沟、台山一道沟、大水涧半沟;忻州窑的杨树湾、南山沟;永定庄的麻地沟、瓦渣沟、大南湾;同家梁的油厂沟、料炭沟、黄草洼;白洞的小店窑沟、石人湾;四老沟的城隍庙、三井沟、东窑洞、西窑洞;还有黄土沟、郑家沟……这些听起来像地名的地方,其实是万人坑的代号。”
他的激光笔扫过煤峪口矿标注,“单是南沟一个坑,就层层叠叠埋了上万具骸骨,有的头骨还插着刺刀,有的手骨还保持着抓挠泥土的姿势。”
“1967年挖忻州窑杨树湾时,”张导调出考古现场影像,泛黄的纪录片里,铁锹铲开沙土,白骨如柴薪般层层显露,“仅仅400平方米的区域,就挖出几百具遗骸,叠压多层、惨不忍睹!”
王静指着屏幕上的文影印件,蝇头小楷间“透水事故”“六十名劳工死亡”的字样刺目惊心:“1939年煤峪口矿透水,鬼子怕耽误出煤,居然下令封死巷道!”
她的声音发颤,“60多个兄弟在井下哭号,地面上的监工却在喝酒庆祝‘省下粮食’——这不是事故,是有计划的屠杀!”
“1943年那场瘟疫,简直是地狱开门。”张导看着屏幕上泛黄的证明材料,纸页边缘还沾着煤屑,“裕丰坑的劳工像麦子一样成片倒下,日本人不管死活,直接把活人扔进坑——这纸上的红手印,都是幸存者按的血指印!”
林宇的手指划过图片像素,画面里荒沟中,几条瘦骨嶙峋的狼狗撕扯着尸体,远处劳工们蜷缩在窑洞门口,目光空洞如死灰:“他们把人当牲口养,死了就喂狗……这条狗嘴里叼的,可能是昨天还在一块儿推车的兄弟!”
他的声音突然沙哑,“照片左下角那个孩子,才十三岁,眼里已经没光了。”
展柜里突然飘出冷雾,全息投影重现瘟疫场景:虚拟的矿工们咳嗽着咳出血沫,监工用竹竿挑着尸体往坑边走,狗群在脚边狂吠。
“在日本人眼里,劳工的命连狗都不如!”那位年轻人大喊着。
张导转身望向“万人坑”沙盘,瘟疫期间新增的 埋葬点如繁星密布:“当细菌和刺刀同时成为武器,当活人连狗嘴里的残渣都剩不下——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东亚共荣’。”
他的声音里带着刺骨的冷,“但他们没想到,劳工们用最后的力气写下的证词,会成为钉死他们罪行的钢钉,永远插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王静的手掌重重按在“煤峪口南沟”标记上:“这些白骨不是数字,是被割掉舌头的张三、被打断脊梁的李四,是母亲盼不回的儿子、孩子等不到的父亲。”
她望向展厅外的阳光,声音低沉,“今天我们站在矿山上,每粒煤屑里都藏着呐喊,每寸土地下都埋着控诉——这是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警示。”
王静的指尖掠过展板上泛黄的报纸影印件,《抗战日报》头版标题如利刃出鞘:看这行标题——《人间地狱大同口泉煤矿》。她的声音里裹着冰碴,日寇用刺刀挑着旗号,在井下筑起活人屠宰场。十之八九的劳工从关外被骗来,以为是找活路,却一头扎进了鬼门关。
张导调出《晋察冀日报》的战时报道,死亡数字在红色边框里灼人眼目:五个月,2400条人命!他点击播放幸存者口述录音,13岁童工的声音带着永远长不大的颤抖:监工用皮鞭抽我,用烟头烫我……20多次毒打,我后背没一块好皮。
全息投影中,虚拟的孩子掀起衣襟,触目惊心的疤痕如蜈蚣般爬满脊背。
人间地狱!老矿工哽咽,敌人和把头害怕瘟疫在矿中流行,凡是得了病的,不管死活,一一律挖坑活埋。
他的眼睛盯着报纸上二字,突然提高嗓门,鬼子说病劳工浪费粮食,可他们自己顿顿吃白米饭!
张导的手指重重划过段落,报纸上的油墨仿佛渗出鲜血:埋人的坑就挖在矿区边上,劳工们出井时能看见土堆还在动。
老矿工回忆道:离井口50米的荒沟,五个月填了2400人,平均每天埋16个——铁锹下去都能铲到骨头渣!
王静突然放大照片细节,13岁童工的袖口露出半截青紫的胳膊:看这袖口,单薄得透光,面黄肌瘦是因为每天只给两个掺糠皮的窝头。
她的声音哽咽,但最让人揪心的是这里——她指向报道末尾,孩子说五个多月来被活埋,打死砸死的达2400余人之多,敌人残害我同胞竟如此野蛮!,可在鬼子的账本上,这叫正常损耗
展厅的音响突然播放矿场噪音,皮鞭抽响混着日语呵斥,与老报纸上的铅字形成凄厉的交响。
老矿工将布满裂痕的手掌攥得紧紧的:这哪里是煤矿?分明是用中国人的骨头垒起来的炭窑!
张导望向窗外的矿区,声音低沉如钟:当这些文字变成白骨,当幸存者的伤疤成为铁证——我们必须让全世界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反人类罪行。
“这些遗物不是物件,是带血的控诉书!”王静的指尖抚过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磨损的灯牌、残破泛黄的居住证,“每20个死者中才有1个留下遗物,可就是这些残破的东西,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正是:铭往昔烽火沧桑,忆金戈铁马,血沃山河凝浩气,吾辈当自强,承先辈遗志;珍今朝升平盛景,看翠柳莺啼,风和日月谱新篇,众人应奋进,创时代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