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下面还有3亿年前的煤吧?记得探明储量约28Gt,在煤田深部还有近7Gt的预测资源量。”宇辰顺着话题问,想起之前华老和阴老讲过的知识。
“对!”赵导点头,“大同侏罗纪的煤,只是大同煤矿资源的一小部分。下面还有更古老的煤层,比如石炭纪、二叠纪的煤,只是开采难度更大,也更需要好好保护——毕竟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挖一点就少一点。”
大家听完,都忍不住盯着玻璃罩里的鳞木看——原来平时用来取暖、发电的煤,亿万年之前竟是高大的树木,想到这儿,再看这“树皮”,瞬间多了几分敬畏。
赵导转身指向旁边另一组展品,继续讲解:“大家看这个,是硅化木。它的形成特别有意思——几百万年甚至更早以前的树木被埋在地下,经过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会慢慢替换树木原本的木质成分,最后就形成了这种树木化石。虽然成分变了,但树木原本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都能保留下来,颜色也多样,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的都有。”
他顿了顿,补充道:“其实硅化木也算玉石的一种,要是把它切开,里面的纹理会特别漂亮,能用来做首饰、摆件这些装饰品,既有自然的纹路,又有化石的历史感。”
“看着原来应该是很高大的树木啊。”宇辰盯着硅化木粗壮的“树干”,忍不住感慨——光是展出的一段就很漂亮,完整的树木肯定更壮观。
“对,都是参天大树!”赵导伸手比划着,“当时生长在这里的树木,大多能长到三四十米以上,跟现在的大乔木差不多。能长出这么高大的树,说明当时大同的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就像咱们现在去泰国、马来西亚看到的那样,又热又潮湿,特别适合植物生长。”
“哦,原来大同亿万年前是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啊!”晓萱惊讶地睁大眼睛,很难把现在的北方气候和“热带雨林”联系到一起。
“哎,这硅化木上面好像有字!”林宇突然指着一块展品的表面,语气里满是好奇。
“你观察得很仔细!”赵导笑着点头,“这件硅化木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梧桐石’。大家看前面这三个字,就是‘梧桐石’,这是清朝时期就刻上去的,一直流传到现在。”
“哦,原来是清代人以为它是‘梧桐石’,所以特意刻了名字。”啸风瞬间明白了,忍不住感叹古人的想象力。
赵导又讲起了背后的传说:“咱们大同有个特别美丽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期,有一位武士用箭射下了一只凤凰,伤了右翅,这只凤凰落在地上后,就化作了现在的大同城。老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古人觉得这块石头的纹理像梧桐木,又联想到凤凰的传说,就给它起了‘梧桐石’这个名字,也暗含着对大同的美好寓意。”
“大同古城墙的布局被认为形似一只金色凤凰昂首朝阳,”王静解释说,“南关象征凤凰头,主城为凤凰之身,北关为凤尾,东关为凤凰展翅,唯独没有西关,象征凤凰失去的右翅。”
“凤凰单展翅嘛!”张导说,“这些和布局有关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大同城的美好想象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怪不得大同又被称为‘凤凰城’,原来是从这个传说来的!”晓萱恍然大悟,之前只知道别称,现在终于清楚了由来。
“好了,关于硅化木的故事就先讲到这儿,咱们再往前走。”赵导招呼着大家,转身朝展厅深处走去。
“走喽!看恐龙骨架去喽!”小虎早就按捺不住,拉着小雨的手就往前跑,兴奋得蹦蹦跳跳。
“大家跟上,咱们现在去看恐龙骨架,结合刚才展板上的介绍,就能一眼认出它们是不寻常华北龙,还是天镇甲龙了!”赵导笑着加快脚步,众人也跟着往前赶,眼神里满是对恐龙骨架的期待。
小虎立马拉起小雨的手,踮着脚尖往不远处的恐龙骨架走去,脚步放得轻轻的,生怕惊扰了这“远古大家伙”,嘴里还小声念叨:“这是不是就是那个20多米长的不寻常华北龙呀?光看这腿骨就比我还高,也太霸气了吧!”
小雨紧紧跟着他,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骨架半天挪不开视线。
“看,玻璃展柜里的跃龙脊椎,还有展厅里其他恐龙化石,很多都来自大同的左云和新荣区。”赵导指着展板上的地图介绍,“早在1958年,我国着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院士,就在左云发现了三种恐龙的化石——分别是蒙古疾驰龙、戈壁微角龙和姜氏巴克龙,还专门发表了相关论文。这是大同最早发现的恐龙化石,一下子就让咱们大同在古生物界出了名。”
“哇!这骨头也太大了吧,光一根股骨就快有我大腿两倍粗了!”晓萱凑到玻璃展柜旁,看着里面的恐龙骨骼化石,忍不住惊叹。
赵导笑着继续说:“大同市新荣区第一次发现恐龙化石是在1973年,当时一位农民在自家耕地里干活时,无意间挖到了多件奇怪的‘大石头’,仔细一看像是骨头,就赶紧上交给了大同市博物馆。后来经专家鉴定,这些是兽脚类肉食性恐龙——跃龙的椎体化石,也就是说,咱们大同曾经有过凶猛的食肉恐龙活动!”
“1996年还有新发现呢!”宇辰指着旁边展板上的文字念了起来,“一位中学教师在总高墩村发现了一块恐龙骨化石,也送到了大同市博物馆,经鉴定是大型蜥脚类恐龙的股骨化石。蜥脚类恐龙就是那种长脖子、大身子的植食恐龙,光一根股骨就这么粗,可想而知它生前得多庞大。”
“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可不只是‘找到远古生物’这么简单。”赵导指着玻璃展柜里那根粗壮的蜥脚类恐龙股骨,语气变得严肃,“它们对研究大同地区地层化石的分布、划分地质时代,还有对比不同区域的古生物演化,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了这些化石,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还原七千万年前大同的生态环境。”
“哇!快看这里,有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梦瑶突然指着展厅另一侧,兴奋地叫出声。
大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墙面伸出的展示板上,陈列着几具几乎完整的恐龙骨架,从脑袋到尾巴的骨骼清晰可见,连细小的趾骨都保存得很完整。
“这几具完整化石的发现,也有段故事。”赵导领着大家走过去,“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天镇赵家沟乡做地质考察时,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是天镇第一次发现恐龙遗迹。到了1983年,庞其清、程政武两位专家又在天镇找到了新的化石点,后来经过多次采掘,挖出了一批珍贵的恐龙化石,主要是蜥脚类华北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咱们之前聊到的不寻常华北龙、天镇甲龙,它们的化石就来自这里。”
“哇,太震撼了!完整的骨架,感觉恐龙就站在我面前一样!”小虎拉着小雨又跑了回来,小脸蛋因为兴奋涨得通红,语气里满是激动。
小雨也歪着脑袋,认真地说:“我觉得看真的恐龙化石,感受它的轮廓,就像在跟远古的恐龙打招呼。”
正是:溯鲜卑,裂云开魏阙,饮马阴山,挥鞭大漠,道武奠基,太武拓疆,六镇兵销燃星火,迁都易服融胡汉,太和改制启新章,却叹河阴血浪涌,权臣频易主,东西裂变终成烬,空余邙山夕照,洛水寒烟,述说那百年霸业,几度沧桑。
仰碑碣,凿石铸天工,龙门佛影,云冈梵容,方笔如刀,雄风似戟,千龛佛现蕴真经,墓志摩崖刻古风,郑公遗韵耀岱岳,尤珍始平开气象,书道自通神,筋骨铮铮立乾坤,长存铁骨钢筋,神姿峻宕,辉映这万里河山,千秋楷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