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黎儿将那令人震惊的消息告知蓝相夷、钱右相以及苏左相时,钱、苏二位丞相的脸上瞬间写满了惊愕,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苏左相眉头微蹙,陷入了短暂的沉思,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谨慎,恭敬地问道:“陛下,此事当真核实无误了吗?”
黎儿微微颔首,眼神坚定的缓缓说道:“皇姐亲自测了血,证实确是我李氏的血脉。
同时也带他们去拜见了各位族老,族老们皆认可了他们的身份,只待选出黄道吉日,便可认族归宗。
况且,他手中的那半枚玉佩,正是当年那位所赠之物,错不了的。”
二位大人听闻此言,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似乎在交流着什么,随后一同开口问道:“陛下今日召我等前来,可是打算为这兄妹二人封爵?”
黎儿神色郑重地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若不是当年那位的全力相护,哪有今日我李氏的江山。
这是我们亏欠他们的,如今也该是补偿的时候了。
再则,他们在迦叶国之时,受尽了苦楚,即便往后养着他们兄妹,于朕而言也是理所应当。
不知三位大人意下如何?”
当钱、苏二位丞相确认李清源与李清欣身份属实后,心中的疑虑与担忧也渐渐消散,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许多。
钱右相微微欠身,轻声问道:“陛下,不知您打算如何封赏他们呢?”
黎儿毫不犹豫地说道:“朕意封李清源为康王,封李清欣为福康公主。”
蓝相夷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福寿安康,这寓意极好。
想必陛下已经与长公主殿下和太后殿下商议过了吧。”
黎儿再次点头,语气平静地说道:“不错,蓝大人。母后和皇姐也赞同朕的提议。”
蓝相夷转而看向钱右相和苏左相,提议道:“依我看,不如就将他们归宗之日定为封王之时,二位大人觉得如何?”
钱、苏二位丞相纷纷点头,齐声说道:“蓝大人所言极是。”
而钱右相又接着说道:“那微臣便去告知礼部,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届时封王所需的一应事宜。”
苏左相也说道:“微臣这就去翰林学士院拟旨。”
待钱、苏二位丞相退下后,蓝相夷缓步走到黎儿身边,目光深邃地看着他,轻声问道:“陛下,对于他们的身份,您当真没有一丝芥蒂吗?”
黎儿微微一怔,疑惑的反问道:“朕为何要有芥蒂呢?”
蓝相夷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深意:“陛下,他们可是正统的后裔啊。
倘若日后有人以此为由,要求您退位让贤,将皇位让与正统,您又当如何应对呢?”
黎儿听罢,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语气从容地答道:“朕并非贪恋皇权之人。
若李清源将来的才能远超于朕,朕退位让贤又有何妨?
只要是能造福禹国的子民,无论是李清源,还是皇姐,亦或是李清欣,在朕的眼中,他们都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蓝相夷闻言,眼中满是欣慰,对着黎儿恭敬地行了一礼:“陛下的胸襟与气度,实乃臣等之楷模,令臣敬佩不已。
只是陛下,您有这般宽广的胸怀固然是好事,但切不可让居心叵测之人知晓。
人心难测,李清源如今获封亲王,或许会感恩戴德。
可若他得知陛下有此想法,一旦心生贪欲,那便会生出许多变数,后果不堪设想啊。”
黎儿听罢,深思之后,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多谢师傅的教诲,朕明白该如何做了。”
蓝相夷再次行礼,恭敬地说道:“吾皇英明。”
黎儿浅浅一笑,目光温和地问道:“不知蓝大人近日可有空余时间?”
蓝相夷嘴角微微上扬,似是猜到了黎儿的心思,挑眉笑道:“陛下莫不是想让微臣去为他们兄妹二人授课讲学?”
黎儿开怀大笑,眼中满是赞赏:“蓝大人果然聪慧,朕还未开口,您便已猜到朕的心意了。
蓝大人学识渊博,若能为他们授课,朕相信他们的学识定会更上一层楼。
不知蓝大人意下如何?”
蓝相夷微微皱眉,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若陛下是下旨命微臣前去,微臣自当不敢抗命。
但若是陛下询问臣的意愿,那臣确实不愿前往。”
黎儿满脸疑惑,不解地问道:“为何?蓝大人向来不是嫌弃他人学识之人啊。”
蓝相夷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其一,臣并非嫌弃他们,而是公主殿下已经为他们请了大儒,且已授课多日。
此时贸然更换先生,恐对他们的学业不利。
其二,臣已许久未曾好好陪伴公主殿下了,还望陛下能给臣留些私人时间,让臣能好好陪陪她。”
黎儿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好,朕不夺人所爱,蓝大人就好好陪伴朕的皇姐吧!”
蓝相夷见自己的请求得到应允,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问道:“陛下,公主殿下如今还在太后的寝宫吗?”
黎儿点了点头,瞬间明白了蓝相夷的心思,笑着说道:“今日虽说是家宴,不过蓝大人也不是外人,走吧,随朕一同前往!”
言罢,蓝相夷便立即恭敬地行礼说道:“微臣遵旨!”
当蓝相夷跟在黎儿身后,踏入母后的寝宫时,我惊讶地瞪大双眼看着他。
而他则对我温柔地笑了笑。
行完礼后,我悄然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蓝相夷挑眉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臣奉陛下旨意,特来陪伴殿下的。”
我疑惑地转头看向黎儿,黎儿自然也听到了蓝相夷的话,无奈地耸了耸肩说道:“这旨意可是他骗来的。”
蓝相夷听后,无奈地叹了口气:“陛下,您怎能拆微臣的台呢?”
黎儿撇了撇嘴,嘟囔道:“谁让蓝大人给朕下套呢!”
母后因坐得较远,并未听清我们的对话,但见我们三人相互打趣,脸上洋溢着笑容,便慈爱地问道:“何事让你们三人如此开心?不妨也与哀家说说。”
这打趣之事哪能让母后知道,我立刻皱起眉头,瞪了黎儿和蓝相夷一眼,示意他们不要多言。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黄鹂鸟的鸣叫声一般:“咦?大家都到齐了吗?是要准备用晚膳了吗?”
母后无奈地摇了摇头,浅笑道:“琳儿啊,你这丫头,就知道惦记着吃。
既然你们都回来了,那就开膳吧。”
当我看清跟在逻盛琳琳身后的李清源与李清欣兄妹时,不禁瞪大了双眼,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张大。
黎儿与蓝相夷顺着我的目光看去,蓝相夷先是微微一怔,眉角轻轻颤动了一下,而黎儿则长叹一声,缓缓走上前去。
只见他们兄妹二人的脖子上、腰上挂满了四五个香囊,那模样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黎儿走到李清源面前,眼中满是心疼之色,低声说道:“清源,你若不喜欢,大可以拒绝的,可别委屈了自己。”
接着,他凑近李清源耳边,悄声说道:“朕都被她这些香囊弄怕了。
你可别太惯着她,不然啊,将来可有你受的。”
没想到李清源非但没有露出一丝厌烦,反而浅浅一笑,语气真诚地说道:“陛下,草民并不嫌弃。草民很喜欢贵妃殿下做的香囊。”
这时,李清欣也在一旁附和道:“皇帝哥哥,欣儿也喜欢贵妃姊姊的香囊,这是欣儿见过最好看、最好闻的香囊了!”
原本站在母后身边的逻盛琳琳听到李清源和李清欣的夸赞,得意洋洋地看着黎儿,轻哼了一声:“哼!皇帝哥哥,你看看,就你嫌弃而已,是你不识货罢了!”
黎儿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是是是,是朕不识货。
走吧,清源、欣儿,随朕一同入座。”
说罢,黎儿伸出手,温柔地牵起李清源与李清欣的手,带着他们走向席位。
我站在他们的身后,看着他们,那画面真真是充满了温馨之情。